你能下多大额度的信用卡?这是我对你的预测!

这是常见于我和新手卡友之间的对话:

卡友:我想办大额卡,XX银行大概多少额度呢?

卡妞:这个问题我没法回答,要看你的实际情况。

卡友:哪家银行比较好办,额度又高呢?

卡妞:也要看你的实际情况。

卡友:那到底怎么能办大额信用卡呢?

卡妞:一两句说不清楚,不如你研究一下我之前的文章吧!

卡友:那么麻烦啊?我就想快点办个大额卡,我着急用!

忠告

对于此类新手卡友,给你2个忠告:

1.银行对额度的审批因人而异,信用卡不是你们单位发放的五百一千的饭卡

2.欲速则不达,网申毁一生

高额卡

对于信用卡有了一定认知的卡友,也会出现这样的疑虑:我工作一般,收入不高,怎么才能办下高额卡呢?我没车没房也没砖,高额卡一定无望吗?

其实,大部分人办卡的努力程度,还没有到拼资质的地步,更没有到非搬砖不可的地步。

换句话说,你辜负了自己现有的条件,也低估了自己能达到的极限。

额度预测

很多人按照计划办卡之前,经常会顺口问一句:成功率有多大?大概能有多少额度?

起先我很反感这种算命游戏,信用卡的本质是概率学,没有绝对,只有相对。

我的观念是在能力范围内做到最好,细节尽善尽美,剩下的就交给天意。额度当然是越高越好,猜对了又如何?又没人给我糖吃。

当然随着我们的研究逐渐深入,数据库日益完善,额度逐渐变得可以预测甚至是相对可控的,这个成功率可以不断增加甚至无限趋近100%,但基本不可能是100%。

但我们依然只能告诉你如何优化资料才能相对可信有效、如何提高下大额卡的几率,以及——

以你目前的综合情况,再加上我们的一番操作,你办理某家银行某张卡的成功率和额度大概会是多少。

我觉得大家对额度预测会比较感兴趣,所以今天就来聊聊如何进行额度预测。

额度预测

根据贝叶斯法则,事件A在事件B的条件下的概率,与事件B在事件A条件下的概率有确定的关系,所以我们可以根据K计划数据库中的大量数据样本来逆推出额度的一般规律(有偏差)。

根据你现有每行卡的额度,是否有可能推测出下一张卡的额度呢?

下面把一些不成熟的小猜想写出来给大家分享一下

常规的概率曲线为正态分布呈钟型如图:

而关于信用卡额度概率分布的大致走向的猜想如下:

即:在特定情况A下,你的新行信用卡的额度f(x)呈负偏态的概率密度分布,其中:峰值f(M) 为X=M(中值)时的概率密度值;曲线下方的面积S1+S2=1

中值M

名下所有有效信用卡的征信显示固定额度从低到高依次排列,取中位数为M。(有效信用卡不含分期卡、取现卡和小型地方性商业银行卡)

特定情况A

征信无明显异常

无强势介入

无严重的高估和低估

为什么取其中值而不是平均数?

取其中值是为了表达一种趋向,不至于受极端数值的限制。

为什么要排除一些无效信用卡?

认可度和参考价值较小。

S1>S2?

由于总授信限制和风控风格,大部分银行会趋向于向下取额度甚至于给予一个明显偏低的安全额度。

如果拒批呢?

图表为下卡后额度的概率分布,不下卡的概率不在讨论范围之内。当然随着行数和总授信增加到一定程度后,下卡的概率会呈递减趋势,但这不是卡丽熙不成熟猜想里面的内容。

关于这个图表的意义?

比如某人的额度中值为5(万),则可以用于预测下一张卡额度在一定范围内(比如4-6万,1-5万)的可能性,但是纠结于某一个点(比如4万)的概率是没有意义的。

关于特定情况A的意义?

特定情况A其实代表我们可以操作的空间。

征信异常:这个是我们在申卡期间需要注意的前提。频繁征信、不良记录、高负债、总授信过高等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你的征信健康,导致f(x)向左偏移(平移)。

无强势介入:就是我们通过常规渠道进件,包括纯网申、无附加材料的线下申请、以及虽提供了附加材料但是无效的情况。

强势正向介入:比如强势且有效财力证明或者重点推荐,f(x)会向右偏移(平移)。

强势反向介入:比如资料严重造假、被执行、被连带等情况,f(x)会向左偏移(平移)。

高估和低估:这个是几乎每个人都可以操作的资质空间,划重点。

资质是什么?

很多人觉得资质就是每个人的客观条件,工作、收入、资产等的一系列数据。其实不是的,资质是你在银行系统反映出来的价值,并非你的真实情况。

可能你在客观条件下的额度预估为5-10万,但银行系统却把你高估或者低估了,这种例子太多见。

而我们如果能提高银行系统对你的评估,则f(x)会整体向右偏移(平移)。

最简单有效的提高方式?

1.在安全可信的范围内提高你的各项评分。

2.提高中值M。

收尾

关于这个猜想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因为我无法拿到所有银行的“黑匣子”,只能通过现有的大数据反向推测这种趋向,造成一定的误差。甚至连参数和公式都不能确定,只能给你一个大致走向。

这个猜想的意义,主要是帮一些喜欢网申或者裸申的卡友提供一个大致的预测(希望你们可以自己预判额度)不太适用于K计划所主张的通过有效强势介入而下卡。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