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公司,股权如何分配?

创业难不难,每个老板心中都有自己的答案。创业各种的辛酸苦辣,脱皮蜕衣,更是不足为外人道。万众创业,大众创新,在互联网大潮之下,各种想法、概念层出不穷,似乎有一种幻觉,周遭全是巨大的商业机会。忽如一夜春风来,CEO遍地花开。但君可知创业路上坑既多且深,实在是九死一生。聚光灯下的功成显赫者背后是密密麻麻的创业死亡名单。

创业公司,股权如何分配?

【2018年死亡名单】

CB Insights曾经对101家失败的创业公司进行分析,除去市场及资金的问题,团队不行是主要原因。俗话说“男女搭配干活不累”,进化到商业社会,股权合理分配,创业团队才干活有劲!创业团队股权如何分配一直都是最为困扰创业者的问题,也是许多创业公司老板们疑惑最多、咨询最多的问题。

创业公司,股权如何分配?

【大数据分析图】

一般而言,创业公司股权分配应考虑以下三个方面:

一、

股权分配要有助于企业业绩稳健发展

创始人/创业团队的控制权与企业能否朝既定目标稳健发展密切相关。控制权实现不了,往往容易陷入公司僵局。公司僵局不仅指经营僵局,无法对经营进行决策形成一致意见,如公司是否扩大规模、是否要进行融资等等,更多涉及法律僵局,如股东会无法决议而瘫痪。

公司僵局最常见于股东表决权对等或者表决权互相牵制。要保障创业团队控制权,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考虑:

首先,尽量避免可能陷入僵局的股权比例。创业公司确定股权比例的依据除了出资额,就是拍脑袋,常见的如俩人五五开或者三人分天下都是危险的股权结构,姐夫蔡达标与小舅子潘宇海的真功夫之争就是血淋淋的案例。往往很多创业者:你说的我都懂,可我就是不去做。

其次,要有带头大哥。所谓家有千口,主事一人。公司实际人掌握了公司大权,让公司经营决策有效率、有执行力的同时,还应承担相应的经营风险。第一种,股东占超过67%的多数;第二种,通过投票权委托、一致行动人协议、有限合伙持股平台来实现话语权。

最后,控制权与出资、分红分离。公司法第四十二条为有限公司的“同股不同权”预留了法律空间,允许有限公司不按照出资比例行使表决权。具体而言,可以约定表决权比例;可以约定每一个股东有一表决权,即在股东会按人头一人一票表决;可以约定部分股东对其出资股份享有所有权,但放弃表决权;可以约定具体的分红比例。

我们服务的创业公司团队内部较为常见的股权结构一般为:CEO持股70%左右,其他联合创始人合计持股30%左右。

二、

股权分配要分利

分利大于分股权。若创始人“一股独大”,则会遏制团队的整体创业激情和动力。创业者要经营好股权,必须考虑后续人才引进、资本引进的问题,无论是哪一个,都需要预留股权。预留的这部分股权主要用于:一是预留股权激励;二是为融资(PE/VC)预留。

初创企业,除了股权,一无所有。股权激励可以突破企业初创现金流紧张,无法给予直接激励的困境,有利于吸引并长期绑定人才,形成一个企业与员工利益共同体,一种合伙关系。股权激励就要留有10%-15%的期权池,这部分股权,主流用于股权期权和限制性股权激励。

股权激励也有效率工具,股加加智能股权激励管理平台,致力于为中小企业打造全新的股权激励管理方式。从引导建立激励计划,到授予,后续行权签字管理,提供了一套完整的模式,自主生成股权激励计划方案,让激励计划设计更便捷、高效。

另外,公司在引进投资人时要与公司股权现状匹配,不能为追求融资金额而给予投资人过多的股权,以免出现控股权之争。

null



三、

股权分配要有据可循

股权分配本质上是通过系列的协议来实现公司控制权与利益平衡的游戏。初创企业合伙人之间往往碍于情面,或者基于朴素的信任,口头协议甚至仅仅是会议上交流一下意见,就把股权分配的事儿定下来了。一旦日后发生了争执,没有落在纸面的协议,往往是各执己见,兵刃相见。

“泡面吧”合伙人纠纷的导火索就是因为创业者之间开始没有股权结构的书面协议,在泡面吧A轮融资的关键时刻,只需要股东在协议上签字就能获得200万美元的融资,创始人俞昊然和王充却为了谁比谁多1%发生了争执,最终,投资人纷纷撤离,泡面吧泡了汤。

股权分配落地协议主要在于股东协议和公司章程。股东协议和公司章程存在一些差异,总体而言,章程的效力更高,股东协议可视为对公司章程的补充。公司法给予了公司章程充分自治空间,我们可以通过股东协议与公司章程的结合,来对股东进入机制、议事规则、退出机制进行详细约定,以有迹可循。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