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暑期电影推荐:《周恩来的四个昼夜》

1961年新中国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大病初愈的周恩来总理来到河北邯郸伯延公社,在4个昼夜里,夜以继日走村入户,深入进行调研没有大事件,没有惊心动魄的戏剧冲突,但是从影片中可以深刻地感受到周总理忧国忧民的情怀,感受到老百姓对总理的深厚感情。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

1961年新中国三年自然灾害时期,

大病初愈的周恩来总理

来到河北邯郸伯延公社,

在4个昼夜里,

夜以继日走村入户,深入进行调研

没有大事件,

没有惊心动魄的戏剧冲突,

但是从影片中可以深刻地

感受到周总理忧国忧民的情怀,

感受到老百姓对总理的深厚感情。

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剧照

上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的中国

处在天灾人祸的大饥荒中:

“大跃进”、苏联逼债、自然灾害、

国民经济濒临崩溃……

在这个真实的历史背景下,

周总理来到伯延公社。

总理要倾听老百姓真实的心里话,

要知道老百姓吃得饱不饱?日子好过不好过?

他一到伯延,

首先从小女孩连弟的话里得知

老百姓吃不饱饭,连树叶都被吃光了;

他看到要从几十里外挑水吃的情况;

他得知黑糊糊的代食窝头让人拉不出屎……

他更是从公社主任郭凤林安排的虚假场面里,

明察毫秋,觉察到浮夸风的严重,

他甩开干部深入到群众中访贫问苦。

总理坐在老奶奶的炕头问寒问暖;

他拉着第一任老支书郭百岁的手

唤声“老哥哥”听到真心话;

他和乡亲们一起捧着稀粥吃代食窝头;

他和老乡一起下地插白薯秧;

他热情鼓励夜校的汪老师;

他让邓大姐给孕妇送开塞露;

他让秘书找来马车运水……

影片运用丰富的细节,动情地描绘出

周总理是如何把农民的苦看在眼里疼在心里。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

实事求是,正是我们开展一切工作的思想指针。

正是凭着俯身调研、解剖麻雀的真功夫,

正是善于把握客观情况变化、

总结人民群众实践经验,

我们党才得以战胜一系列严峻挑战,

走出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成功之路。

影片充分展现了我党求真务实的优良作风。

一场冲毁白薯秧的暴雨后,

周总理一人坐在房门口,

那沉思的神态,深邃的目光,

把总理面对人民疾苦时的

沉重、焦虑又愧疚的内心展露得淋漓尽致……

当前,“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

正在全国上下火热展开,

确保主题教育对准目标,积极推进,

实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

必须与调查研究紧密结合起来。

在伯延的第四天,

周总理与毛主席通话后,向大家宣布:

“大食堂还要不要办下去,要伯延人民自己说了算!”

各家各户升起了炊烟,解散了食堂,

老百姓重新有了吃饭的自主权。

伯延乃至全国在

“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指引下

进入历史的新阶段。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

1956年,

党中央发出了“向科学进军”的伟大号召,

周总理在一次重要报告中提出,

“科学是关系到我国的国防、经济和文化各方面的、具有决定性的因素。”

全国掀起了学习、建设的新高潮。

在这一历史时刻,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部和中华全国科普协会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的前身之一)共同决定,

为青年工人和广大青少年

创办一本大型综合性科学普及月刊

——《知识就是力量》杂志。

周恩来总理在收到

编辑部汇报和请求题写刊名信件的第二天,

就立即挥笔题了字,

为这本科普刊物题写刊名。

知识就是力量

我们唯有用知识,用阅读,

向我们的男神——

敬爱的周恩来总理致敬。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部分内容来源:光明日报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