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志峰:Facebook牵头的Libra项目,正打开超主权货币的闸门

作者吴志峰,金融学博士,现为国家开发银行国际战略研究处处长,中国银行业协会行业发展研究委员会副主任,

作者吴志峰,金融学博士,现为国家开发银行国际战略研究处处长,中国银行业协会行业发展研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与中东欧16+1智库联盟理事,中国人民大学等多所大学的兼职教授。

2019年6月18日在区块链史上可称为Libra日,Facebook在这天发布了Libra区块链白皮书,一个超主权货币即将于明年诞生。昨天一下午都在看白皮书,写的还是比较简洁,技术上没有什么创新。但毫无疑问,这份白皮书的发布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和当初比特币白皮书的发布一样载入区块链史册。

Facebook在白皮书中称Libra为“一种新的全球货币和金融基础设施”,可以惠及全球17亿未能享受到金融服务的人口,并且大幅降低跨境汇款的费用,为普惠金融的发展助力。这当然可以被视为一种迎合大众的价值宣传,然而也是货真价实、能够做到的价值宣传。Facebook没有提到的是,Libra其实是一种超主权货币,某种意义上可以看做哈耶克关于货币非国家发行理想的实践。虽然在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特别提款权SDR作为一种超主权货币被创制并由IMF管理,但SDR仅仅被当做政府间的记账货币,现实中的世界货币由掌握全球金融霸权的美元来充当。这个情形有点类似世界语创立以来被束之高阁一样,现实中交流的世界语言也是由具有主导地位的英语来担当。然而,正如中本聪在全球金融危机中看到的弊端一样,由单一国家货币充当世界货币始终会面临“特里芬两难”问题,所以人们对超主权货币的探索一直没有停止。

2009年中本聪推出的比特币似乎让人们看到一点曙光,它的“比特币:一种点对点的电子现金系统”向世人打开了区块链世界的大门。但比特币作为一种模拟黄金的数字货币,虽然能做到点对点转账,而且如黄金一样具有匿名和超主权特征,但也如黄金作为货币一样显得笨重不堪(需要耗费电力反复计算,每秒交易最多不超过7笔),显然只能作为“野蛮的遗迹”而难以作为数字经济的本位币来交易。而且比特币价格的大幅波动使其也不能充作数字经济的价值尺度,币价的大涨大跌还带来了币圈炒风旺盛的风气,一些空气币和庞氏骗局借子之名流行,给区块链与数字货币带来了污名化的不良后果。

为此我一直在思考区块链与数字货币的演化路径。大家都知道,区块链的特征是可追溯、不可篡改、去中心化、盖有时间戳和数字签名的链式数据库,它要实现的目标是做到点对点的价值转移。但是区块链如何演进来这个目标向来见仁见智。

比如是否必须内置数字货币?是否允许数字货币币值波动?如何激励利益相关者?

比如去中心化,去中心化就是要取代现有的中心机构吗?是否可以借助中心机构进行去中心化扩展?如果借助中心机构对它又有什么好处?

再比如,区块链的发展就只有公有链一条路吗?联盟链发展是否可取?私有链能否发展起来?我对三者的发展有着独特的观点,比较看好私有机构,所以当JP摩根、Facebook等公司拥抱区块链时,我非常振奋。

还有,央行和私人机构发行数字货币哪个更快、更能鼓舞人心?我虽然不反对央行发行数字货币,也支持政府部门研究数字货币,但我却不看好央行发行数字货币,我认为私人机构发行数字货币更可取,超主权货币极有可能由大型跨国公司和跨国银行来发行,这种私有机构联盟对数字货币协调管理更有效率。

今天看到Libra区块链,完全能印证我关于数字货币与区块链演进的设想,也是我2014年至今一直以来的思考,具体来说有六个方面。

一是稳定币。

比特币、以太币等主要密码数字货币币值都是大幅波动的,在币值高峰时做一笔交易需要几个美元的交易费,相比传统金融市场的交易成本只高不低。后来几种公有链的数字货币也是如此,它们的担心是:如果不让币值波动就失去炒作价值,从而也失去了对早期投资人的激励。所以大家看到数字货币都是大幅波动,炒风日盛。然而就货币的本质而言,价值尺度和储藏手段都要求币值的稳定,而且币值的波动也直接影响货币作为交易媒介的职能。作为未来的超主权货币,币值必须相对稳定,这样才能在几十亿人的社区充当交易媒介。Libra被设计成为一种稳定币,有真实资产作为储备,包括稳定且信誉良好的中央银行现金及政府证券等,用户可将数字货币兑换为法币,这样就能保持其币值不会大幅波动。

二是多中心。

我认为市场经济的逻辑就是多中心主义,区块链不可能背离市场逻辑。根据白皮书,Libra将由设在瑞士的Libra协会管理,现在已有包括Facebook/Calibra,Mastercard、Visa、Papal 等支付巨头,Andreessen Horowitz、USV 等创投基金,eBay、Mercado Pago、Farfetch、booking 、Uber、Lyft等电商和移动互联网公司,Coinbase、BisonTrails、Xapo 等区块链公司;以及Vodafone、Iliad 等电讯运营商,共有28家各行业的头部企业参加,明年还将扩展到100家,这100个节点成为协调运营Libra 区块链的多个中心,避免被单一公司控制的弊病,充分体现了多中心主义的逻辑。

三是合作性。

Libra区块链与这100个中心机构是合作关系,不光体现在区块链的运营需要多中心机构的协调,而且这些中心机构自身的运营通过借助Libra区块链可以显著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我一直认为,区块链与现有的中心机构是合作而不是破坏关系,区块链不是简单地区取代现有的银行等中心机构,而是能为这些中心机构所用。区块链的去中心化只有借助现有中心机构才能实现,为此区块链就要通过其显著的效率成本效应吸引中心机构来参与。去中心化并非没有中心机构,而是不被单一中心机构所控制,其演变路径是不断地实现多中心化运营。

四是资金池。

根据白皮书,发行Libra将采用有信誉的银行存款和政府债券进行储备,这些储备资产将由分布在全球各地且具有投资级信用评价的托管机构持有,以确保资产的安全性和分散性。储备资产的利息将用于支付系统的成本、确保低交易费用、分红给生态系统启动初期的投资者以及为进一步增长和普及提供支持。储备资产的利息分配将提前设定,并将接受 Libra 协会监督。这就说明,Libra的发行是有真实资产支持的, 它通过抵押资产建立托管资金池,可以很好解决技术开发成本和利益相关者的平衡问题。利益相关者不再依赖于炒币升值来激励,这样更能促进Libra的可持续发展。

五是渗透性。

Libra区块链将会马上显示出对社会各方面的渗透能力,首先它依托于Facebook帝国的强大生态,Facebook一季度公告显示月活跃用户23.8亿,旗下包括Messenger、WhatsApp和Instagram等生态,Facebook用户可使用Libra互相转账,并进行购物付款等支付行为,提高用户购物的便利性。另外通过正在和即将引入的100个节点,每个节点都是各行各业的头部企业,未来还可以联络各种机构来加盟,这些中心机构在各自的社区圈子里可以使用Libra,这样就促进了Libra逐渐在各个经济层面的应用。通过节点联盟和资产抵押对经济各方面具有强大的渗透能力,促进数字经济生态的建立。

六是平衡力。

Libra区块链分为“许可型区块链”和“非许可型区块链”,这根据实体是否能作为验证者节点接入区块链平台来决定。在“许可型区块链”中,实体通过权限授予方式运行验证者节点。在“非许可型区块链”中,符合技术要求的任何实体都可以运行验证者节点。其白皮书声称“我们的目标是让 Libra 网络成为非许可型网络。但挑战在于,我们认为目前还没有成熟的解决方案可以通过非许可型网络,提供支持全球数十亿人和交易所需的规模、稳定性和安全性。协会的工作之一便是与社群合作,研究和实施从许可型向非许可型的过渡,过渡工作将在Libra区块链和生态系统公开发布后五年内开始。”这表明了Libra的现实主义态度,它将在许可链与非许可链之间取得平衡,这与“去中心化原教旨主义者”的态度截然不同。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