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人为何再也包不起二奶?

十年后的今天,依然有很多香港人在口岸附近的小区居住,可当年盛极一时的二奶村却渐渐消失。

    某香港人05年在深圳了包二奶,买了一套房子给二奶住,每个月给二奶五千块钱,买房子花了40万左右。今年跟二奶分开了,他把房子卖了,得钱120万。算下来白玩二奶6年多,最后还赚了40万。原来,包二奶也是一种投资。老婆打了一巴掌说为什么只包一个?而现在绝对会被打死,老婆会说为什么买的房子这么便宜卖掉,多包几年,深圳房价都涨到8万了。

    初到深圳的时候住在口岸附近的城中村,那时候没想着去香港,也没去过香港,关于香港人的更多来源于城中村的故事。很多从事外贸或者物流生意的香港人因为工作需要经常在深圳居住,时间长了便经常去城中村的巷子寻花问柳。后来感觉这样既不卫生,花费也不低,何不谈一个呢?那时候香港人还是很吃香的,随随便便都有几万块工资。而那时候深圳福田区房价也不过八千一万。于是便有了以上朋友圈里那个常见的故事。故事写的简单粗暴,却真实可见。当时的香港与香港人都光芒万丈,引领风骚。

    十年后的今天,依然有很多香港人在口岸附近的小区居住,可当年盛极一时的二奶村却渐渐消失。

    是这些港人没有了性欲了?是这些人不好色了吗?不是。

    十年间,深圳变化巨大,在口岸依然有很多港人居住,可是他们却只能租房,因为深圳的房价不但大部分深圳人买不起,大部分香港人也买不起。在口岸附近的小区里,一套两室一厅的房子房租超过6500元。再加上二奶简单吃饭和逛街费用远远超过一万元。最重要的是,这样的成本是建立在香港十年经济下滑的现实情况下的。所以,香港人口袋里的钱没涨多少,大陆的生活成本却增长了十几倍。高房价高房租不但扼杀了一些人的梦想,还扼杀了港人包二奶的念头。

    有一天去那附近找朋友,上了小区电梯,电梯进来里一家三口,小女孩3岁左右,妈妈北方口音不到三十岁的样子,而爸爸是典型的香港老男人,四十几岁。这样的组合在二奶村似曾相识。我不知道是否是包养的关系。我只感觉嫁给香港人到底还什么好处呢?是飞往世界其他国家的免签的便利,还是香港的福利?还是香港所谓的高工资,数据表明香港人居住环境狭小,上升空间狭窄,生活成本太高,那香港还有什么吸引这样一个年轻的姑娘呢?我倒是宁愿相信这是真爱。因为这些年,作为一个香港人并不值得骄傲。更多大陆女孩已经看不上港人所谓的资本。而嫁给香港人也不再充满荣耀。

    曾经有这样一个湖北姑娘给一个香港人当二奶,后来这个港人离婚娶了她,二奶扶正后她也有了自己的孩子,本来以为会备受重视,可是嫁入这个家庭后,她发现丈夫的家庭里,哥哥姐姐是不婚族,叔叔是丁克族,婆婆对自己养的狗的爱都超过对孙子的爱。她几乎与这个家庭格格不入。后来只能自己生活在大陆。而丈夫因为工作不能每天来深圳。她又过回了看似被包养的日子,只是这个时候的她还要带着孩子。

    老龄化是香港社会的突出特点。年轻人越来越少也让社会发展后劲不足。有数据显示,香港本土出生人口增长竟然和赴港产子人数对等。可见香港出生率之低。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在很多香港人眼里不生孩子成了理所当然,这让当下香港的年轻人越来越少,没有后劲的香港也就渐渐阳痿了。大陆的突飞猛进更是让香港相形见绌。曾经的二奶村像极了香港繁荣时期的写照,二奶村也随着香港的衰落而衰落。

    除了二奶村,香港的文化影响力,教育影响力也逐渐衰落,前几年很多人放弃北大来港大,而这几年几乎不再提港大,香港的电影曾经大放异彩,而这两年越发的没有票房号召力。甚至金融业也一度疲软,让人感叹香港繁华已经逝。

    写到这时,地铁挤进来一个去香港念书的双非儿童,妈妈和老公抱怨每天起的太早,而深圳的私立学校又不收。可以去的学校又太贵。港人父亲也只能笑笑而不说话。这才是悲哀所在吧!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