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呦呦凭什么被写进教科书?

“ 「若用拯救多少人的生命来衡量伟大程度,那么毫无疑问,屠呦呦是历史上最伟大的科学家!」 全文 25

 「若用拯救多少人的生命来衡量伟大程度,那么毫无疑问,屠呦呦是历史上最伟大的科学家!」

全文 2544 字

不久之前,屠呦呦团队正式公布了最新研究进展,受到了社会广泛关注:

攻坚「青蒿素抗药性」难题;

「青蒿素治疗红斑狼疮」效果乐观。

这是她继 2015 年获得诺贝尔奖之后的又一重大突破,给千千万万深陷病痛折磨的患者及家庭,乃至整个医学界带去了希望的曙光。

事实上,屠呦呦的成就,不只在于为中国拿到了一座诺奖奖杯,还在于间接拯救了千百万被病痛折磨的病人,更是用事实说话为中医正名。

而她和团队的事迹,也将被编排在中小学的不同教材中,引导学生们了解中医药和尊重科学。这也从侧面肯定了她们研究的成果和重大意义。

然而即便如此,很多人对屠呦呦的了解,似乎仅限于「中国第一位诺贝尔科学奖项获得者」这个称号。甚至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屠呦呦当年因为什么获奖的都不了解。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一下这位伟大的科学家。

 01 

「时代给了我们好机会,希望借此破除‘西医让你明明白白地死,中医让你稀里糊涂地活’的谬无稽之谈。」

——屠呦呦

屠呦呦,1930 年12 月 30 日生,当代药学家,是中国中医研究院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员,兼任青蒿素研究开发中心主任。

今年已经 89 岁的屠呦呦,因在 2015 年因发现青蒿素治疗疟疾的新疗法,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而被人们所熟知。

青蒿素为一具有「高效、速效、低毒」优点的新结构类型抗疟药,为中国乃至世界消灭疟疾的战役中做出了巨大贡献。

在疟疾基本消除的今天,很多人似乎意识不到屠呦呦抗疟药物的研发有多大意义,就如同从未挨饿过的我们,没办法感同身受袁隆平的成就是一个什么样的壮举。

 

其实早在50年前,她就开始了抗疟药的研究,1969年,中国中医研究院接受抗疟药研究任务,屠呦呦任科技组组长。

很长一段时间里,瘟疫和传染病是全人类的难题之一。

14 世纪造成死亡人数过亿的黑死病,只是源于跳蚤和老鼠的叮咬携带的鼠疫杆菌;夺走了很多贵族生命,几乎屠村的恶魔——天花病毒……而疟疾,也一度被认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传染病之一。

在屠呦呦开始抗疟研究的时候,疟疾是一个世界范围内难以攻克的问题,发病率极高,甚至很多人因此失去生命。

 《中国公共卫生》杂志曾发布一篇名为《 1950_2001 年我国疟疾发病趋势分析》的文章,里面指出:

建国初期,全国疟疾流行严重,1950-1984年全国疟疾发病率在 100/10 万以上,即超过千分之一的发病率。1950 年左右全国病例约有 60 年代初、70 年代初病例多达 1000~2000 万例。

 

       

     

 

就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屠呦呦带着几个人的科研小组开展了研究。


其间历经无数失败、质疑、瓶颈……时至今日已经50年过去,她一直专注在青蒿素的研究上,从未停止,而成果也是显而易见的。


 


屠呦呦在2011年度“拉斯克奖”颁奖现场领奖


2018 年人民日报发布的《我国首次实现全年无本地疟疾病例报告》中指出:

 

2017年,我国有99.5%的区县、83.3%的地市通过了消除疟疾考核评估,上海市更是成为第一个通过省级消除疟疾评估的地方。


2015 年世界卫生组织的《世界疟疾报告》将我国列入消除疟疾阶段的国家,我国也成为全球21 个计划在 2020 年实现消除疟疾目标的国家之一。

 

这个曾危害过很多人的传染病,终于就要被彻底消灭了。

这背后有不同行业的很多人共同努力的力量,其中,屠呦呦团队的研究成果显然功不可没。

 


 02 

「一个科研的成功不会很轻易,要做出艰苦的努力。我也没想到 40 多年后,青蒿素研究能被国际认可。总结这 40 年的工作,我觉得科学要实事求是,不是为了争名争利。」

——屠呦呦

我们小时候很多人的愿望都是当个科学家,但其实科研工作本身是个苦差事,日复一日的实验重复、枯燥,而最后能否成功还是未知数。

 

屠呦呦领导课题组从成立,到青蒿抗疟的发掘成功,也并非一蹴而就:


一年左右的时间里,他们系统收集整理历代医籍、本草、民间方药入手,在收集2000 余方药基础上,编写了640 种药物为主的《抗疟单验方集》,对其中的200多种中药开展实验研究,历经380 多次失败,利用现代医学和方法进行分析研究、不断改进提取方法。

 

但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的她,并没有停下研究的脚步。

 

在后来的几年里,1971 年首先从黄花蒿中发现抗疟有效提取物;1972 年分离出新型结构的抗疟有效成分青蒿素;1973 年,屠呦呦合成出了比天然青蒿素效果强很多的双氢青蒿素……

 

而直到 1978 年,「 523 」项目的科研成果鉴定会才最终认定青蒿素的研制成功,按中药用药习惯,将中药青蒿抗疟成分定名为青蒿素。

 

她 2015 年获得诺贝尔奖,被全世界所熟知、所认可的时候,已经 85 高龄了。

 

随着屠呦呦的成功,她的团队也从「主要由屠呦呦教授带着两位做化学工作的科研人员做研究」的简单科研小组,升级为具有专业编制、设备和经费的「中国中医科学院青蒿素研究中心」。


她开启了青蒿素研究的道路,也将青蒿素研究推向了更高的维度。

 

荣誉加身,功成名就,成果喜人……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屠呦呦在科研领域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但她依旧在路上,早就过了退休年纪的屠教授,领导团队继续钻研,并再次取得了这个重大突破。

 

 03 

「荣誉多了,责任更大,我还有很多事要做。」

——屠呦呦

今年年初,由英国广播公司( BBC )发起「 20 世纪最具标志性人物」票选活动,在公布的“科学家篇”名单中,屠呦呦与发现了镭和钋的物理学家玛丽·居里、帮助人类理解宇宙的物理学家阿尔伯特·爱因斯坦、「计算机之父阿兰·图灵这三位杰出的科学家一道,成为科学领域的候选人。

 


而其中,屠呦呦是科学家领域唯一在世的候选人,也是 28 位候选人中唯一的亚洲人。

 

「若用拯救多少人的生命来衡量伟大程度,那么毫无疑问,屠呦呦是历史上最伟大的科学家!

这是英国广播公司( BBC)对屠呦呦的评价。

 


很多人对屠呦呦的成绩称道,但却忘了,她开始研究抗疟药的时候,已经39周岁了。

 

她用自己的经历告诉我们:人生没有太晚的开始,只要不放弃,最坏也不过是大器晚成。

 

之后半个世纪的时间里,她其实都在做一件事,围绕着青蒿素展开深一步、更深一步的研究,如今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她从未停止,并且一直在路上。

 

路遥在《平凡的世界》里写过这样一句:


生活中真正的勇士,向来默默无闻。他们的一生,比起成名,更担心社会有没有发展,国家走得够不够远。

 

屠呦呦,就是这样的人。


——END——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