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行联合高校企业共建产教融合联盟,携手培养新金融人才

2019年6月24日,新金融人才产教融合联盟第一届理事会暨论坛在上海成功举办。来自社会机构、境内外高

2019年6月24日,新金融人才产教融合联盟第一届理事会暨论坛在上海成功举办。来自社会机构、境内外高校、央企和金融机构、创新型企业的六十四家理事单位、六家观察员单位参加了联盟理事会,中国建设银行当选首届联盟理事长单位。

上海市副市长吴清在主论坛致辞,代表上海市政府对新金融人才产教融合联盟首届理事会暨论坛的成功举办表示热烈的祝贺。吴清在发言中表示,新金融人才产教融合联盟搭建起了政府机构、企业、高校共商的桥梁,大家可以一道为产教融合、国家战略贡献力量。他强调,上海市将大力推进研发与转化功能平台建设、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推进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工程,继续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推动深化校企合作机制,进一步加强金融科技中心建设,鼓励金融服务于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等科技手段,为新金融人才培养、产教融合纵深发展提供土壤。

中国建设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建行大学校长田国立在主论坛发表主旨演讲。他谈到中国建设银行作为国有大行,义不容辞承担起推动、构建新金融生态、与大家携手开创金融与产教融合新未来的社会责任。依托联盟,建设银行将率先把长期经营中积累的海量数据脱敏后,共享给联盟成员科研使用。协同创新,建设一批产教融合创新实验室,在高校与企业之间架起一座科研创新和成果转化的桥梁。赋能社会,与高校广泛合作办学,共建建行学院,开展金智惠民等项目,面向广大中小企业家、扶贫干部等,开展金融普及和专业培训。通过开办创业者港湾,为中小企业打造普惠金融商学院。延伸拓展建行大学平台,把培训送到乡村的田间地头,带动农村产业发展。

田国立表示,联盟把金融人才培养作为重要的内容,除此之外,还将为新金融学科建设和学生培养,提升全社会金融素养多作贡献,带着鲜活的社会和技术问题,走入校园和企业,共同探索解决之道。联盟将努力用金融的力量,助推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市场应用,让科学家们的智慧和心血,不应只作为束之高阁的盆景,而应转化为造福天下苍生的阳光雨露。

201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纽约大学经济学系威廉·伯克利经济和商业讲座教授THOMAS SARGENT,围绕校企融合发表主题演讲,阐述信息与预测社会、如何能加速创新进程以及高校和企业的关系。他谈到越来越多的学习发生在入职后,而“人力资本”往往在一段时间后才会帮助提升员工和企业的生产力。他发现,很多技术的发展都是在这些民营的企业当中研发出来的。比如说机器学习,还有AI人工智能,包括一些硬件、软件,新的算法,计算的法则和方法。企业其实类似于一个大学一样的,它其实是一个关系网,包括大数据、人工智能、数学、物理、统计学、科学等等这些之间的关系。高校与企业在人才培养、技术进步等领域的合作和交融日趋深入。

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主任陈锋在论坛上表示,今天我们面对着新的科技革命的挑战,从工业化时代向数字化、智能化时代伟大的转变,因此教育面对着一个非常巨大的挑战,所以在产教融合、科教融合的基础上,我们一直在思考未来的大学,未来的职业院校应该是怎么去办。从去年开始,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相继在全国开始实施智慧学习工场的实验,去探索一种新的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发展形态。建行大学作为一个新型企业大学,联合境内外知名的高校,科技型的创新企业,共同发起这样一个新金融人才产教融合的联盟,将推动让产教融合的政策能够更加落到实处,为我们国家培养更多的适应科技革命挑战的新金融的人才,希望建行这个平台能够为推动我们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改革,发挥它十分积极的作用。

当天,由建行大学发起的“金智惠民-乡村振兴”万名学子暑期下乡实践举行了启动仪式,活动面向在校大学生招募暑期下乡实践队员,利用暑假时间返乡实践,自五月底招募公告发布以来,截止目前共有5100人报名参加,他们将组成325个讲师团,奔赴全国1300余县区,通过开展“组建金智惠民讲师团”、“金智惠学培训”、“村口银行挂职”、“开展县域机构跟岗”等活动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暑期实践活动。活动将为广大在校学生了解社会、参与公益、助力惠民、锤炼自我、发挥专业特长服务社会提供广阔平台,是建行大学建设产教融合、赋能社会的教育培训平台的又一重要举措。

据了解,“新金融人才产教融合联盟”于2018年12月17日,由中国建设银行联合一批境内外知名高校、金融机构、社会机构、创新型企业共同倡议发起成立。联盟旨在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化产教融合,全面提升我国金融人才质量,培育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动能。联盟着力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有机衔接,加快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实现创新要素更大空间范围的互动交融。联盟以服务社会,推动实体经济发展、产学研用深入融合、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为重点,以促进银校企全面、协同、可持续发展为目标,通过开展高端论坛、课题研究、教育培训等联盟活动,实现教育资源、企业资源与金融资源的有效配置和优势相融。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