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救红军赠送信物“红军碗”

1934年11月,一天夜里,东坑村村民蒙家财的家门被敲开了。村中的红军向导引着十多位红军送来了一位负

1934年11月,一天夜里,东坑村村民蒙家财的家门被敲开了。村中的红军向导引着十多位红军送来了一位负伤的战士,欲请蒙家救治。从此,蒙家便与他结下了不解之缘。

6月24日,南都记者来到仁化县城口镇的红军长征纪念广场,听着72岁的蒙日娇回忆当年爷爷蒙家财的经历。

1934年11月,红军长征经过广东南雄市仁化县。“当时爷爷听到门外有狗叫声,还有人敲门。”蒙日娇说,蒙家财听闻门外人表示是过路的红军,想就此借宿一晚。一打开门,十多位身着蓝色军服的战士伫立着,衣领上有红领章、帽子上有五角星。有两名战士用木板做担架,抬着一位负伤的战士。后来他们才了解到,带队的是位黄姓连长,担架上躺着的是徐姓排长,“家里人都叫他‘徐同志’”。

蒙家财是位土郎中,当晚便上山里采了草药,给受伤的战士清理伤口,再敷上捣碎的草药。奶奶黄乙秀则煮了些饭菜,让红军们填饱肚子。

七八天后,黄连长率队出发与大部队会合,留下“徐同志”继续疗养腿伤。一个多月后,“徐同志”的腿伤基本痊愈。临走前,蒙家财给他准备了一些衣物和布鞋,还特地拿了两个银元。“当时爷爷说,让他拿着路上买些吃的,他坚决不要,最后还是爷爷硬塞给他”,蒙日娇说。

眼看着无以为报,“徐同志”掏出了一只陶瓷碗,那是他从战场上带来的碗。“他让我爷爷奶奶保管好,等红军胜利了,如果他还活着,就一定回来看望和报答他们”。她介绍称,那是一只边缘带着碎花的白瓷碗,成了家里与红军的“信物”。

于是,蒙家开始将这只碗保存着。85年过去了,这只陶瓷碗依旧被蒙家人珍藏着,可当年的那位红军,却再也没有回来过。如今,这只“红军碗”的故事不仅在蒙家流传着,还被仁化县史志办编排成了现代采茶小戏《红军碗》。蒙日娇说,家人都期盼着,有一天能看到红军归来的身影。

采写:南都记者 莫郅骅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