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来了,电池白名单被取消,国内新能源汽车路在何方?

新能源汽车毫无疑问是这几年发展的风口,而且借着这股东风,国内很多相关产业都快速崛起,尤其是进入动力电

新能源汽车毫无疑问是这几年发展的风口,而且借着这股东风,国内很多相关产业都快速崛起,尤其是进入动力电池白名单的电池企业更是赚得盆满钵满。

对那些没进入白名单的外资电池供应商来说,6月24日绝对是个值得庆祝的日子。因为这一天,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文件称,自2019年6月21日起废止《汽车动力蓄电池行业规范条件》(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告2015年第22号),第一、第二、第三、第四批符合规范条件企业目录同时废止。这意味着,在业内存在近4年的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白名单正式取消。

电池“白名单”的前世今生

时间回到2010年,新能源汽车被国务院确定为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在政策导向下,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在2015年成功跃居全球第一,诱人的蛋糕也吸引外资电池供应商纷至沓来。这些有技术优势的外资电池供应商一致采用“凶狠”的玩法来抢占市场,也就是“先饿死对手、再独占市场”的套路。

这些外资巨头不断亏本倾销,也致使国内羽翼未丰的电池企业陷入困境。为了让我国电池产业更健康发展,工信部从2015年开始接连推出几版动力电池白名单,规定进入了新能源车型推荐目录的车型所配电池也必须进入目录,才能获得国家的相应补贴,目录把外资电池供应商打入冷宫。在这样的政策保护之下,加上坐拥新能源汽车第一大市场,中国本土电池企业迎来发展春天。

这次政策的保护,给了本土厂商以宝贵的发展时间,培养了中国自己的动力电池力量。但是,随着时间推移,浮华背后的负面作用也开始显现,这种保护性政策也导致大规模低端产能重复投资,浪费了大量宝贵的社会资源。

并且,在比亚迪的规模化产能彻底开放之前,宁德时代一家独大,使得主机厂在动力电池供应链上选择单一,导致很多主机厂因担心电池供应而夜不能寐。这不利于整个动力电池产业的创新,也不利于一个国家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长远发展,所以工信部决定取消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白名单。

“白名单”取消 外资电池品牌卷土重来

查阅2018年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可知,全球销量达到201.8万台,而中国电动车品牌销量为100.8万台,占全球电动车总销量49%的份额。不难看出,国内新能源汽车的高速发展,带动了像宁德时代、比亚迪等电池企业的发展。

尤其是宁德时代,在2018年装机量为23.54GWh,同比增长96.2%,市场占有率为25.4%,排列2018年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第一,而松下、比亚迪、LG化学依次排列二三四位。但需要指出的是,松下和LG化学并没在白名单中,它们在没有中国市场的支持下取得这样的成绩,相当厉害。

正因为有技术优势,这些外资巨头不可能会放弃潜力巨大的中国市场,它们对中国市场一直虎视眈眈。买车君查阅资料发现,除LG化学外,松下在2017年投资数亿美元在苏州兴建一座动力电池工厂;2018年3月,松下车用方形锂电工厂在大连量产;2018年5月,韩国SKI投入864亿韩元用于在中国建立电池材料生产合资企业,同时,韩国三星SDI电池公司计划在2019年至2023年间逐步将西安市、天安市、蔚山市工厂的生产转移至无锡市,并加快对21700新型电池的量产速度。

随着动力电池白名单的取消和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外资巨头再次进入中国市场,中国本土电池企业将迎来真正的对手。据专业人士透露,我国动力电池技术水平虽与松下、LG的差距不大,但相对来说,松下、LG的稳定性会更好,生产成本也更低。实力强大的外资巨头进入到中国市场,必定对中国本土电池企业形成巨大的市场冲击。

虽然白名单取消会让电池产业竞争进一步加剧,实力欠佳的企业,恐会在这场角逐中被淘汰出局。但从长远来看,外资电池的进入会拉动国内产业链的发展,促进自主配套产品的技术提升,也让国内车企在电池方面拥有更多选择。对消费者而言,更是受益匪浅,因为动力电池市场能充分竞争,电池价格就会下降,电动车的价格也会下降,消费者将能买到更多物美价廉的新车型。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