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政公署出击!揪出香港证券界的“蛀虫”

文 | 周玥

最近,香港的证券界风声鹤唳,随着廉政公署的出击,我们常在港剧中看到的“反贪风暴”,在现实生活中正式揭开了大幕。

6月26日,香港证监会网站刊登信息,香港廉政公署拘捕港交所上市部首次公开招股审查组一名前联席主管及两名与他相关的人士,怀疑他们在该两间上市公司的上市申请审批过程中涉及贪污及公职人员行为失当。

图片来源:香港证监会网站

图片来源:香港证监会网站

其实,从6月9日起,就不断有媒体开始曝出有关“港交所前高层涉嫌贪腐”的新闻。

6月10日,德林社就专门做过一期名为《被曝丑闻,港交所的至暗时刻》的节目,解读了港交所的腐败丑闻。

在这期节目里,值得关注的是,在2013年至2018年间,港交所上市科放水了超过30家的建筑、餐饮股上市,在这其中,建筑股已然成为了腐败的重灾区。而在六年的时间中,在港交所上市的的建筑、餐饮股有上百家,其中有超过30%的建筑股已经卖壳。

其实,在上世纪70年代时,香港是一个贪污状况非常严重,连消防队救火也要给黑钱的城市。纵观香港十几年间的历史,从一个贪腐盛行的社会发展成为全球最廉洁的城市之一,离不开廉政公署及其工作人员的努力。可以说,在香港,廉政公署的“香港,胜在有你和ICAC”的口号深入人心。

随着“港交所前高层涉嫌贪腐”这一事件的舆论持续发酵,终于,香港证监会出手,与香港廉政公署采取了联合行动,于昨日晚间拘捕了港交所的一名前联席主管及两名与他相关的人士。

虽然截至目前,还没有准确的新闻和公告,但是据此前的媒体消息,有市场人士称,在过去几年,传闻所涉及的“前上市科高层”基本把持了港交所所有建筑股和餐饮股IPO的审批。

可能有股民会问,为什么港交所的上市科能在上市公司IPO的过程中作弊呢?

其实,这和香港的IPO审核制度息息相关。

需要我们了解的是,在企业上市的过程中,每个国家的股市都有不同的审核制度。

注册制相比较审核制,发行人成本更低、上市效率更高,能够快速的实现市场的资源配功能。因此,一般在市场化程度较高、金融市场较成熟的国家,会选择注册制进行IPO。

目前,A股依然实行是审核制,最近推行的科创板则是注册制。而在香港,IPO则是注册制的天下。

具体来说,就是企业在赴港上市的过程中,第一道审批由上市科执行。因此,按照港交所的上市流程,上市科就是企业在IPO中需要面对的一道最重要的关卡,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上市科能在上市公司IPO的过程中有收受贿赂的机会了。

作为一个国际化的大都市,香港的金融市场可以说已经发展到了较为成熟的阶段。

根据港交所的数据,2018年共有207家企业选择在港交所上市,首次公开招股的集资额达到了2778.5亿港元,位居全球第一,港交所也凭借这一数据拿下了2018年全球“募资王”的美称。

但是,令人唏嘘的是,拿到全球“募资王”的港交所,同样也成了新股破发的聚集地。2018年,港股市场有32%的新股首日破发,据媒体统计数据,2018年港股的全年破发率为73%,总市值蒸发逾7万亿港元。

在这一令人触目惊心的数据的背后,也许正和港交所上市科的“IPO放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值得注意的是,在金融市场不断发展的情况下,港交所也在不断的改革进取。

2018年,港交所实施了25年以来最大的上市改革制度,出台了“容许未能通过主板财务资格测试的生物科技公司上市”“容许拥有不同投票权架构的公司上市”等新规则,有效吸引了新兴及创新产业企业来港上市。

而随着港交所制度的改革,也吸引了一部分新兴企业和在美股上市的中概股选择赴港上市,最近,有关互联网巨头阿里巴巴回归港股的消息就传的沸沸扬扬。

但是,正如6月14日香港交易所总裁李小加,在回应前高层涉嫌收受贿赂曾批不合格企业上市时称,“再完美的制度也不能完全杜绝蛀虫”。

null

这一次,香港证监会联合廉政公署的主动出击,正是在用现实行动揪出香港证券界的“蛀虫”。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