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家、戏剧评论家童道明逝世:带着对世界的悲悯传承经典

今天上午9时,中国社科院研究员,著名翻译家、戏剧评论家童道明在中日友好医院逝世,享年82岁。

■ 童道明(1937年—2019年6月27日)
童道明是重要的契诃夫研究者和翻译家,著有论文集《他山集》《论契诃夫》,译作《契诃夫戏剧全集》(多人合作)、《可爱的契诃夫 : 契诃夫书信赏读》《樱桃园》,剧作集《塞纳河少女的面模》《爱恋·契诃夫》等作品。


■ 《契诃夫戏剧全集》焦菊隐 / 李健吾 / 童道明 /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18年版
■ 《可爱的契诃夫》 童道明 /译,商务印书馆2015年版
与契科夫结缘,要追溯到他年轻时的留学经历。1956年,童道明赴苏联留学,在校期间因写作学年论文《论契诃夫戏剧的现实主义象征》受到导师赏识,自己的学术兴趣也转向戏剧文学。后来他回忆说,“当年上到大学三年级时,我因为身体原因不得不放弃学业回国治疗,临行前拉克申老师对我说‘希望你回到中国之后,不要放弃对契诃夫和戏剧的兴趣。’”这句话对童道明影响很大,决定了他毕生的学习方向“契诃夫和戏剧”。

■ 契诃夫
契诃夫对俄罗斯乃至整个二十世纪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有数据显示,他创作的经典剧目《万尼亚舅舅》《海鸥》《三姊妹》《樱桃园》在欧美的演出次数仅次于莎士比亚戏剧。在童道明眼中,契诃夫最打动他的地方在于善良和幽默——
“作家的那种少有的才华,是需要少有的道德力量支撑的,这是契诃夫给我们的启发。对于文学家、作家来说,善良是一种生产力,如果契诃夫没有那样少有的善良,就绝不会有后来的这些作品。”
在翻译契诃夫的小说《在故乡》时,童道明相遇了他引以为人生座右铭的句子,“将自己的全部生命贡献给一项事业,从而让自己成为一个有情趣的人,也成为一个让有情趣的人喜欢的人。”
童道明的翻译风格比较倾向于直译,尽量还原出契诃夫的简洁之美,他特别赞同“简洁是天才的姐妹”这句契诃夫名句,也用来提醒自己,翻译并非是一次性完成的事业,每当他重看自己的译本并有新的感悟时,修改译文也成为了一种习惯。
优质的译文造就了他的文本多次被话剧改编搬上舞台,也让更多读者和观众籍此领略了童道明对契诃夫的理解。他常常说,“把契诃夫给予我的感动,通过我的写作与译作传递给别人,使其他人也有了走近契诃夫的兴趣,这也是我的一大人生快事。”
或许是契诃夫惊人的创作能量给予了童道明鼓励,作为俄语文学专家、契诃夫戏剧翻译家,他在60岁有了惊人之举,学写剧本。
这一写就难以停下,从第一部纪念契诃夫《海鸥》问世百年而创作的话剧《我是海鸥》开始,相继写了纪念冯至诞辰百年创作的《塞纳河少女的面模》,《爱恋·契诃夫》《三滴水》《契诃夫和克尼碧尔》等二十余部剧本。还与导演查明哲为国家话剧院改编了开院大戏《这里的黎明静悄悄》。

■ 《爱恋·契诃夫》剧照,2015
“童先生的戏几乎没有反面角色,关注生活中的每一个人,爱每一个人,就像契诃夫一样,对世界充满了悲悯的情怀。”一位演员看完《三滴水》后如是说。
感谢像童道明这样的翻译家,他这样“苍老的年轻人”,带着思想与活力,不断将文学经典带给今天的读者。他的戏剧翻译从《海鸥》开始,到《樱桃园》结束,就以开始与结束的两句台词来纪念童先生吧。
“这就是我们的舞台,一个空的空间。”(《海鸥》)
“生命就要过去了,可我好像还没有生活过。”(《樱桃园》)
下面分享的内容选自童道明先生的个人微信号“童道明札记”。他在80岁那年开通个人公号,坚持更新一段段对俄国文学的感悟,其中一半是与契诃夫相关。正如他认为学习契诃夫应该从他的简洁开始,他的公号文章也极短。

今天之后,不再更新的公号,依然很想推荐给大家关注,回看。

■ 契诃夫(左)与托尔斯泰(右)
关于永生(3月23日)
契诃夫的札记的内容,很多是他创作构思的记录。比如,有这样一则札记:
“套中人,穿雨鞋,伞在套子里,刀在套子里。当他躺在了棺材里,他好像微笑了。”
这分明是对小说《套中人》主人公别里科夫的形象勾勒。
但在契诃夫的札记中,也有极简单的日记记录:
“3月28日,列夫·托尔斯泰来访。”
1897年3月25日,契诃夫因病重住进医院,3月28日托尔斯泰去医院探视。两人在病房里就永生这个话题进行了对话。托尔斯泰认为人死后灵魂还活着,因此人能永生。契诃夫不相信人死后还能有灵魂存活,因此不相信这样的永生。
但据蒲宁的回忆,契诃夫的看法有所变动。蒲宁的回忆录是这样写的:
“他多次这样坚定地对我说:永生,人死后的任何形式的生命都是胡说,但他后来又好几次说了完全相反的看法:我们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可能毫无痕迹地消失的,我们会在死去之后还存活着。永生——这是事实。”
知识分子 (2月16日)
俄罗斯民族向文明人类贡献了一个了不起的单词——интеллигенция ,即“知识分子”。
关于俄罗斯知识分子的发轫,哲学家别尔嘉耶夫(1874-1948)的名著《俄罗斯思想》中有个说法:
俄罗斯知识分子的始祖是拉季舍夫……当他在《从彼得堡到莫斯科旅行记》中说:“看看我的周围——我的灵魂由于人类的苦难而受伤”时,俄罗斯的知识分子便诞生了。
从彼得堡到莫斯科的旅行中,拉季舍夫目睹劳动者的深重苦难,于是对自己催着马车夫赶路的行为感到了惭愧:“我陷入沉思之中,目光随之移向仆人身上。他正在驭座上左右摇晃。突然间我感到一阵寒战,在我周身运转的血液驱使这热气上扬,使我顿时面孔通红。我愧疚难当,几乎要哭。”
鲁迅先生也有过一件因催促车夫赶路而心生愧疚的“小事”:“独有这一件小事,却总是浮在我眼前,有时反更分明,教我惭愧,催我自新,并且增长我的勇气和希望。”(《一件小事》)
热爱人民的怀有恻隐之心的知识分子,承认良心和良知的至高无上,因此懂得自省与悔悟。当孔夫子的学生曾子说:“吾日三省吾身”时,中国一个伟大的知识分子群体便诞生了。

闲散的生活是不干净的(1月6日)
日前,中间剧场满顶来电,说他们将要在三月上演《普拉东诺夫》。这将是契诃夫的戏剧处女作第三次出现在中国舞台。
想起八十年代一件往事。舞蹈家资华筠一次对我说:她母亲曾用契诃夫的一句话教导过她们——闲散的生活是不干净的。她问我契诃夫说过这样的话吗?
契诃夫至少有两处说过这样的话:
一处是在剧本《万尼亚舅舅》里。热爱森林的医生阿斯特洛夫说:“闲散的生活不可能是干净的。”
另一处在小说《未婚妻》里。思想先进的青年萨沙说:“你们这种闲散的生活,多么的不干净,多么的不道德!”
契诃夫写《普拉东诺夫》时,还是个18岁的中学生,但他竟然能给主人公写出类似“哈姆莱特害怕做梦,我害怕生活”这样的台词。人们都以这个剧本为依据,赞美契诃夫的早慧。而我现在还想为契诃夫的勤奋喝彩。要知道契诃夫的这部少作,是一部篇幅超长的剧本,译成中文有15万字。
成年之后一再申说“闲散的生活是不干净的”契诃夫,曾是一个什么样的勤奋少年!
要学会赞美别人的成就(1月1日)
今天是2019年第一天,想起鲁迅先生在《我和<语丝>的始终》中的金句:“要催促新的产生。”
在世界戏剧史上,一个最耀眼的“催促新的产生”的壮举,是1898年12月17日莫斯科艺术剧院首演契诃夫的《海鸥》大获成功,这是开辟了戏剧史的新纪元的。但随着时间的流逝,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也成了一个戏剧传统的代表人物,而他先前的学生梅耶荷德离他而去,成了新的戏剧革新的代表人物。然而,就在梅耶荷德的戏剧事业兴旺发达的期间,却对他的弟子发表了这样的谈话:
你们这些只认得年迈了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人,简直不能设想他过去曾是一个什么样的演员。如果我后來有所作为,那仅仅是因为我曾经和他在一起相处过几年。请你们很好记住这点!如果你们中有谁以为说几句唐突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话能使我高兴,那他就錯了。我和他虽然分道扬镳了,然而我总是深深地尊敬他,热爱他——为了在艺术中取得成就,首先应该学会赞美和惊讶于别人的成就。

文学照亮生活
公号:iwenxuebao
网站:wxb.whb.cn
邮发:3-22
如果您不想错过每日我们推送的资讯,可关注微信公众号“文学报”,转载请至我们的微信后台联系。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