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崧泽遗址出土珍品——陶器

上海不仅是现代化的国际大都市,而且具有6000年的悠久历史。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上海博物馆研究部考古组开展一系列的考古调查与发掘,终于有了一系列重大考古发现:

凿形足釜形陶鼎

凿形足釜形陶鼎

1961年发掘青浦县崧泽遗址,在遗址下层发现了距今6000年前的马家浜(bāng)文化遗存,后来又在青浦县福泉山遗址和金山县查山遗址发现相同的文化遗存,这是上海人类活动的开端。

当1961年发掘青浦崧泽遗址时,在遗址中层还发现了一个新的考古学文化,距今年代为6000-5400年,在70年代被考古学界命名为“崧泽文化”。

凿形足釜形陶鼎

凿形足釜形陶鼎

1959-1960年,发掘上海马桥遗址(现属闵行区)在遗址下层发现了良渚(zhǔ)文化墓葬,这是自1936年施昕更的良渚发现以来,第一次发现良渚文化墓葬,为良渚文化研究增添了全新资料。

随着1959-1960年、1966年马桥遗址的两次发掘和后来金山县查山遗址的发掘,发现了距今3900-3200年的新的文化遗存,80年代初由考古学界命名为“马桥文化”。

带盖竹编纹陶罐

带盖竹编纹陶罐

1999年-2000年上博考古部发掘松江广富林遗址,发现了距今4100-3900年新的文化遗存,2006年由考古学界命名为“广富林文化”。

现举例如下崧泽文化陶器珍品,供读者欣赏:

1.凿形足釜形陶鼎 夹砂灰陶,折腹处有一周锯齿形附加堆纹,上腹部饰数周细密的凹弦纹,足厚实,有三个竖向排列的捺纹。

扁凿足陶甗

扁凿足陶甗

鼎从我国新石器时代中期开始出现。它是由釜与支脚的组合演变而来,改变了使用釜时复杂的架烧方式。崧泽文时期改变了马家浜文化用釜的传统,代之以附加三足的鼎作为主要炊器。1961年青浦崧泽遗址出土,高27、口径29.2厘米。

2.折角足盆形陶鼎 夹砂灰陶,该器形制厚重庞大,可以承盖,整体图案形似兽面。1984年青浦福泉山遗址出土,高36、口径45厘米。

侧足带盖陶甗

侧足带盖陶甗

3.带盖竹编纹陶罐 泥质黑陶,腹中部饰一周锯齿形堆纹,具有增强黏结牢度的功能。

该器是崧泽文化陶器中的精品,将日常所见的实物抽象成几何形图案刻划在陶罐上,使得纹饰所孕育的动感,得到了明显深化。1974年青浦崧泽遗址59号墓出土,通高26.2厘米,口径15.2厘米。

带星形盖球腹陶罐

带星形盖球腹陶罐

4.扁凿足陶 夹砂灰褐陶。内壁中部有一凸弦可承箅(bì),凿形足。

此器整体呈鼎形,考古中尚没有发现箅的遗物,估计箅是竹木类材料制成,因年代久远不易保存。1985年青浦金山坟遗址出土,高24.8、口径24.2厘米。

扁腹陶壶

扁腹陶壶

5.侧足带盖陶甗(yǎn) 夹砂灰黄陶, 1980年松江区汤庙村遗址1号墓出土,通高31.2、口径21.4厘米。

6.带星形盖球腹陶罐 泥质灰陶,该陶罐有一六角形器盖,罐口切割成六瓣形,以契合器盖。

该器制作大致有两块陶坯捏合而成,显示了崧泽文化先民的创造性。2010年松江区广富林遗址82号墓出土,通高14厘米。

双层镂孔花瓣足陶壶

双层镂孔花瓣足陶壶

7.扁腹陶壶 泥质灰陶。这件扁壶,巧妙地利用鳖作为原型,形象地反映了水乡的生活状态。2012年松江区广富林遗址出土,高8.8厘米。

剔刺纹镂孔陶豆

剔刺纹镂孔陶豆

8.双层镂孔花瓣足陶壶 泥质黑陶,陶壶分内外两层,内层为折肩,壶的外层主要是为了装饰的效果,在器身腹部和圈足部位都有以园孔和弧边三角形组成的镂孔花纹与刻划的阴线,器口与圈足的边沿都呈有花瓣形。

陶壶的整体造型与明清时期透雕镂空的瓷器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综观整器造型是新石器时代陶器中仅见的艺术珍品。1966年青浦寺前村遗址出土,高15.5、口径8.1厘米。

镂孔勾连纹陶豆

镂孔勾连纹陶豆

9.剔刺纹镂孔陶豆 泥质灰陶,陶豆是盛放果蔬食品的用器。1976年青浦崧泽遗址91号墓出土,高14.3、口径22.9厘米。

10.镂孔勾连纹陶豆 泥质黑陶,此豆整体制作规整,壁薄均匀,造型轻巧,反映了陶工对现实生活的模写。

此纹饰布局匀称,线条简练流畅,此器身上原有红褐色彩绘,但大都已脱落。1961年青浦崧泽遗址7号墓出土,高16.4、口径18.4厘米。

带把陶盉

带把陶盉

11.带把陶盉 夹砂灰褐陶。盉是古代盛酒器,是古人调和酒、水的器具。

此器是比较典型的崧泽文化陶盉,把手的绞索造型尤为清晰,与其足,腹纹饰巧妙融合。1994年青浦崧泽遗址122号墓出土,高18.2、口径5.3厘米。

八角星符瓦棱腹陶壶

八角星符瓦棱腹陶壶

12.八角星符瓦棱腹陶壶 泥质黑陶,器身自肩至底满饰瓦棱纹,底下压划一个八角形符号,一般认为这是太阳纹。

太阳让先民产生了崇日的思想,刻画在制作规整的黑陶壶上,说明这件陶壶具有祭器的用途。1961年青浦崧泽遗址33号墓出土,高19.2、口径7.6厘米。

猪形陶匜

猪形陶匜

13.猪形陶匜(yí ) 泥质灰陶,正置为一件水器,整体造型简洁明快,艺术性地反映了崧泽时期驯养家猪的情况。

猪形陶匜是崧泽文化陶器中集实用功能与艺术成功结合的杰出工艺品之一。1974年青浦崧泽遗址52号墓出土,高6.7、长13.6厘米。

三口陶器

三口陶器

14.三口陶器 泥质灰陶,器形呈“品”字形三瓶相连,腹内贯通,平底,附三个扁足。

我国新石器时代许多地区都发现有三口或更多器口,腹部相连的陶器,如马家窑文化的三联杯,仰韶文化的双腹杯等,或许新石器时代的这类多口或多联的陶器,也是在公众举行某种仪式时的特殊用器。1960年青浦崧泽遗址51号墓出土,高14.6厘米。

竹节形陶瓶

竹节形陶瓶

15.竹节形陶瓶 泥质灰陶,形似同时期的陶觚(gū)。该器器形规整,造型生动,挺拔,是陶器中的珍品。1961年青浦崧泽遗址37号墓出土,高23.8、口径8.6厘米。

内容节选自《收藏家》杂志2015年3月刊《上海崧泽遗址出土陶器和玉器》,查看完整内容请下载《收藏家》杂志APP。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