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演变了,舞美升级,《繁花》要把上海人给演“活”了

“演出前,我挺担心的,怕观众没有更多代入感。但是,现场观众给了我们很大的惊喜,3个小时左右的演出,没

“演出前,我挺担心的,怕观众没有更多代入感。但是,现场观众给了我们很大的惊喜,3个小时左右的演出,没一个人提前离场。作为演员,很感动,也很骄傲。” 阿宝饰演者朱泳腾说。受邀中国原创话剧邀请展,舞台剧《繁花》第一季复排后,6月21日—23日在中国国家话剧院剧场成功演出后,马上转战上海,近日在上海美琪大戏院热演,新演员与新舞美首度与上海观众见面。伴随每一场谢幕,观众们掌声不息,久久不愿散去。

舞台剧《繁花》改编自金宇澄获茅盾文学奖同名长篇小说,复排版《繁花》最大改动在于完成“繁花美学”上的进阶——舞美的升华。正如导演马俊丰所说:“舞美没有精简,而是精致了。”流动的舞台,克制的灯光,配以大胆的视觉冲击和电子乐的现代演绎,赋予《繁花》第二次鲜活的生命。将35万字的茅盾文学奖小说浓缩成3小时的舞台表演,如何把握住原著的气韵和精神内核?对此,《繁花》设计者集中所有表演者在一个转动的圆盘之上,让台下观众无意识地走进全知视角。

对于上海演员而言,《繁花》剧本与他们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例如新加盟的朱泳腾(饰阿宝)、邵汶(饰沪生)、张楷依(饰李李)。“阿宝的自信是内敛和不带攻击性的,同时又多了些许哀怨的心事,这让他整个人都变得立体和鲜活起来。”朱泳腾最初接到《繁花》邀约时,远离舞台十余年的他一度犹豫过,“导演找到我,说觉得我很适合这个角色。我当时没有立刻答应,毕竟这么多年没有演话剧了,而且还有电视剧的拍摄任务还未完成,我生怕影响排练。但是,最后他只用了15分钟说服了我。”

朱泳腾透露,除了阐述创作理念,导演真正打动他的,是对于阿宝在60年代和90年代不同基调的解读,“《繁花》富有强烈的生活质感,导演以一种电影的感觉去打造话剧,在表演理念也与我非常吻合。好剧本加上好班底,再加上用的是我的母语上海话,实在太有诱惑力了。”

对于观众反馈“阿宝简直是印象里上海男人的极致代表”。朱泳腾坦言在意料之外,“从第一次彩排到演出前的最后一次联排,所有演员都极尽努力。”回到上海,在家门口演《繁花》,他与所有人一样内心激动,也有忐忑,“希望这次的演出能得到上海观众的喜欢,更期待阿宝能在舞台上和大家共呼吸,对远离舞台这么多年的我来说,有一种难以名状的幸福感。”

对邵汶来说,能用沪语演绎上海风情和时代变迁,实属难得,“《繁花》是上海籍演员人生中最美好的舞台。除了作为演员的追求以外,作品深刻内涵也是召唤我们出演的重要原因。”制作人马晨骋比较《繁花》:“在每个版本中,不同的上海籍演员演绎同一个角色所展现出的气质全然不同。仿佛我面前又是一群新的上海人,尽管他们说的是同样的台词。”

由上海文广演艺集团、上海五盟文化联合出品的《繁花》全国巡演计划正在筹划中。《繁花》以沪语演出,同时全程配以普通话字幕,例如“今朝老适意”台词,字幕不打为“今天很舒服”,而是直接打出“今朝老适意”,让非沪籍观众也能顷刻间身临其境,这是小说改编舞台剧的一个突破。在对原著删减舍取之后,人物关系变得不那么复杂难懂,故事脉络却比期待中展现得更加清晰。

“大部分人对‘上海人’的刻板印象停留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但其实60年代到90年代这40年的上海,那个时代的生活状态,恰恰不太被大众所认知。《繁花》展现上海具有烟火气一面,更加真实,也更加令人感动。”马晨骋表示:“复排版《繁花》经过对剧本、演员的调整,把上海人给演‘活’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更为亲密,故事情感也更为浓厚。”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