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袋贴二维码“锁定”分类不合格者

据新华社电 《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7月1日起正式实施,沪上垃圾分类迈入“硬约束时代”。面对这场备

据新华社电 《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7月1日起正式实施,沪上垃圾分类迈入“硬约束时代”。面对这场备受关注的“大考”,上海全力推动垃圾分类工作落地,进一步强化生活垃圾分类的良好习惯。这一天,记者奔赴上海多个社区和商务区域,跟随执法人员来到执法一线,扫描垃圾分类开展首日的情景。

从“要我做”到“我要做”:

垃圾分类成为新时尚

《条例》实施第一天,记者走访上海多个居民小区发现,垃圾分类投放工作井然有序。

在虹口区宇泰景苑小区,不少“上班族”出门前已将垃圾分好,提着两袋干湿分离的垃圾来到小区固定的投放点倾倒垃圾:干垃圾直接投入干垃圾桶,湿垃圾则在除袋后投放到湿垃圾桶,再把装湿垃圾的塑料袋投放到干垃圾桶里。大家投放起来动作娴熟,丝毫没有不习惯的感觉。

从陌生到熟悉,从有人监督到自觉行动,垃圾分类在上海成为新时尚。

为了实现从“要我做”到“我要做”的转变,地处虹桥商务区核心区域的闵行区新虹街道开展了“21天家庭源头垃圾分类习惯养成行动”,通过打卡引导,用21天强化训练,让参与者养成源头分类习惯,形成精打细算的生活垃圾处理模式。

监督市民垃圾分类分得好不好,“黑科技”来助力。在浦东新区银桥花苑小区,居民扔的垃圾袋上都贴有二维码,一旦发现分类不合格垃圾,扫描二维码就知道责任居民是谁,让志愿者的劝导更有针对性。目前,这一小区垃圾分类合格率达到98%。

《条例》有牙齿:

执法部门开出首批整改单

1日上午,上海城管执法人员来到上海宏安瑞士大酒店进行检查,在酒店垃圾厢房,执法人员发现可回收物垃圾桶内混装有纸巾。

酒店工作人员表示,因误以为纸巾是可回收物,所以将纸巾投放至可回收物桶。执法人员现场“科普”,不管是干纸巾还是湿纸巾,均属于干垃圾,应投放至干垃圾箱。

执法人员还发现,虽然该酒店设有四分类垃圾桶,但垃圾桶标识设置不符合规范,垃圾桶也没有加盖。因未将生活垃圾分别投放至相应收集容器,上海城管开出第一张责令整改通知书。

根据《上海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单位“未将生活垃圾分别投放至相应收集容器的,由城管执法部门责令立即改正”,“拒不改正的,处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

据介绍,《条例》实施首日,上海市各级城管执法部门对1588个小区、406个企事业单位、1853个商家、21家酒店等进行了检查,共开出623张整改单。上海市城管执法总队相关负责人介绍,《条例》实施后,无论是单位还是个人,如果出现违反垃圾分类规范的行为,将面临更为严格的处罚,罚款金额也会增加。

“处罚不是目的。”上海市城管执法局副局长彭燕玲表示,“我们的目的是要通过督促教育,推动有关单位和个人自觉养成垃圾分类的良好习惯,并以严格的执法成效来保证垃圾分类的实效。”彭燕玲说。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