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妈妈专访】人大附中、北大医学院--优秀女儿养成记(下)

null

作者:裴军辉,笔名一飞,天音。1987年7月自黑龙江省考入北京大学;1991年7月毕业后,就职于国家机关;1999年3月至今,从事专职律师工作。2014年7月,其女儿全葳考取了北京大学。

上期回顾

在上一篇文章,裴妈妈用知性的文字讲述了她在与孩子相处中的四点教育理念北大妈妈专访,虎妈and虎妞,北大妈妈谈北大女儿养成记

今天裴妈妈将继续用文字与大家交流,讲述她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她本人的教育理念。

5、以恰当的方式让孩子懂得感恩

null

生活当中,一些家长常常居高临下地对孩子说,我生你、养你,多辛苦,多操劳啊!你应该懂得感恩,懂得回报。

说实话,孩子们通常对家长这样的口吻、这样的方式极为反感与抵触。

其实,培养孩子感恩的情怀,完全可以采用一些自然而然、潜移默化的方式,我博客当中的短文《北京东四 我温馨的记忆》便记录了我本人在这方面进行尝试的故事。全文如下:

每当想起北京东城区的东四,我的心里便涌动着温情与眷恋。

海蓉是我的大学同学,当时她的家就在东四附近。

节假日时,海蓉常常带着我逛东四。那里有经营服装百货的隆福大厦,还有灯火通明、混杂着小吃和日用品的夜市。

而后,一定要去海蓉的家里,海蓉的妈妈一定为我们准备了丰盛的菜肴和品种多样的零食。

最初,海蓉对我说,她妈妈听说我爱吃零食,特意买了好多。后来,海蓉说,她妈妈可惊讶了,说原来只知道胖乎乎的海蓉愿意吃零食,没想到瘦弱的我竟然比她还热衷于零食。

海蓉的父母从不打扰我们,任由我们无所顾忌的吃着、喝着、畅聊着、嬉笑着。海蓉那浓眉大眼、身材高挑的妹妹海玲也会加入进来。那时的海玲已参加工作,言谈举止比我和海蓉成熟、稳重了许多。

海蓉家有两间小平房,位于一个老北京胡同的狭长的院子里,院子里住了十来户人家。

晚上,海蓉、海玲和我会挤在其中一间平房的一张双人床上,那张床足足占据了房间三分之二的面积。

我们会继续海阔天空地聊着,直到不知不觉的进入梦乡。

在那时,这样温暖的日子令在异乡求学的我,犹如回到了家中,不再漂泊。

记得刚参加工作不久,我又来到了海蓉家。海蓉的父母关切地询问我的工作情况,鼓励着我,嘱咐着我,那慈爱的目光如同我的亲人。

后来,东四一带进行了改造,兴建了地铁,海蓉父母与邻居们纷纷搬离了那里,住进了宽敞、明亮的新居。

现在,每每与海蓉联系,变得瘦削、苗条的她总是愧疚地说,大学时,她家里的居住条件实在太简陋了,让我受委屈了。

我说,我可没觉着受啥委屈,那时的感觉就是很踏实、很舒服、很惬意。

我曾向女儿讲述这段深深印在我脑海中的记忆,也与女儿一同回到了东四,寻找记忆中的痕迹。如今的东四已是高楼林立、街道宽阔,我想,女儿无论如何也无法想象那建筑残损、街区斑驳的旧貌。但看到她那敬重的神态,我知道她能理解妈妈故地重游的心情。

我也曾对女儿说:“你如果在北京上大学,节假日时,要请那些家在外地的好朋友来咱家,妈给你们做好吃的。”

我希望看到那样的一幕幕,我希望那些孩子不再伤感,不再孤独。

北京东四,我温馨的记忆。

6、言传身教

这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也是一个永恒的真理。

为此,在《伴你同行》中的《轻生的季节 父母们在想些什么》一文中,我讲述了一个真实的故事:

有一个家庭。父母每每做家务劳动,家庭当中便充斥着牢骚、指责和怨气。他们从不愿意为他人付出,即便付出的对象是自己的家人,包括孩子。他们始终表明一种态度:我为你付出了,你就对我负有债务。

遗憾的是,孩子们认同了这样的家庭教育,认同了这样的价值观念。他们和父母之间常常因为家务琐事而恶语相加。后来,他们虽然考取了重点大学甚至名牌大学,却不具备融入社会、与人沟通、和睦相处的能力。所以,他们有的多年没有工作,有的婚姻生活难以为继。他们虽然没有在生命上选择了轻生,但在生存能力上已处于轻生的状态。

在《伴你同行》中的文章《我们与孩子应该共同阅读的一本书》中,我写下了自己的感触:

常言讲得好,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镜子,是孩子人生路上的第一位老师。所以,在引领孩子越过人生的千山万水时,我们确实需要常常检视自己的言行,修正自己的言行。只有这样,我们才有能力去感召孩子,去影响孩子,成为与孩子相随相伴的力量。

在《伴你同行》中的《在孩子的心田播撒正能量的种子》一文中,我仍然阐述着这样的理念:

我们常常看到:父母谦和礼让,孩子便知书达礼;父母开朗乐观,孩子便阳光灿烂;父母重情重义,孩子便珍视友情;父母恪尽职守,孩子便勇于担当……

我尝试着比拟:父母以他们的日常言行作为种子,经年累月地播种于孩子们的心田。

所以,在孩子诞生的那一时刻,我们就应当意识到,我们所播种于孩子心灵深处的,将是一种价值观念、一种生活方式;是孩子们未来立足于社会,回馈我们及社会的能力和表现。

这就是言传身教的力量。

无须讳言,我们身边有这样的家长:他们缺乏责任意识,却要求孩子能够担当;他们好高骛远,却要求孩子脚踏实地;他们睚眦必报,却要求孩子宽容大度;他们行为懒散,却要求孩子谨言慎行……

事实上,当我们尽心尽力地履行了自己所承担的每个社会角色的责任之后,对于孩子,我们将不必苦口婆心,我们真的无需多言。

null

7、尊重孩子的个性,保护孩子的天性

人大附中校门近处的墙壁上,刻着几行金色大字:

“尊重个性,挖掘潜力。

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

一切为了祖国的腾飞,

一切为了人类的进步!”

我非常赞赏人大附中的教育理念,我也曾经对女儿说:你有机会在人大附中这样的环境里学习、成长,真是一件幸福的事。对你的一生来讲,这段经历弥足珍贵。

人大附中,这里有丰富多彩的活动,这里有开放、多元、包容的教育氛围,这里有支持孩子们实现梦想的每一位老师。这是一块尊重学生们的个性、展示学生们的个性的圣地。

身为家长,我始终秉持同样的教育理念。我在《伴你同行》中的《没有坏孩子 只有成长的过程》一文中,这样写道:

我们应当允许孩子们的天性得以流露与释放,应当耐心地等待孩子们度过青春年少,应当让孩子们自然而然地成长,让他们经历一个完整的人生。

我在《伴你同行》中的《长头发 飘起来》一文中,这样写道:

孩子们应该具有独立的人格,其天性与特质应该得到尊重与保护。只有这样,长大后的他们才有可能各尽所能,就像多姿多彩的鲜花,在春日里竞相开放;而失却个性的孩子如同当年参加广播体操比赛的我们,唯有形式上的统一,却没有了独立的思想,最终便会失去竞争能力。

8、肯定自己的孩子

null

上图是前段时间,女儿让我看的她微信上的一幅图片,图片上方写着“家族里出了一个有出息的,是全家族所有未成年人的灾难”。

我最初感到迷惑,这是什么意思呀?随之猛然地,我明白了其中的意蕴。

女儿说:“妈,倩倩对我说,我是她的灾难。现在她妈妈经常拿我作比较,不停地数落她。”

我不禁想起了往事,对女儿说:“我也曾经是一些孩子的灾难,他们的父母也总是拿我作比较,责怪自己的孩子。”

所以,这何止于全家族所有未成年人的灾难呢?

类似的事情也发生在《伴你同行》出版之后。

一位熟人对我说:“我嘱咐女儿了,让她认认真真读你那本书,让她好好向你女儿学习,看看你家的孩子是怎么做的,为什么能让家长这么省心。我那女儿,整天就知道玩儿,真让我没完没了地操心。”

我问她:“那你看过那本书了吗?”

她急匆匆地回答:“我工作太忙,最近经常出差,还没时间呢!”

我把这件事告诉了女儿。我说,《伴你同行》是一本更适于家长阅读的书,是和家长们探讨如何培养孩子,如何与孩子相处的书。谁会想到一些家长去拿自己的孩子和你作比较,去数落、批评自己的孩子呢?

其实,任何一个孩子都有自身的优点,都有闪光之处。做为家长,我们要相信自己的孩子,就其个体而言,每一个孩子都是最棒的。

需要我们做的,便是不失时机地、由衷地肯定自己的孩子。这样,他们便能够充满自信,将自身的潜力挖掘出来,将自身的能力发挥到极致。

null

以上介绍的是我所认知的教育理念。

正如我在本文最开始时所讲,不同的理念会导致不同的行为方式。现在我要强调的是,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即便在相同的理念之下,家长也存在着不同的行为方式;因为不同的孩子具有不同的特点,并且生活于不同的家庭环境当中。这就需要家长选择适于自己孩子的具体的教育方法了。

那么,我是如何选择教育方法的呢?

我在《伴你同行》中的《富足人生》一文中写道:

在女儿出生以前,我和其他一些家长一样,从未接受过育儿知识方面的任何理论培训。我的全部心理准备便是一直思考着这样一个问题:在我成长的过程中,我曾经希望父母如何对待我。我相信,无论孩子们生在何时,身处何地,他们的心理、需求应该有类似之处。

在这种极为原始的、完全感性心理的引导下,我陪着女儿一路走到了现在。

所以,我们在孩童时代曾经希望的教育方式,也许便是我们应当选择的教育孩子的方式。

从另一个角度讲,也可以说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总之,我所体会的是,孩子的培养与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在这项工程的每一个阶段,我们都需要不断的思考、不断的实践、不断的修正,可以说,孩子成长的过程,恰恰是父母成长的过程。

同时,在这个过程当中,孩子离不开父母的陪伴。这正如我在《伴你同行》中的《用心血陪伴孩子》一文当中的感慨:

孩子需要陪伴。

于我而言,这种陪伴并不意味着夜以继日的形影不离,并不意味着苦口婆心的反复叮咛;而是在孩子成长的每一个阶段,对她心灵的时时关注与精心呵护。

可以说,这是用心血进行的陪伴。

感谢大家!

祝我们的孩子幸福、快乐、平安!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