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4日我国历史上最后一次科举考试:八股文只是封建王朝的游戏

null

作者:萨沙

本文章为萨沙原创,谢绝任何媒体转载

7月4日我国历史上最后一次科举考试:八股文只是封建王朝的游戏

历史上的今天,跟着萨沙每天学半分钟历史。1904年7月4日,我国历史上最后一次科举考试。“科举制”始于隋朝,持续了一千三百年。比照“九品中正制”,“科举制”可谓是一项创举。

null

封建制度的特点是世袭制,无论是欧洲还是亚洲。

以中国为例,即便到了封建王朝末期的满清,仍然有大量世袭贵族,还有著名的八大铁帽子王。

这些铁帽子王世世代代都是贵族,由国家提供巨额财富供养他们的子子孙孙。

国家无论强盛还是衰败,铁帽子王们的富裕生活不受丝毫影响,还可以轻松成为位高权重的高官。

如果满清尚且如此,以前的朝代也就更夸张。

世袭制度固化了社会阶层,实际上出现了一种牢固的剥削制度。

这种制度的可怕在于,只是因为出身不同,有的人世世代代就被剥削。他们每日艰苦劳作到死,却连日常的吃饭都很困难。

有些人则可以一生吃喝玩乐、骄奢淫逸,不需要对社会做任何贡献,反而可以掌握实权,任意欺凌底层民众。

固化的残酷压迫制度,必然使得平民,尤其是平民中的精英,严重不满。

null

这些精英往往具有远远超过世袭贵族的能力,他们会挑动民众一起造反,改朝换代。

比如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农民起义,陈胜吴广的动员宣传很简单“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这一句话,就打动了无数底层民众。

历朝历代基本都是如此,阶级固化导致一帮酒囊饭袋成为国家的统治者,最终被愤怒的民众推翻。

甚至国外也是如此!

著名的法国大革命,究其本质就是法国新兴的资本家,恼怒于封建贵族掌握一切大权,煽动民众进行的一场大清洗。

这次革命差点就将法国贵族阶层杀光,由此平民中的精英资产阶级逐步走上历史舞台。他们打破了封建阶级固化,成为法国的统治者。

null

而中国的科举制度,就是解决这个问题。

普通民众有了晋升上流社会的通道。对抗与叛乱活动大幅减少,保证了封建王朝长治久安。

大家需要注意的是,历朝历代的反叛中,很多就是科举考试的失利者。

这些人在叛乱之前,都曾经试图用合法手段进入统治阶层。

最有名的可以说就是洪秀全,参加4次考试失败,最终自行创业,搞了太平天国,过一过做皇上的干瘾。

可见,科举考试还是很有作用的,连洪秀全这种大叛逆都去试一试。

null

然而,科举考试各种弊端也逐步显现。

明朝规定,要按八股方式作文,不许违背经注,不能自由发挥。

科举考试,很快变为一种文字游戏。

null

顾炎武说: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出身寒门的学子难有条件长期备考,大部分的胜出者,都来自于富裕的小康之家。阶层流动,只是名义上的存在。

同时,八股文这种文字游戏固然可以选拔出一些思维敏锐,才能较好的人。然而,有才能的人,不代表都能够胜任文字游戏。

人的才能是多种多样的,很多人才高八斗,文学修养就很平常。

null

打个比方,让今天的诺贝尔奖非文学奖得主,都去写一篇文章,未必能超过普通人的水平。

于是,一些善于考试的文人能够通过科举,却没什么用处,只能做做考官、秘书。

大家读过《儒林外史》就知道,范进的八股文写的极好,由此通过科举成为山东学道(山东教育厅厅长)。可笑的是,他连苏东坡是谁都不知道。

可见,范进之流的读书人,除了四书五经就一窍不通,基本就是废物了。

null

相反,比如左宗棠这种收复新疆、剿灭太平军、捻军、平定西北叛乱、创建近代中国海军的超级人才,却也曾是科举考试的失败者。

再比如说领导太平天国雄霸江南的实际领袖杨秀清,才干惊人,按照能力绝对是国家栋梁,作省部级高官都算屈才。

而杨秀清因为不识字,金田起义前连参加科举考试的资格都没有,只是一个普通的民工。

当然,绝对公正的考试是没有的。但封建王朝末期的科举考试,早已是弊大于利。

满清末年,终于废除了科举。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