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解读珙县5.6级地震:余震频繁因地质构造纵横交错,属正常

7月4日10时17分四川宜宾市珙县再发生5.6级地震,截至12时30分已造成8人受伤。根据四川省地震

7月4日10时17分四川宜宾市珙县再发生5.6级地震,截至12时30分已造成8人受伤。根据四川省地震局消息,自宜宾617长宁地震以来被记录到的余震达225次,其中5.0级以上地震有4次。四川省地震预报研究中心主任杜方对此回应表示,此次余震频度确实较高,但仍属于正常范围。

川南地区发生大地震能力有限

2019年6月17日晚,四川宜宾长宁发生6.0级地震造成13人遇难,引发各界热切关注。根据四川地震局数据显示,这次地震为该区域有历史记载和记录以来的最大的一次地震。

杜方表示,地震活动具有活跃—平静—再活跃等周期性规律。四川在上世纪70年代处于地震活跃期,发生数次7级以上地震,此后平静32年,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后,四川省地震再次进入活跃期。“这次地震的发生是该地区的地震孕育地质环境和构造运动决定的,属于自然规律。”

杜方认为,此次地震的地区发生大地震的可能性不大。他解释,此次地震的震中位于长宁县双河镇,处于四川东南部,构造上位于相对稳定的华南块体(扬子准地台)内,不像龙门山断裂带达几百公里大规模构造,该区域分布多条小规模次级构造,震区50千米范围内地表无大规模区域性活动断裂,发生大地震的能力有限。

震区地质构造纵横交错是余震主因

根据四川省地震局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7月04日12时00分共记录到M2.0级及以上余震 225 次。其中5.0~5.9级地震4次,4.0~4.9级地震6 次,3.0~3.9级地震 52次,2.0~2.9级地震 163次。

对于此次地震余震绵长且频繁,杜方表示,长宁一带的地质构造规模小,但多条次级断层纵横交错,这是引起余震多发的主要原因。

“总体看,这次地震属于常见的“主震 余震”型地震,主震后有余震活动,在四川省区域这种类型的地震,是所有地震类型中较多的,这些频发的余震都属于正常余震活动范围,公众不必惊恐。”杜方说,从目前看,当地主震已处于衰减状态,但不排除出现一定的余震起伏活动。

四川首次5分钟生成地震烈度图

据悉,此次地震应对,四川省地震局在科学探测上再有新举措,首次在5分钟内生成地震烈度图。

省地震局监测预报处处长杜斌表示,地震烈度,是衡量地震破坏威力的主要指标。汶川地震发生时,由于当年技术限制无法及时生成烈度图,人们没有在第一时间掌握北川、青川的受灾情况。后来芦山地震缩短至用时一周,九寨沟地震缩短到3天。而这次地震发生后,系统在5分钟内自动生成了仪器烈度分布图。

四川省地震局首次实现在5分钟内生成地震烈度图。

“这张图为抗震救灾的指挥人员提供了应急救援目标区、预估震区的破坏程度和范围,可以初步预判各地受灾情况,科学调度应急抢险力量,这对于科学抗震救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杜斌补充表示,因设备、台基和当地实际情况,个别台点仪器可能有误差,因此地震发生后,四川省地震局已派工作人员进行人工核准。

采写:南都记者 余毅菁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