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城事件的三个观点和三个启示

昨天,新城案件太爆炸了。 不仅地产业内全面刷屏,就连很多平常完全不关心房产的朋友都特地来询问情况。

昨天,新城案件太爆炸了。

不仅地产业内全面刷屏,就连很多平常完全不关心房产的朋友都特地来询问情况。

这已经不是一家企业、一个行业的热点,而将成为2019最轰动的国民事件之一。

很多人问我,这事对新城控股影响大吗?答案是影响很大!

三个观点

1、新城事件,严重程度远超刘强东事件

很多人拿强东案做对比,认为京东后来发展回归正轨,所以负面影响不大。但这次新城案的破坏力,要比京东案强烈10倍。

1)性质不同

刘强东事件起势凶猛,但后来随着其无罪释放,最终被定性为“出轨”,已经从“司法”问题降格为“道德”问题。

而本次事件从公安局通报,到官媒报道,到新城果断切割的动作看,“刑事犯罪”几乎已经难以避免,并且性质严重。

2)传播不同

刘强东事件,从头到尾的传播,几乎都是自媒体唱主角,官媒鲜有发声。原因很简单,事情发生在海外,真相不明,判决未出前严肃的官媒不会表态。

新城事件,起步就是《新民晚报》这样的权威媒体,后来《澎湃》《人民日报》相继发声,官媒扮演主力,自媒体只是追热点,这其中分量的差别,大家懂吗?

3)情绪不同

刘强东事件其实大量人是在看笑话,“吃瓜心态”的比例占多数,很多人都是抱着娱乐的情绪在关注。

但新城事件涉及未成年人,激发的“愤怒情绪”高到可怕,在群里、朋友圈和自媒体发文中,出现大量的激烈词汇,让人不寒而栗。

因此,从案件性质、传播主体、社会情绪三个维度看,新城事件对企业的冲击将会非常强烈。

2、新城事件,将对其业务造成重大打击

事件发生之后,新城港股闪崩20%以上,今天A股也直接跌停,这代表了资本市场对其后市的不认可。

房企规模虽大,但往往是杠杆驱动,需要不断的融资和回款保障现金流滚动。

现在负面黑天鹅爆发,金融机构态度明显转变,将对其融资造成很大压力。

而在回款端,如果你是普通客户,开发商出了这么大事,还敢轻易买吗?你买了告诉亲戚朋友,不丢人吗?

同样,在投资端,其他房企还敢跟新城合作吗?在人才端,员工还能全心全意投入工作吗?

财、地、人三项核心要素均受冲击,业务发展都不必说了,能保住现金流,能度过这次难关就已经很不易。

3、新城事件,品牌重创长期难以弥补

品牌传播,最可怕的就是定位。定位是嵌在人们脑中的锚,提到品牌就会联想到那个锚点。

例如提到可口可乐,你会联想到快乐。现在你说新城,你想到的是他多年积累的口碑,还是今天这个爆炸性的事件呢?

一个好的品牌锚点,要花很多年去沉淀;而一个坏的锚点,乘着官媒的发声,瞬间就被数亿人知晓,这种品牌重创将长期难以弥补,并且会直接影响业务的开展。

房地产是一个资源整合的行业,最终看的是管理效率和品牌溢价,现在25年积累的品牌自信和底气毁于一旦,让人惋惜。

三个启示

1、价值观,决定企业能做多久

在人力资源管理中有个重要理念:人才质量,决定企业能做多强;组织管理,决定企业能做多大;文化价值观,则决定企业能做多久。

马云一直把价值观作为企业管理的第一抓手,今天你看阿里和京东,再看好为人师的马云和出过事的刘强东,企业形象和竞争格局的差距正越来越大。

地产同样如此,我们通常认为的文化沉淀较丰厚的企业,如招保万金等,发展节奏都非常稳健,肯定不是最快的,但一定是最久的,像招商局集团都是百年企业了。

价值观需要每个人,尤其是老板和高管的身体力行,特别是最底层的普世价值观,一旦触碰就会埋下重大隐患。

2、创始人,往往成为企业瓶颈

这一点在中国企业界案例颇多,你会发现越往后走,创始人的格局、道德、精神、社会责任越会成为企业高度的天花板。

大家为什么不喜欢百度,为什么有“宏颜祸水”?其实就是社会责任的欠缺迟迟得不到改善,最终引发对创始人的质疑。

而在地产界,你会看到口碑评价好、德高望重的老板,其企业发展也会越来越好,比如世茂老板许荣茂,2018年春晚赠国宝,感动了多少中国人?今年你再看世茂的格局气象,就完全不同。

企业一旦做大,创始人就不再是单纯的个体,而会成为精神和责任的符号,越到高处、考验的东西越底层,也越难以改变。

3、开发商,都是被自己害死的

盘点近几年出事的开发商,大多都是被自己的“失误”害了,例如对投资布局、对市场节奏的判断失误等,最近申请破产重整的宁波银亿,就是错误的进入了耗资巨大的汽车产业。

你会发现,越是对未来想太多的,越容易走偏。过于悲观则会提前收缩、失去市场,过于激进则会一招不慎、马失前蹄。

同时,像新城这样的黑天鹅事件,出现的概率正变得越来越大。

“速度快的房企几乎必然出事”已经成了地产圈一种结果性的规律,反而四平八稳、不出头、不犯错的公司剩者为王。

三点建议

事件到这一步,情绪宣泄的内容网上大家已经看了很多,涛哥回归理性,带大家想想新城下一步怎么走。

毕竟行为是个人的,而企业还要对几万号员工和上百万的客户负责。

1、完成调查公开道歉

昨晚新城连夜公告更换董事长,迅速进行切割,可以说应对效率很高。但出现这种事,最怕的是什么?

最怕靴子迟迟不落地,事件一天没结果,外界就会持续监督,报道会延绵不绝,企业经营就难以正常开展。

最好的情况反而是,尽快出调查结果,还原真相让尘埃落定,然后企业开发布会,公开道歉并进行赔偿,给社会一个交代。

2、保现金流风险预案

任何产品和服务,归根结底都是人与人的交往,客户与合作方首先认可的是人,然后才有下一步交易。

商品即人品,人设一旦沦陷将对业务推进造成巨大影响。

尤其地产是一个重关系的行业,老板多年经营的人脉现在全没了,特别是官媒发声之后,一定会对财、地、人造成冲击,而最核心的就是保现金流。

这里面有三个重点:1)排查股权与债权风险;2)与政府和金融机构重建信任;3)制定保回款的组合拳,包括项目股权出售等。

3、考虑彻底更换品牌

品牌的本质是故事,我们讲一个企业的品牌,绝对无法脱离其发展历程,更无法脱离创始人的创业故事。

新城官网已经删除了王振华的所有内容,儿子王晓松在危机中接班,确实非常不容易,但即使挺过难关,“新城”这块牌子还好用吗?

不管是与政府、金融机构沟通,与同行谈合作,还是向客户介绍,都难避尴尬:

“哦,你们就是那个谁创立的公司啊?

涛哥觉得,事件平息后,有没有可能破釜沉舟,彻底更换品牌?

如当年方兴变身金茂,融创脱胎于顺驰,宋卫平蓝城二次创业等。

与其带着一个有污点的故事负重前行,

倒不如重新讲一个87年总裁,带着千亿企业走出绝境的创业篇章。

旧世界的黑暗在等待审判,

新世界的种子在冲破泥壤。

时代交替,在批判与重生中,

我们的社会也正在变得更好。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