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米索绳代表了300年的家族史

小弓箭、红布条、小摇车、铜钱、小靴子、嘎拉哈……每年从除夕到二月二,居住在沈阳的锡伯族人要在家里挂起

小弓箭、红布条、小摇车、铜钱、小靴子、嘎拉哈……每年从除夕到二月二,居住在沈阳的锡伯族人要在家里挂起一条约10米长的索绳,上面拴挂着这些做工精美的小物件。它带有结绳记事的作用,是家族繁衍的标记,是锡伯族没有文字时代的家谱。

“喜利妈妈”的由来

古代锡伯族人过着部落群体聚居的生活,以打猎和捕鱼为生。在还没有文字的时候,大家依靠在木头上刻个符号来记录一件事件。但是天长日久,记事的木头慢慢腐烂散失,后辈很难记清自己先祖的名字、辈分。后来,人们在劳动实践中想出了一个办法,就是在屋子对角拉一条绳子,在绳索上面挂上不同的物件来记录家族里发生的大事件,这就是“喜利妈妈”的由来。

值得了解的是,“喜利妈妈”并不是一个具体的人物形象,而是一条约10米长的索绳,只在每年农历除夕请出来,从屋里西北角拉到东南角,两端用榆木棍绑着挂在房梁上,从上面的小物件里,能看到这家几辈人的繁衍状况。

锡伯同胞通常在绳索上系有小弓箭、彩色布条、小摇篮、扳指、小箭袋、铜钱、小靴子、嘎拉哈(猪羊等家畜背式骨)、小水桶等物件。这些小物件有什么样的特殊寓意呢?

弓箭表示生了男孩,布条代表生了女孩

原来,每种小物件都寄托的是长辈对儿孙们的祝福:

绳子上挂着一个小弓箭,表示家里生了一个男孩,期望他继承先辈传统,长大成为能骑善射的游猎勇士;拴一个彩色布条,表示生了一个女孩,希望她长大成为缝制衣物、操持家务的能手;挂着小箭筒和扳指,象征着锡伯族男儿弓法娴熟,或到深山密林中狩猎,或驰骋于疆场,成为好猎手或好武将;挂水桶,记录着游牧民族在辽河两岸打水拎马料的生活;后边挂扫帚,代表着这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在弓箭旁边挂的铜钱,表示这个男孩成人后会理财,家道兴隆富裕;如果弓箭旁边挂一个小帽子,表示这个男孩后来当了官。挂着的小摇篮里还有个襁褓包,意味着娶了一个儿媳妇,盼望她传宗接代、早生贵子;在旁边挂的小靴小鞋,是表示这一代子孙众多、人丁兴旺。

每一代长子出生时,除了要挂个小弓箭,还要再拴个嘎拉哈,又叫背式骨,是借谐音表示辈分,说明又添了一辈人。在两个嘎拉哈之间的小弓箭、彩布条和摇篮,就代表了这辈男孩、女孩和儿媳的到来……总之,“喜利妈妈”和各种小挂件能清晰地标示出一个家族世代传续的脉络,反映出原始家谱的特色。

本族子孙满堂的老人制作象征物

制作“喜利妈妈”所用的材料,多采用桦树皮、棉布、棉线、麻绳等天然材料,不同家族的“喜利妈妈”,因为家庭成员和经历的事件不同,饰物也会有不同排列和标示。按照锡伯族民俗,“喜利妈妈”的制作很有讲究,要请儿女双全、三代同堂抱了孙子的老两口来做,也有的地方是请子孙满堂、家道兴隆的两位老太太来做,且制作所需材料用品,不得自家筹备,必须是向人口多、辈数全的人家讨要。

按锡伯族的传统,以西为上,老人住西屋。每户人家的西屋西北墙角都钉着一块木板,放着供品,挂着黄布口袋,平时“喜利妈妈”就供奉在黄布口袋里。到了大年三十,要举行隆重的供奉“喜利妈妈”仪式,设供品、放鞭炮,然后由家中男主人毕恭毕敬地请出“喜利妈妈”,从屋内的西北角挂起到东南角。如果年内家里生了男孩或女孩,要在除夕晚上往索绳上拴弓箭或布条等。

“喜利妈妈”会从除夕一直展示到农历二月初二,然后收拢,放回原处。二月初二这一天,为了送“喜利妈妈”还位,锡伯族人全家还要做荞麦面饸饹吃。如今“喜利妈妈”已经被锡伯族人看成保佑子孙繁衍和家宅平安的圣物,被恭敬虔诚地供奉着。

敬祭‘喜利妈妈’,是锡伯族普遍和独有的民间信俗。沈阳市锡伯族人口有5.5万,是全国最多的地区,也是全国两大锡伯族聚居区之一,沈北新区就聚居着3万多人。沈阳市沈北新区八家子社区中有232户人家,其中80%都是锡伯族人,如今有5户人家将本家族的“喜利妈妈”保留下来。

文章来源网络,文章观点不代表本平台观点,仅供大家学习讨论之用。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