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美小瑞士”的垃圾分类经验

陆瑜坤

乌拉圭驻沪总领事莱昂纳多·奥利维拉先生在办公室接受东方网采访

乌拉圭因其风光秀美、气候宜人、社会安定闻名于世界,有“南美小瑞士”之称。而优渥气候环境的背后,也与乌拉圭为环保所作的努力密不可分。作为《巴黎协定》以及《关于汞的水俣公约》的缔约国之一,乌拉圭自上世纪70年代开始就一直致力于改善气候环境,并在节能减排、新能源利用方面走在了国际前列。同时,乌拉圭也和瑞士等欧洲国家一样积极推行垃圾分类制度,在减小环境负担的同时,尽可能将垃圾回收循环利用。近日,记者采访了乌拉圭驻沪总领事莱昂纳多·奥利维拉先生,请他分享了乌拉圭在垃圾分类措施方面的经验。

不同垃圾箱分布在小区不同位置收集居民互相监督

图为蒙得维的亚的垃圾卡车去小区清运分类好的垃圾

奥利维拉先生告诉我们,乌拉圭垃圾主要分为三大类,即混装干垃圾(纸巾、烟头等不可回收的普通干垃圾)、可回收垃圾(玻璃、塑料、纸箱等)和湿垃圾(厨余、果皮等)。以人口150万的首都蒙得维的亚为例,在城市的小区内,不同类型的垃圾,收集站点分布在不同位置,垃圾卡车会定时分别去收集,这样就减少了居民误扔、乱扔的可能性。那居民还是仍错会怎样呢?奥利维拉先生笑着回答说:“如果旁边有别的居民在,会进行提醒,甚至可以向政府举报,经查证属实的话,会有一定的处罚措施”。“但是因为涉及到隐私,所以并没有监控摄像,”奥利维拉先生补充道。

图为分布在蒙得维的亚市的垃圾处理厂分布情况和垃圾收集流程,红点代表普通垃圾处理站,蓝点代表可回收垃圾分类站

在小区进行收集之后,载有普通混装垃圾的卡车和可回收垃圾的卡车会分别将垃圾送到市内的垃圾处理厂由工作人员进一步分类。

厨余垃圾,让蚯蚓来帮忙消化

关于厨余垃圾的处理,奥利维拉先生跟我们介绍了乌拉圭一个正在推广的有趣举措,乌拉圭已经有部分环保先锋人群进行了尝试。即购买合适的土壤和蚯蚓之类的虫子放置在一个容器中,然后将日常的厨余垃圾放入一个容器,让蚯蚓去“吃厨余垃圾”。这样40%的垃圾都会被蚯蚓分解掉。

图为乌拉圭国内正在推广的蚯蚓堆肥处理

其原理其实就是蚯蚓堆肥,即在有机(厨余)堆肥中放养蚯蚓,在微生物和蚯蚓的共同作用下,有机物质变为富含蚯蚓活动产生的腐殖质。生活中的厨余、蔬果皮、枯枝落叶等有机废弃物通过蚯蚓肠道的机械磨碎作用和消化系统中各种酶、微生物的生物化学作用,就会转化为均匀且稳定的类腐殖质化合物。在蚯蚓“消化”厨余的同时,还能收获丰富的蚯蚓蛋白,以及富含腐殖质的蚓粪、浸出液,是植物生长的极好肥料,居民可以用来灌溉自己的果园或者花园。但土壤和蚯蚓都需要居民自己出钱购买,那为何不直接扔掉,让垃圾车收走更省事呢?面对疑问,奥利维拉先生解释说,因为乌拉圭在垃圾处理方面也奉行“Reduce(减少),Recycle(回收)and Reuse(再利用)”的“3R”环保原则,鼓励居民尽量在源头上减少垃圾,减少环境负担,而且居民日常的环保行为也可以给自己的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和环保意识。更何况,有条件的家庭可以用蚯蚓堆肥产生的肥料来灌溉花园,不是一举两得?

大件垃圾、电子垃圾,一通热线电话回收

正在上门回收洗衣机的蒙得维的亚市工作人员

处理家具、废旧家用电器等大件垃圾和手机等电子垃圾对大部分人来说都是件麻烦事情。因为缺少有效回收,居民不乐意自己搬到较远的废品回收站。因此,大到沙发、柜子、席梦思、冰箱,小到电脑、椅子这样的废弃物品堆放在楼道甚至是草坪上等小区公共空间无人问津是国内很常见的现象。这些大件垃圾的随意堆放造成了公共道路被占、绿化破坏、环境污染(有害金属)、影响小区形象等问题,处理起来周期往往很长。

那乌拉圭国内是怎么做的呢?奥利维拉先生告诉我们,其实也并没有特别的手段。政府针对大件垃圾、废旧家用电器、电子垃圾开设了回收热线,居民只需在分类好之后,拨打相应的热线电话进行预约,即可等待回收人员上门回收了,而上门回收这类垃圾在乌拉圭也是需要收取一定费用的。

其实,除了乌拉圭之外,许多垃圾分类制度成熟的国家,如德国和日本,对大件垃圾也都采取预约回收制度(在日本,丢弃家具、家电等大件垃圾,还要到便利店等地购买垃圾处理票贴在上面),可见这是比较合理的回收方式。而在国内,上门回收大件垃圾,并将回收品交由专业的企业进行处理也早已不是新鲜事,只是往往因为上门收件收费,使得普及情况并不理想。现实中很多时候依旧是走街串巷的个体废品回收经营户在操作,流动性大,不正规,作用也很有限。面对这种困境,最终可能还是得由政府牵头,提供必要补贴,鼓励相应回收企业扩大回收处置能力,提高拆解破碎后资源化利用率,从而增加循环经济、物品回收的收益。而针对居民,除了提供方便的回收渠道之外(如热线和手机应用),还可以实行积分实物兑换、减免回收费用之类的鼓励措施强化正向激励。

本文转自2019年7月3日东方网

中拉青年学术共同体(CECLA)官方微信公众号,专注于提供拉美历史和现实的深度阅读,挖掘拉美资讯背后的理性分析,致力于了解拉美、研究拉美、传播拉美,助力中拉关系可持续发展。

投稿荐文:欢迎将原创作品或已刊优秀文章投荐给我们。荐稿最好已获原刊或作者转载许可,或帮助提供联系方式。

加入我们:欢迎加入CECLA的作者、运营或活动团队,让我们交流、分享、共同成长——你我他和CECLA。

反馈讨论:欢迎您的任何意见,鼓励或批评,请直接留言或写信。联系方式:latinsights@163.com。

阅读原文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