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叛徒”与“粗放不羁”——刘海粟的泼彩山水画

中国现代美术教育家、艺术家刘海粟(一八九六—一九九四),名槃,字季方,号海翁,江苏常州人。自幼喜好书画。一九一二年与乌始光、张聿光等创办上海图画美术院,后改名为上海美术专科学校,任校长。一九五二年任华东艺术专科学校校长,一九七九年任南京艺术学院院长。刘海粟是二十世纪中国现代美术事业的开拓者之一、美术教育事业的奠基人之一。他早年研习油画,书法学康有为,苍古沉雄。兼作国画,线条刚劲。后潜心于泼墨法,笔墨酣畅,气魄过人。晚年运用泼彩法,色彩绚丽,气格雄浑。

刘海粟(1896—1994)

刘海粟(1896—1994)

二十世纪中后期,在各种艺术思潮的影响下,泼彩山水画兴起并得到了较大的发展,擅长此道的画家超过了以往的任何时代。就山水画而言,对泼彩有突出贡献的当属张大千、刘海粟等画家。

邵晓峰《中国泼彩山水画史》书影

邵晓峰《中国泼彩山水画史》书影

刘海粟是在张大千之后,大力尝试泼彩山水画而声名显赫者。他的不少泼彩山水与泼彩荷花一样,在色彩驾驭上粗放不羁,诸色泼施以率性豪情而彰显本性。刘海粟是中国现代画坛上一位十分独特的画家,早年他在积极兴办美术教育的同时也研习中西绘画的差异,同时又在书法上下过苦功。他是一个极有争议的人物,也拥有较多的是是非非。在其晚年,通过变法,创作了众多泼彩写意的山水画作品。他的泼彩山水以泼墨、积墨为基础,然后加以色彩的泼写叠加,气象万千。其泼彩山水画有时画得十分恣意,当意气到时,他甚至能将一碗水直接倒在画上,以形成冲色、冲墨的特殊效果。

刘海粟《青绿山水》,纸本设色,纵133.5厘米,横65.5厘米,1975年作。常州刘海粟美术馆藏

刘海粟《青绿山水》,纸本设色,纵133.5厘米,横65.5厘米,1975年作。常州刘海粟美术馆藏

刘海粟与张大千两人的艺术显示了较大差异,常有论者进行比较。戴泽华认为:“他们都传承了张僧繇的没骨青绿法。但他们步入传统的法门却大异其趣。张大千在切入传统的最初,就醉心于丰富多样的技法和图式,一手以假乱真的仿古绝活可谓颠倒众生。而刘海粟深入古人堂奥,是为了从传统图式中抽离出的富于个性表现力的笔、墨、色,作为他自己抒发激情的元素,注重的不是技法,而是‘人’!其次是他们在泼彩法中借鉴和结合西方现代艺术元素的不同视角、不同方式和不同的生成过程。”

刘海粟《壁裂千仞,洞窥天光》,纸本设色,纵136厘米,横68厘米,1981年作。常州刘海粟美术馆藏

刘海粟《壁裂千仞,洞窥天光》,纸本设色,纵136厘米,横68厘米,1981年作。常州刘海粟美术馆藏

整体看来,在泼彩艺术上,刘海粟与张大千的泼彩山水虽然同中存异,但是仍然显示了四个方面的显著不同。

其一,艺术经历不同。张大千是中国传统画法的集大成者,刘海粟油画、国画兼能。

其二,创作时间不同。如前所述,张大千的泼彩山水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就有滥觞,六十年代已经大量创作,而刘海粟的泼彩创作是在“文革”后期,即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后期。

刘海粟《黄山一线天奇观》,纸本设色,纵69.3厘米,横134.1厘米,1976年作。上海刘海粟美术馆藏。

刘海粟《黄山一线天奇观》,纸本设色,纵69.3厘米,横134.1厘米,1976年作。上海刘海粟美术馆藏。

其三,探索起因不同。张大千开始尝试画泼彩是在客居巴西时期,当时他受到了西方现代绘画的启发,树立了自我求变的精神,加以一度为眼疾所困,不能从事精细的绘画。另外,作为一位旅居海外的艺术家,也许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原因,这是张大千自己不便讲出的,即试图打开西方的艺术市场。张大千五十岁以后,在西方国家生活长达二十五年之久,为了寻求生存空间与发展机会,从而尝试结合一下西方的艺术潮流,这种心理对于极具智慧的画家张大千来说是很自然的。

刘海粟《奇峰白云》,纵93.5厘米,横172厘米,1988年作。香港私人藏

刘海粟《奇峰白云》,纵93.5厘米,横172厘米,1988年作。香港私人藏

与张大千不同的是,刘海粟曾自信地说泼彩乃其自创。他长期画油画,书法的功底也深厚,所以当他年老之后,国画的挥写更为方便,创作的数量也更多,当他以自己粗放性的写意油画方式去驾驭山水画时,泼彩的诞生完全是水到渠成的。但就时间而言,刘海粟是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后期才开始画泼彩,也有可能是受到了张大千的启发。

刘海粟《黄山光明顶》,纵105厘米,横137厘米,1982年作。香港私人藏

刘海粟《黄山光明顶》,纵105厘米,横137厘米,1982年作。香港私人藏

其四,具体画法不同。这有三方面的表现:首先,张大千往往是先泼墨、泼色,形成抽象的肌理,再根据画面色墨的变化效果进行适当地添加与收拾,构成具有东方意境的视觉效果;刘海粟则是先以墨笔勾画、泼墨,形成较为完整的章法,然后再在重墨处进行泼彩,因此所泼之彩是覆盖于墨之上的,较为浑厚。其次,从画面效果上来看,张大千的泼彩较为优美,在汪洋流淌的墨色之下,有他昔日烂熟于心的山水图式;刘海粟的泼彩较为雄恣,有着粗重的油画笔触痕迹。

刘海粟《石笋矼头看云松》,纸本设色,纵97.5厘米,横52.3厘米,1983年作

刘海粟《石笋矼头看云松》,纸本设色,纵97.5厘米,横52.3厘米,1983年作

再者,张大千的泼彩多用熟绢与熟纸,因此,他的这种泼色也不排除借用了中国工笔花鸟画的“撞水”“撞色”之法并进行了夸张性表现;刘海粟的泼彩则多用生纸,生纸上的色墨交融的变化又不同于熟纸、熟绢,从技巧上来看,较难驾驭,但是画面气象易趋于浑厚深沉、变化丰富。

刘海粟《黄山天下无》,纸本设色,纵133.5厘米,横65.5厘米,1988年作。香港私人藏

刘海粟《黄山天下无》,纸本设色,纵133.5厘米,横65.5厘米,1988年作。香港私人藏

刘海粟能在粗放不羁的泼彩中善于以油画、水粉画的表现方式来泼写、叠加石色,奔放地彰显本性。由他的绘画实例看来,泼彩山水是刘海粟艺术中最具创造性的内容,开拓了中国现代山水画的发展进程,他对于中国泼彩山水画的发展具有实质性的学术贡献。

内容节选自《荣宝斋》2017年11月刊《刘海粟泼彩山水画的学术贡献》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