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我依旧建议你温柔出柜

“我出柜后,我爸爸也很紧张,认为我得了某种疾病。” “我希望带我爸妈参加同性恋父母的聚会,但他们坚决

“我出柜后,我爸爸也很紧张,认为我得了某种疾病。”

“我希望带我爸妈参加同性恋父母的聚会,但他们坚决地拒绝了我,并且说永远不会参加反社会的变态聚会。”

“我曾经以为当我说出我是同性恋后,我父母即会接受。直到如今我父母也没有接受。我爸已经和我冷战三年了,现在我只觉得我爸和我的关系会更冷。是我错估了我爸妈的接受限度吧。”

我的一位朋友,看了【李澈学长】6月5号的文章《关于性少数的职场歧视,我们采访了四位gay友》后,告诉我他也有相似的经历,对我说了上述的话。

要不要出柜,出柜后该如何和父母相处,是每一个gay不太愿意提及的问题,也是每一个gay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Be yourself,无需父母同意

前段时间与圈子里的几位年长的gay交流。

我分享自己出柜故事时说:即使我公开出柜后,我身边的直人朋友依然建议我走入异性婚姻,他们认为这是为我好。

年长的gay友说:“当你的朋友为了你好,建议你结婚的时候,你该这样回应:‘呸!’”

我当时被朋友“呸”震惊到了,仔细一想,朋友说的很有道理,我好不好只有我自己知道。

年长的朋友是一位军人,90年代初结了婚,不久便离婚。如今他吃喝玩乐,活得很自在。

根据2015年最新的调查报告:中国有1600万以上的同妻。换句话说,目前内地大部分的gay都会如电影《谁先爱上他的》中宋正远一般选择结婚;因为他要做一个“正常人”。

其中一部分gay认为:隐藏身份结婚,尽量满足父母对自己生活的期待,是对父母有“孝心”;出柜,打破父母对自己娶妻生子的幻想,是对父母的伤害,是自私,是不孝。

但我认为,出柜与否无关孝心。我们的取向和身份不会因此而改变,只不过我们用“形婚”或者“隐婚”(走入异性恋婚姻,另一种说法叫做“骗婚”)的方式,隐藏了自己的身份。

要不要结婚,是你自己的事情,和父母没有关系。并且,你成为一个gay是自然存在,也无需征得父母同意。同样,Be yourself,无需父母同意。

出柜后,父母与我们,又是另外一个问题

今年母亲节的时候,国内某男同公益机构采访了四位gay妈妈,从gay妈妈的角度来谈出柜。

文中某位同志妈妈的分享让我印象深刻。她说:“从那次出柜后,他再没和我聊过这件事。他就像在我的生活里扔下一个炸弹,然后走了。我不知道跟谁说,也没有想到上网查,这件事就一直噎在我的胸口。”

出柜,不是一个简单的声明,我们需要理解在我们父母的成长背景和认知局限,几十年的传统观念不是一夜之间就能轻易改变的。

1997年,新修订的《刑法》取消了1979年《刑法》第6章第160条的“流氓罪”条款,这成为了中国同性恋非刑事化的一个标志。

2001年4月20日,第三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将自我认同型同性恋从精神疾病名单中剔除,实现了中国同性恋非病理化。

对父母而言,虽然耳闻过同性恋,可能接触到的第一个“同性恋”真人,就是出柜后的我们。我们不能以一种“我是对的,父母需要改变”的态度去和父母说这件事情。

诚如我们不愿意被父母改变,父母也不愿意被我们改变。出柜中的同理心非常重要。在今年母亲节某男同公益机构的推文中说,请大家温柔地、有方法地出柜。我喜欢“温柔地”这三个字。

他怎样出柜

5月份,我的一位朋友出柜成功了。

他的妈妈告诉他:你不需要找个女孩子结婚,也不需要和一个拉拉结婚。不管形婚还是结婚,都得花钱,我们没必要为了面子花一份冤枉钱。

如今他的妈妈终于可以心平气和地和他谈同性恋、艾滋病了。

朋友长舒一口气说:“我的出柜历经两年的时间,很不容易,但是值得。”

两年前,这位朋友确诊感染了艾滋病。当时所在医院将这一隐私直接告知了他的父母。

父母不断问他,怎样生病?最后朋友如实回答,自己是同性恋,因为和男生的一次不安全性行为。

父母心理崩溃,常常一边骂他,一边说:“你如果是和一个女的染上这样的病也好,我们心里也舒坦,结果你还是和一个男的。”

病中的他,为了让父母理解自己,让妈妈看某艾滋病活动家的演讲,当妈妈得知演讲者是同性恋时候,他妈妈把他的电脑摔了,然后说:“以后不要让我看这样不是人的视频。”

确诊生病后,他的身体一直不好,前后五次住院。一面是疾病带来的身体不适应,一面是父母不理解带来的心理压力。他从来没有放弃。直接出柜走不通后,他向某同性恋父母的公益组织求助,开始有gay妈妈加上他妈妈的微信。

在gay妈妈的慢慢陪伴下,他的妈妈同意加入公益组织的家长群。虽然在群里不说话,但是一直都在接收群中的信息。

有一次他妈妈给他打电话突然说,原来中国古代很多同性恋呀,贾宝玉也是同性恋呀。

他接话说:“是呀,同性恋不是现代出现的,是一直都有;也不仅人会这样;其他动物也会这样。”朋友的语气波澜不惊,但内心已经抑制不住的激动。

他后来跟我说:“生病这件事情对我和父母来说,都是一个天翻地覆的创伤。是我造成的。但这次创伤也给了父母重新认识我的机会。这对我,对我的父母,都是一次成长。”

后来我问他,对于出柜你有什么心得吗?

他说:“有些时候,我们需要和父母求同存异。我们希望自己活得好,父母也希望我们活得好。与其证明自己多么的正确,不如努力向父母证明自己即使是一个gay,或者说是一个生了艾滋病的gay,也能够活得很好。”

Be yourself,无需父母的同意,但是说服父母接纳我们,是我们需要学习的功课。说服的内容不尽然是gay的身份,也可能是学业、工作等等。有些时候,这些说服并不是一时,有可能是半生。

选择出柜,先要面临的是说服自我的成长,后要面临的是说服父母的成长。

任何人都可以选择作茧自缚,在自己小天地的安逸中沾沾自喜;也可以选择勇往直前,化茧成蝶,遇见更加美好的自己。

亲爱的,面对父母,我依旧建议你,温柔出柜。


作者 / 芙蓉子 编辑 / 李澈  排版 / sen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