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的正统毛瑟系,6.8毫米元年式步枪那些事儿

话说我们知道清末的时候咱们引进了德国委员会式1888步枪以及其全套机具产了汉阳造,随后大清亡了之后,各路军阀的崛起导致全国的制式步枪陷入一种极其混杂的局面。知道后来中正式一锤子定音后,国内的制式武器才算正儿八经的拍板(虽然抗战时期主力还是汉阳造...)。而今天也不谈那些耳熟能详的枪,而是说说寿命挺短的6.8mm元年式步枪。

清末的宣统三年,江南制造局大佬们看过6.5瑞典毛瑟M1896步枪后,被该步枪优良的做工,6.5mm小口径带来的底后座深深吸引。

当时中国士兵体型较羸弱,有点吃不消7.92毫米毛瑟弹的后坐力,于是1904年(光绪三十三年)为了替代初速低的汉阳造,和弹夹只能正插不能反插的快利步枪,清政府向毛瑟订购了一批新式步枪。要求使用中国人提出的6.8毫米口径子弹。毛瑟厂一点也不含糊,6.8毫米口径子弹是伐啦?给你用7.92毫米子弹缩个口就是了。

(这是毛瑟家小全家福图中从左到右分别是7.92*57毛瑟,7.65*54阿根廷毛瑟,7*57西班牙毛瑟,6.8中国毛瑟(没找到头,求大佬供应)和6.5*55瑞典毛瑟,一眼就看出6.8其实就是左1的无脑粗暴缩口,枪则基于Gewehr98的设计进行小改,就定型了。很快这批纯正毛瑟血统的步枪就交给了清政府,当时正值光绪三十三年,因此被称之为三十三年式。(下图中已经是宣统三年,也就是1911年产的,注意看铭文)

该枪重4千克,枪长1250mm显得中规中矩,而670米每秒的初速显得稍微有点弱鸡。由于清末,风雨飘摇。钱都给老佛爷折腾光了,这批步枪交付了一小部分,清廷就莫得钱了。这批枪开始由广东制造局开始成产。

 但因为初速不高(圆头弹的通病),口径也偏小,导致6.8毫米口径子弹杀伤力很弱鸡,于是清府开始怀念和7.92毫米弹的甜蜜岁月,然而刚刚有这个想法,大清就亡了。

由于这批步枪开始装备当年大清就亡了,而1912年又是民国元年,这批毛瑟枪他又被叫“元年式步枪”。北洋政府实在是受不了6.8*57毫米弹的弱鸡伤害,再加上北洋政府的兵工厂大多生产7.92*57子弹,再为生产6.8子弹开设一条流水线不经济,所以,大清死都没有开始实施的想法被北洋政府开始实行。这批打7.92mm尖头毛瑟弹的枪于1915年定型,恰好是民国四年,因此也被称之为“四式年步枪”或者“元年式七九步枪"。但当时由于后勤补给和产能的原因(毛瑟尖弹当时产量很小),有部分四年式步枪使用适合打7.92*57mm圆头弹的汉阳造枪管,例如由巩县兵工厂生产的四年式,和汉阳造一起服役。

(汉阳圆头弹直径比尖头弹小,所以不能和尖头弹通用)

然而,元年式产量最大的广东兵工厂被战乱所毁灭,加之当时军阀混战,个大军阀都选择进口西方步枪形成了“万国造”场面导致元年式步枪产量十分有限,到了抗战时期,元年时步枪基本只有民兵使用。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