琳茜:当代艺术的迷思 | 讲述 · 東西堂

堂主说:大众对当代艺术的认知,普遍存在“妖魔化”和“神圣化”两种误区。该如何去解读,该如何去欣赏,甚
打开凤凰新闻客户端 提升3倍流畅度

堂主说:大众对当代艺术的认知,普遍存在“妖魔化”和“神圣化”两种误区。该如何去解读,该如何去欣赏,甚至你有没有可能去创作一件当代艺术作品?身在行业内的琳茜,给了我们最有个性的回答。

琳茜

法国堂友 . 東西堂

我是琳茜,之前曾经在東西堂分享过在泰国旅行的经历,这次想和大家谈一谈我对当代艺术的一些思考。这既是我现在的专业,也很有可能,是我未来的人生方向。我之前在国内读过半年书,不过后来休学了,还有过一年Gap year的经历。现在在法国北加莱美院(ESA site Dunkerque)学习当代艺术。

从小到大,我离艺术都挺远的,记忆中就是小学一二年级的时候学过国画。不过现在回想起来,除了上课表现好就会收到老师给的棒棒糖,其他什么都记不起来了。

在2014-2017这三年中,我一直都在想:自己以后到底要干什么?想来想去,觉得还是只有学艺术,这一辈子才不会腻,所以就决定来到法国。当时的我很喜欢莫高窟、梵高、马蒂斯,时装大片有时也挺酷,也很吸引我。

那艺术到底是什么呢,一时间我也说不上来。一开始觉得艺术很高大上,但是却看不懂。后来通过看书、看展、看艺术史等,才慢慢对艺术有所了解有所领悟。

我们平常所说的艺术,其实更偏向于纯艺术(Fine Arts)。纯艺术又分为很多类别,例如:文艺复兴时期的达芬奇、米开朗琪罗、拉斐尔等,这些人都是纯艺术领域的巨擘。

其次就是大家比较熟悉的现代艺术(Modern Arts),例如:莫奈、毕加索、梵高、安迪沃霍尔等,这些鼎鼎大名的人物的作品同样令世人所熟知,并且享誉全球,引来无数人的追捧。

最后,就属当代艺术(Contemporary Arts),同时也是争议最多的一个。大众对当代艺术的第一印象,很大程度上就是三个字:看不懂。

当代艺术不像之前的作品,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即:技法、光线、构图以及颜色,这些大众相对熟悉的方式去解读。

此外,还有关于当代艺术的各种奇怪报道,也拉开了大众和当代艺术的距离。

那么,当代艺术(Contemporary Arts)到底该怎么诠释呢?维基百科是这么定义的:

当代艺术

From wikipedia

当代艺术(英语:Contemporary art)的作品是在当今出现的艺术作品,由后现代艺术发展而来也接续在现代艺术之后。在白话英语中,“现代”(Modern)和“当代”(Contemporary)是近义字,这导致许多非专业人士误将现代艺术和当代艺术这两个词汇归并在一起。 

有人会将当代艺术代指目前这个时代正在实践中的艺术风格,另外一个是指从1960年代后期开始到现在21世纪的艺术。如果是指后者,当代艺术也可以理解为后现代艺术,或者说有意识反对现代主义信条的艺术。

然而,由于“后现代”可以指一个历史时期,也可以是指一种艺术途径,再加上现今有许多艺术家仍然以现代主义进行创作,或者说并没有表现出后现代主义的特征,因此使用具有较大包容性的“当代”一词来称呼会较为合适。

对于当代艺术的定论,大家各执一词。我个人认为:

1. 从时间上来讲:当下时间线上所做的艺术作品,即为当代艺术。


2. “当代艺术”作为一个艺术门派,有着独特的艺术风格。相较于追求视觉美感之外,更在于拓宽其思考领域,而不再拘泥于单纯的画面和形而上的视觉体验。

当代艺术的定义相对模糊。但也正因为这样的模糊定义和双重概念,反而拓宽了人们对当代艺术的认识,也使得当代艺术的范围更加宽广和细微。

我觉得,之前的艺术更注重于艺术家个人情感和技法的主观表达,而当代艺术则在主观之外,更侧重客观理性逻辑。

比如在我的学校,你画一幅画,老师会问你:你为什么要用这个颜色?如果你回答:“我喜欢这个颜色,我觉得它好看”。不好意思,那你可能连一年级都过不了。老师想要听到的回答,是你背后的思考逻辑:

你为什么喜欢?

你用这个颜色是为了什么?

你为什么觉得这是好看的?

除此以外,在你这样的选择背后,是否有更多你想表达的东西?这些都是当代艺术创作需要考量的因素。比如个人成长经历,社会问题,教育,等等诸多具体的客观因素。甚至老师会说:当代艺术,就是现在活着的艺术家创作的作品。

那么如何欣赏当代艺术作品呢?在观看作品之前,我觉得有以下三个重要的点:

1. 相信自己的第一直觉,相信你所感受到的,而不仅仅是看到的;

2. 当代艺术可能是丑的,视觉上的美感不再是当代艺术中最重要的部分;

3. 当代艺术常常是提出了一个问题,而不是抛给人们一个答案。

在了解了这些特性之后,在面对当代艺术作品的时候,我们不妨从自己获取的第一感受开始,比如开心,感动,好奇,害怕,恐惧,担忧,孤独,安心,别扭等等。并且,带着这样的感受开始思考:

艺术家想要表达什么?

他通过什么样的方式进行表达?

他为什么要这样表达?

这个作品让我产生了什么样的感受?

我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感受?

如果继续深挖下去,也可以去查阅一下这个艺术作品的相关信息。比如它的创作背景、艺术家的个人经历、这个艺术作品在艺术史中所处的地位、相似的艺术家或艺术作品,等。

我个人很喜欢的一个艺术家,叫斯蒂芬妮·苏约克(Stephanie Syjuco)。她召集了一大群人,让每一个人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奢侈品包包,边唠嗑边织毛线,手工制作出了很多低像素版奢侈品包。这一系列作品叫做:The Counterfeit Crochet Project.

第一次看到这个作品的时候,我的第一感受:哈哈哈哈,这么好玩儿啊,边嗑瓜子边打毛线,这也可以是当代艺术啊。甚至觉得有点讽刺,这不就是公开地山寨吗?因为这会让我联想到很多大妈们爱打的毛线包,以及其他的山寨奢侈品。

但是在斯蒂芬妮·苏约克(Stephanie Syjuco)的官网上,她是这么解释的:

(谷歌自动翻译的比较粗糙,大家见谅)

斯蒂芬妮·苏约克(Stephanie Syjuco)的艺术表达,不再局限于绘画、雕塑、视屏等传统的平面方式,她更希望通过工作坊的形式,让更多的普通人参与进来,而这个参与的过程以及参与者本身也成了作品的一部分。

同样,它也有讽刺的一面:在当今高度工业化流水线生产的时代,各大奢侈品牌不断标榜自己手工经典的高贵血统,但艺术家却通过对于奢侈品包包的手工复刻,创造出了一种视觉上的低像素作品。原本那些高高在上的奢侈品牌,与手工缝制的低像素成品形成了鲜明地对比,工业时代下的流水线生产又跟手工工作坊形成了鲜明地对比。这两种对比相互混合,这也着实是讽刺的一点。

这个作品和事件给了我很多启发,让我意识到作品表达可以更加多元化,在我以后的创作生涯中,也会考虑加入一些多元化的细节和特质。


作品篇

于我而言,当代艺术,很多时候就像一面镜子,它从人们逐渐习惯了的工业社会流水线生活和被媒体广告裹挟的个人价值中,跳脱出来。启发我们去探索主流价值以外的更多可能性,引领我们回归到个体本身,去思考什么才是自己真正需要的东西。

之前在朋友圈看到一条关于当代艺术的解读,我个人很喜欢,也很赞同,在这里分享给大家:

好的当代艺术及如果赏析
——从何云昌的行为艺术说起
(来自朴信實)

何老是我这代当代艺术爱好者心目中的大神,最早知道他的作品是《一根肋骨》。他在专业医生的帮助下,取下了自己的一根肋骨,然后把肋骨镶嵌在一根金条上,做成了一条项链,让与他有过亲密关系的几个女性戴着这个肋骨金项链与他合影。之后他从一个水泥堆里钻出来的照片,又再次成功打动了我。

艾未未在他的书里是这样写何云昌的:“何老是我见过的最勤于思考的人,何以证明——从他一刻不离手的烟中可以看出。”(据何老说那时候他几乎一天要抽四五包烟,现在大概两三包足矣)

很多年后一次机缘巧合,在北京认识了何老,见面后发现他的另一大爱好居然是打偏门网游,传说还专门雇了俩助理陪他一起打。在加拿大时何老和我通过一次视频电话,我请教了一些有关自己当时困惑的问题,何老抽着烟又望着一个空洞的方向,慢条斯理地告诉我:做任何事都要做很详尽的前期论证,即便论证结果失败了,这样论证的过程也会对自己经验的增长有很大的帮助。

他说他很多想法想了近20多年都未曾真正实施。他从艺25年,做了大概50件行为艺术,基本上一年两个,这和当下很多一年恨不得画上一百张画又或者恨不得一年办12次个展的当代艺术家来说,已经算是很低产了,但认真回看何老的每件作品,都是严谨且美丽的。

说到这里我们就可以聊聊怎么和当代艺术沟通了,首先就是认真看。除了表面的照片、画作、影像外,我们更该认真查询艺术家作品背后的文字注解。通过文字注解,我们能了解其真实含义并且分辨出哪些是故弄玄虚、无病呻吟、哗众取宠,哪些是为了创作而创作,哪些才是真正的言之有物。

当代艺术从近200年前开始,担负起除了传统艺术服务大众美学需求外,更重要的责任在于对社会及人类思维的思辨。开始思辨是美是否存在?之后思辨这种哲学思辨型艺术该用何种方式存在更为合理?只可惜200年后我们依然还停留在对所谓美的思辨,更可悲的是反而被套在了思辨需要改变的事情里,依然把从众当作美,而抛弃了当代艺术最可贵的批判意义。

我想这和大众不喜欢深究有关,大家永远更着急地看表面,而作品旁的文字及背后的网络索引却少有问津。在波普艺术之外还有一个人叫博伊斯,他最著名的两句话:一个是“人人都是艺术家”,另一个是“艺术更重要的是去做,实实在在地去尝试改变你所想表达的问题”。我认为他后半生最重要的艺术是组建了一个党派,切实地参与到德国的改革当中,但可惜的是眼下他的前一句话被“滥用了”,而更重要的后一句话几乎被忘记和抛弃了。

何老的另一个生活行为是劈柴,到现在为止他已经把他挑梁近5米的工作室外墙都摆满了他的柴,我想这和他抽烟、打游戏、聊天一样,都是思考的过程。(类似于禅修)

任何事我们都无需快速地下定论,每个人的生活都是变化万千的,所以无须焦虑,因为是人大体都一样,我们只需耐心地思考。老话说:打蛇打七寸。我们一辈子不需要做出很多表达和行动,准确地表达和行动一两次就足够,剩下的就是:先耐心地照顾眼前的人和不断地耐心思辨。

由于当代艺术长期和名利场挂钩,所以在外人看来当代艺术是富人的游戏,其实不然,它的出身是大众性的,所以我们无须花费过多的金钱去收藏当代艺术品,因为好的当代艺术更重要的是他的思辨以及对你我的启迪。因此,购买好的艺术家的书籍是最好的收藏办法。至于那流于表面的作品,本身就是被当代艺术所舍弃的。当然如果您足够有钱,买些如何云昌一类真正还在思辨社会、思辨众生的艺术家的作品,帮助他们继续维系此种珍贵的思辨,当然是再好不过的了。

最后我想谈的是即便您对某一个艺术家的理念很赞同,但也请保持冷静,如佛法所说:不要执于文字。任何思辨也都永远是片面的,因为偏激的愤怒永远都是盲目且有害的。即便如何云昌一类的,在反复对当下中国体制提出不同声音的艺术家也冷静地和我说:如果在不影响您的理念,即独立性思考的前提下,与政府合作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讲述者:琳茜,大学休学后,有过一年Gap year。现于法国北加莱美院(ESA site Dunkerque)学习当代艺术。


组织 |東西堂主· 東西堂志愿者
编辑 | 小笨同学 · 東西堂志愿者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