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星国际净利润与股价高度背离之谜

null

出品:中访网零度调研

研究员:张燕

在恒生指数开启反弹行情的6月里,复星国际(0656.HK)却创下2017年以来的新低,其股价已从逾20港币的价格腰斩,2018年至今累计跌幅已达近40%。

与复星国际股价相对应的是其极为低估估值,截止7月8日,复星国际的市盈率为5.8倍,市净率仅为0.716倍。

值得注意的是,复星国际的业绩表现却与股价和估值截然相反。中访网查阅其历年财务数据发现,复星国际从2007年上市以来,营收从当时的320亿增加到了2018年的1094亿,同期的归母净利润则从33.54亿上升到了134.06亿,复合增速分别为11.83%和13.42%。

null

但从业绩来看,复星国际的表现无疑超过了不少上市公司,“高增长+低估值”的组合也应该让其成为投资者追逐的标的。但为何市场对复星国际并不认可?

曾有投资者分享其对复星医药的投资经验:“2014年,格力电器的扣非净利润为141亿,复星国际则为68亿。当时我认为两者都很低估,但是复星应该可以给更高的估值,毕竟做空调的想象空间不够。于是我全买了复星。4年多过去了,格力电器扣非净利润256亿,增长81.5%;复星国际134亿,增长97%。而格力的股价涨了300%多,复星却跌了15%。”

按理说,投资标的每年业绩增长,且估值从低估变成了极度低估,投资者应该高兴而不是绝望,但复星国际却给了投资者相反的体验。对此,有人指出了其中的原因,“因为公司不分红,赚再多都不分,你有啥办法?说到底还是选了差的公司。不认识到这一点在哪个市场投资都白搭”。

港股向来是一个更注重分红的市场,如果投资者买的是分红型牛股,哪怕业绩涨股价不涨,其从分红所得的股息率都能跑赢市场。而复星国际无疑不是这样的公司。

中访网梳理发现,复星国际自2007年上市以来,累计分红金额不到200亿港币,而股利支付率在2012年之后有所降低,其中2013-2017年下降到了20%以下。

相反,港股中另一只与复星国际情况相似的投资标——伟易达(0303.HK),则显得非常“大方”。该公司股价从2017年的高位至今已下跌近40%,但仍有投资者坚定持有,并称,“我买伟易达就是当高息存款”。

在过去5年里,伟易达的股息率均维持在接近5%的水平,远高于同期恒生指数的股息率,其派息率甚至高达98%,完全“秒杀”复星国际。

除了过于“小气”,复星国际则多次通过施展“财技”在二级市场上多次进行融资。中访网统计发现,从2013年到2016年,复星国际通过“可转债”、“供股”、“增发”、“配售”等手段,从二级市场上“套”了接近400亿资金。其中,复星国际在高位增发及低位供股可谓是完成了一次“高抛低吸”,而这些“财技”操作也让中小股东避之不及。值得注意的是,此前在2015年高位接盘了复星国际93亿股股票的马云及马化腾,至今仍处被深套。

而复星国际通过融资而扩大的多元化业务版图,反而成为了其修复估值路上的“绊脚石”。曾有券商分析一家多元化的企业时称,“由于公司业务过于多元化,没有形成合力,估值上应给与一定的折价”。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