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不是农村振兴|在这里读懂乡村振兴

导语 乡村振兴不是农村振兴,不是纯粹恢复过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有的东西随着时代是一定被淘汰和变换方式

导语

乡村振兴不是农村振兴,不是纯粹恢复过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有的东西随着时代是一定被淘汰和变换方式的。

乡村振兴这个话题聊这么久了,几乎所有人都钻进乡村振兴内部说乡村,指导乡村,如同进入茧房,对乡村振兴本身形成了遮蔽,如果理解乡村振兴那么的机械,像做“外科手术”一样,那可就大错特错了。

看待乡村,既不能纯工业社会视角,脱离实际;也不能农业社会视角,就农村而农村。在世界新的全球化大背景下,尤其亚欧非大陆板块的新链接,会产生新的资源、消费、生产关系,中国的乡村作为一个大市场不仅具有资源、消费、生产的三重内容,更重要是未来要输出标准和秩序。在外部来看要建立一个全球版的新体系,同样要从全球观的角度建立一个地球版的乡村治理模式。

同时,在流动性完全充裕的中国,就农村论农村肯定是不对的,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流、物流、信息流、人流和思想意识都在不停的飞驰和冲击乡村,乡村需要做出必要的反应和改变。乡村单体小生态系统的构建与全球乡村大生态系统的构建之间是统一的并不矛盾,与农村工业化的进程与发展之间是统一的并不矛盾,与城乡完全融合之间是统一的并不矛盾。

一、“三农”的认知错误。

乡村和农村一个字就是千差万别。大部分人认为,乡村振兴就是“三农”为核心的振兴,在实践上也那么操作了。这显然是在衰化和弱化中国乡村的功能。

“三农”,是过去十几年的一个正式流行概念,人工雕琢的词语,在工业社会用农业社会的视角打量农村、农业、农民,把他们这么称谓显然是一种不平衡的看待,带了一层有色眼镜,甚至带有歧视性色彩。

乡村振兴政策一出,很多人马上扇风点火热情描绘乡村大好前途,企业扎进去搞“乡村地产”,乡村服务者争先恐后地给出标准答案。大部分人给出的答案依然是“三农”如何如何出路出路的问题。

“三农”显然是个伪概念,首先表现在对乡村的认知高度上。

二、大系统和小系统。

乡村是一个非完全接壤但有机连接的大生态系统。保证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条件下,构建出的一个完全独立的乡村生态系统。

乡村作为一个独立的生态系统她现在处于病态,要进行整体的修复,从肉体到精神。土地和依靠土地关系建立的生产要素,走向衰退;人材和劳动力,一点点被抽空;土壤环境和生产能力在逐步下降甚至丧失,无法完全产生健康的食品,更不能建立更强的国际化的粮食价格竞争关系。组织结构疲弱不堪。

当今乡村明显是疲弱的,已经生病的,无论从精神到肉体都是病态的,如果把她看做人体的话,要修复她的肉体和精神,保证她是正常和健康的,能够独立自主才是第一步。

首先在共建一个乡村生态系统,乡村命运共同体的前提下,对乡村人工输血,使其恢复健康,肉体上包含基础设施,土壤修复,耕地修复,生态环境修复,环境美化亮化,人才回流和组织结构重构。

其次精神健康,生态环境得到净化,有干净的阳光水空气,村庄自然就有了精气神,可以保种育种,同时输出健康的产品。

第三,伴随着人民币国际化和一带一路的拓展与建设,塑造国际化的粮食价格竞争体系,面对全面的国家农业工业化到来,能够连接到一起的土地全部连接在一起,彻底降低人工和生产成本,降低粮食的国际竞争价格提高粮食国际竞争力。

第四,输出健康等一系列国际化标准。

第五,其他地区和国家订购我们的种子,我们输出良种和技术,负责指导他们种地,他们的土地作为我们粮食的生产和加工车间。

这是一个从全球治理系统去看待的地球版乡村的问题的解题思路,从全球治理权确立与建立看中国乡村的角色扮演,所以这里面要在军事、政治、科技、文化登多重竞赛的背景下进行的思考,从金融话语权的建立到媒体话语权的确定,到土壤修复、环境治理和粮食安全。

这样的图景才是乡村振兴的图景,是一个生态系统的流动性完全充分的乡村系统的振兴。

那对于单个的乡村振兴(这里要从政治上和工业拟化自然的角度上遵循未来的四种方式的乡村模式:集聚提升类村庄、城郊融合类村庄、特色保护类村庄和搬迁撤并类村庄)该怎么做呢。

三、国土空间规划和城乡规划的窘境。

不仅仅是认知问题,在操作手段上绝大部分人也都是不及格的,尤其表现在国土空间规划和城乡规划上。国土空间规划和城乡规划的不确定性越来越多、越来越明显,因为流动性越充裕,确定性就越差,甚至是可能走向与规划完全相反的方向。实际上我们去看一下城市,尤其对比东西部发展,西部地价便宜人口稀少,产业薄弱,但是不同城市产业同构

东部地区人口密集产业密集劳动密集基本上也是异城产业同构,东部的城市与城市差别不大,西部的城市之间差别不大,北方的像北方,甚至东西南北一个样。城市走向千城一面,城市产业同构和动能严重不足。可见,国土空间规划和城乡规划在能力上是疲弱的。如果不做出任何改变,不作出根本性改变是不行的,依然无法指导乡村振兴。

四、乡村振兴,在不确定性上找确定性。

国土空间规划和城乡规划如果不更新操作方法和整个的思维体系你放心么,看得到未来么?城乡规划的周期是以20年计,那如果乡村振兴战略规划村庄未来5年15年甚至未来三十年的一个发展计划,会不会错上加错?单个的乡村作为一个独立的生态系统,小区域环境会被严重的割裂和破坏。

可见国土空间规划和城乡规划根本就解决不了乡村振兴真正的发展。

真正的做法是,只能适度参考国土空间规划和城乡规划体系的发展,把自己的村庄作为一个独立的封闭的生态系统来进行打造。不要受到外部市场人才资金信息以及各种繁复的内容的干扰,关上门来搞振兴。乡村的生态价值,生产价值,生活价值以及文化价值依然是独立的,可持续的。

关上门来,打造独立的生态系统并不是切断与外部世界的绝对联系,而是侧重于弱化外部,强化内部,侧重于弱化从上到下,强化从下向上,侧重于弱化从外到内,强化从内到外。当然,没有上部和外部的支持肯定是做不成事儿的。

五、村庄规划要方法得当。

村庄规划,很多地方都做了,甚至现在紧锣密鼓的做。到底能不能实施?是个未知数,可以肯定的讲,大部分的村庄规划是没有用的。仅仅依靠文本做顶层设计是远远不够的。因为村庄的生长性决定了她的复杂性,因为工业化技术的发展干扰了自然的作用,再加上规划设计的良莠不齐,认知和实现能力的不一。很难的,今天瞬变切入小生态系统聊几个村庄规划涉及的要点分享给大家。

1、村庄是生长出来的,不是规划出来的,规划是属于人为的强制干预,是属于退而求其次的做法。

在自然这条主力线被切断了以后,人工模拟自然的方法,只可能尽量的模拟自然。所以要选规划也是要选高级的,能够尽可能模拟自然的规划才是好规划。

村庄是有生命周期的,生、长、壮、老、已,才是它本身的发展规律。不同的发展时期,村庄的使命有所不同,有的随着朝代的更迭就消亡了,在改革开放后村庄的使命是为城镇化提供人口红利、劳动力红利、资源开发红利和智力资源红利,才使中国在过去四十年逐步完成了城镇工业化。

未来是深入的全面工业化,农村也是要走向工业化的,这在六十年代就很明确的,也更是从国际竞争的视角去看中国乡村的,大部分中国乡村是要走向集中居处的,站在全球化、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角度,要用工业化拟化自然的思路去给乡村一条明确的道路。

2、任何事物的发生发展都不是独自的,它只是看似独立,实则是一个生态系统。在永远变动。

除村庄自身是一个生态系统,村庄周边相联系区域,甚至跨区域都是相关联的。国土空间规划除了划分土地性质以外,它是在用法律的形式将每一寸土地进行确权,确权后的土地通过现代技术进行监督和保护,有效防止土地廉并,同时又通过市场化手段进行土地价值最大化调配开发利用。

3、更高层级的事物决远更低层级的事物,这是中国文化特有的属性。

研究村庄就不能只停留在村庄本身这个层级。要有纵向行政和国土空间的比对,要思考横向的连接与竞争。

纵向的指上位的指导,国君指导诸侯,诸侯指导大夫,大夫指导乡里;国家、省、市、县、乡镇、村庄,上一层决定下一层,更高级的决定更低级的,这就是从上向下。

横向的指一个村庄可能发展联合或者竞争比较的围绕在他周边的那些村庄,有的可能适合打包一起发展,有的可能需要竞争比较机制,一般既有综合竞争又有分工合作是比较好的。

4、村庄要发展刚开始是从外到内的刺激的。

过去城镇化是单向发展的通道,在经历了人才资源劳动力智力输出后的村庄,要想发展在短时期内绝大部分村庄很难有自造血的能力,只能城镇给养。

村庄要发展也很难一下子拥有主动出击的想法,即便是有这些想法也很难一下子实施,所以刚开始一般是由外向内的传递信息的。

村庄自身作为独立的生态系统,过去不需要太多的流动性,只要小国寡民即可,而今天大交通大数据大信息时代,村庄是需要信息化交通化数据化发展的,也就意味着万物互联,万物通信,万村互联,万村通信,城乡互联,城乡通信,每个村庄都不能例外,所以城乡之间的通道应该是无障碍的,从外向内刺激着村庄的发展。

5、只有从外向内从上到下还不行,必须得回馈以从下到上、从内到外。

有了从上到下,从外到内的刺激帮助扶持,资源人才智力劳动力的输入后,必要的内生系统被激活,这就是要要求内部本身建立以书记和村两委为核心的村庄命运共同体,向外向上寻求发展之路。

只有向外的机制,向上的节点被打开,建立内生系统和内生动力,才是真正的发展的开始。

6、只有内部底层发展才有前途。

只有明确了外部环境对村庄发展的作用,才能更深刻领会村庄发展的必要性和发展的方法。

一个村庄要发展既要有长远发展计划,又要有近期实施方案,需要融合发展人才、产业、组织、文化、生态、金融、教育、医疗、基建等,这是一个生态系统的构建,需要复杂的构建的方法,也不是一蹴而就的。

既要统筹环境资源,还要统筹人才组织建设,既要向上争取政策配套资金,还要向外寻找资源和资本,在内部实行“三变改革”,把一切能够统筹和利用的资源为村庄发展所用。

7、村庄发展并不是完全靠规划文本的。

我们规划是一个理想的模型,而实际发展是不一样的,但是就像每个人要做自己的人生规划,最后人生走样也要面对,因为随着未来发展,在一个交通信息人才资金资源充分流动的社会一切内容的周期都在骤变,有的甚至时间很短,有的窗口期很短,有的生命周期很短。

本轮国土空间规划是要收集所有的图斑进入国家土地关系网络做收储和分类,是个大工程,村庄作为一个小个体要积极创建样板示范。

8、既然认可村庄是个生命体,就得尊重这个生命体,如果它该到了退出历史舞台的时候就要退出历史舞台。

集聚提升类、城郊融合类、特色保护类和搬迁撤并类,还有一类暂时看不清楚的不动的,村庄只能成为这五类中的一类。

决定村庄命运的除了自然因素,还有一层政治经济因素,两层因素要做的是让所有人走向更好的生活,尽管对于安土重迁的人有很多的无奈,但这是时势使然。

六、乡村振兴旨在夺回和重构我们的文化解释权

我们看乡村既要看到大系统也要看到小系统,大系统的目标是国际化秩序和标准的输出,小系统是独立的小村庄的独立健康发展,大系统和小系统之间并不矛盾是统一的。

乡村单体小生态系统的构建与全球乡村大生态系统的构建之间是统一的并不矛盾,与农村工业化的进程与发展之间是统一的并不矛盾,与城乡完全融合之间是统一的并不矛盾。所以根本没有“三农”这个概念,“三农”是农业社会的内容,在工业化背景条件下,整个中国是要全面工业化的,包括农村的工业化,而农村不会再有“三农”这个概念。

当然,我们处在农业社会、工业社会、数据社会的三重社会语境条件下,我们处在城乡融合大背景下,怎么定义我们的乡村振兴并不是最重要的,关键是我们如何与时俱进,拥抱变化和不确定性,在充分流动的中国,怎么走向更好怎么过得更健康。

所以,乡村振兴不是农村振兴。如果把乡村振兴理解成农村振兴,理解成“三农”问题,那么我们就无法理解全球治理,无法理解粮食安全,无法理解工业化,无法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世界人民大团结万岁”,就变成了历史进程中的刻舟求剑。

乡村振兴不是农村振兴,不是“三农”问题,她是完全的全球治理的最重要的一环,是完全的城乡一体,是完全的流动性,是完全的工业化,是完全的乡村振兴,是一种文化解释权的夺回和重构。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