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间盘突出,手术并非唯一出路,骨科医生提出这些建议

当前,疼痛已经成为第五大生命体征。

在医院门诊就诊的患者中,脊柱疼痛的病人越来越多。引起脊柱疼痛的原因很多,其中常见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椎间盘突出。

椎间盘位于脊柱两个椎体之间,由髓核、纤维环和软骨板三部分构成。在外界因素的作用下,椎间盘的纤维环破裂,髓核组织从破裂之处突出(或脱出),从而导致相邻的脊神经根和脊髓等受到刺激或压迫,产生一系列临床症状。

如何应对?今天请来了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骨科副主任医师胡硕,让他来跟大家做出详细的说明。

现代人椎间盘突出情况加剧

日常所说的椎间盘突出主要指的是腰椎间盘突出,其临床表现主要有腰部疼痛,常伴有一侧下肢或双下肢麻木、疼痛等一系列临床症状,严重者伴随有下肢活动以及大小便的异常。其实,颈椎、胸椎之间均有椎间盘,也同样可以突出

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表现主要有颈肩部疼痛,一侧或双侧上肢疼痛、麻木等,虽然发病率没有腰椎高,但病情严重,当压迫颈部脊髓可导致上下肢不同程度的瘫痪,大小便障碍甚至完全瘫痪危及生命。而且,随着网络的发达,智能手机的普及,低头刷屏、办公室久坐等成为了现代都市人群的日常生活状态。颈椎间盘突出涉及的年龄范围也越来越广,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负担。

除了椎间盘突出,事实上,椎管狭窄、脊柱肿瘤、骨质增生、骨折、脊柱不稳、椎体滑脱等都可以导致颈肩痛。此外,脊柱骨质疏松、脊柱感染、小关节紊乱、脊神经后支卡压、滑膜炎、肌肉软组织慢性损伤、肩周炎、风湿免疫性疾病、糖尿病性、血管性、神经病理性疼痛等,也会引发不同程度的颈肩部疼痛。

因此,不要小看颈肩部的任何疼痛,它可能预示着你的身体正隐匿着其他疾病。一旦出现不明原因的疼痛,一定要去正规的医院检查清楚。

手术并非唯一治疗选择

对于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来说,很多通过正规的保守治疗是可以缓解的,并非一律手术。

保守治疗主要适用于症状较轻,如膨出型,仅有颈部症状以及上肢疼痛者,休息后能自行缓解,无下肢行走障碍者;年纪较轻、首次发作或病程较短者,症状较轻;影像学检查未出现髓核脱出,未出现神经根、脊髓明显受压,无明显椎管狭窄者。

但也有一部人突出的椎间盘较重,通过保守治疗效果也可能不佳,这时候往往就需要手术治疗了

过去,人们一谈到手术就很害怕,宁愿忍着疼痛也在不断寻求所谓的妙手回春之术,而“忍”并不能减轻或解决疼痛,直至最后出现神经损伤的后遗症反而会使人绝望,后悔莫及。

当然,手术也有一定的手术适应证。一般适合非手术治疗三个月,症状无明显好转,甚至加重,影响工作和生活者;出现神经根放射痛的患者;出现合并脊髓受压表现的人群;有颈椎病史,短期内突然加重,症状持续加重且药物治疗无法缓解者。

传统的颈椎开放式手术主要经颈部开放切口,前方切除前方的椎体、椎间盘,或后方经行椎板成形或椎板切除,对压迫进行彻底减压,同时行内固定稳定。常规手术后早期的疼痛、神经脊髓、血管、气管、食道损伤的风险等因素往往是患者恐惧外科治疗的根源。

治疗应该“对症下药”

随着医学的进步,椎间盘的手术也变得越来越微创化,患有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也不用再担心自己要做一个大手术了。

所谓微创脊柱外科技术,是指经非传统手术途径并借助特殊手术器械、仪器或其它手段进行脊柱疾患诊治操作的微创技术和方法。它的主要特点即创伤小,对患者影响小,以微创方式解决原来需要常规手术所要解决的问题。

主要有以下几方面技术:显微内镜(椎间盘镜)下椎间盘摘除、经皮内镜下椎间盘摘除、显微镜辅助下微创外科技术等。

微创手术的出现,大大减少了传统手术所带来的创伤,随着技术的成熟,其手术适应症越来越广。

不过,也需要注意,在临床工作中,每个颈肩痛患者的病理状态并不一样。比如有些人只是单纯一个节段的椎间盘突出,有些人则是多节段突出,有些是后纵韧带骨化、黄韧带骨化,而有些合并有颈椎管发育性狭窄。就算是单纯的椎间盘突出,由于突出的方向不同,有些患者是脊髓受压,有些则只是神经根受压。

所以,这就决定了需要手术方案的制定需要个体化,单纯一种技术和手术方式是不能适合所有患者的。对于严重多节段压迫的椎间盘突出,还是需要常规手术来广泛减压、重建颈椎序列。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