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世成:合川啊合川,我为你而自豪|散文

梦回故乡:上园 文/补世成 每一个身在他乡的游子,最让他心里思念和牵挂的,那肯定是自己的家乡和亲人。

每一个身在他乡的游子,最让他心里思念和牵挂的,那肯定是自己的家乡和亲人。而我虽然还算不上是什么游子,只是一名普通船员。然而因为常年在外远航,长年远离自己的家乡和亲人,所以我也有自己深深的体会。在外远航时,每当我站在船头,看到那些远在岸边的城镇和村舍,特别是看到远方村舍那袅袅升起的炊烟,这时一股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便会从我心中油然而生。

我的家乡在重庆市合川区的龙凤镇。我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合川人。如今虽然我已离开家乡,安家落户在山城重庆。并在重庆工作、学习、生活已四十多年了,早把重庆城当了自己的第二个故乡。但是不论走到哪里,每当有人问我,先生请问你来自何方,是哪里人氏?这时我都会毫不犹豫,很高兴、也很自豪地对他们说。哦!我来自重庆市合川区,我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合川人。

我为什么依然还把自己当成是合川人呢?我为什么对家乡还这样倍感高兴和自豪呢?这不仅是因为家乡那片热土养育了我二十多年,不仅是因为家乡的山山水水扶助了我茁壮成长。还因为家乡那悠久的历史文化,家乡那淳朴的民风,家乡人那勤劳、朴实的美德,家乡人那坚毅、果敢智慧,和着这些年带给家乡的巨大变化,所有这一切都深深地感染和感动了我。

合川古称垫江。虽然它与今天重庆市下辖的垫江县同名。但是根据《汉书.地理志》和其它有关资料记载,合川早就在秦惠文王十一年(即公元前314年)就始置垫江县了,隶属巴郡,治所就在今天的合川。下辖今天的武胜、铜梁、安岳、岳池等地。后来虽几经易名,但到西魏恭帝三年(即公元556年)仍始置州。并因渠江、涪江、嘉陵江在此交汇,便更名为合州。下辖原东宕渠、新兴、东遂宁、怀化4郡,及石镜(今合川)、汉初(今武胜)、清居(今南充)、方义(今遂宁城区)、德阳(今遂宁中区东南)、长江(今蓬溪)、始兴(今潼南)等7县。治所在今天合川的合阳镇。到民国二年(即1913年),合州便改名为合川。新中国成立后,合川隶属于四川省江津专区管辖。在改革开放后,即1983年才划归重庆。现辖区面积235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37万。

说起合川悠久的历史文化。最有代表性,也最让我骄傲和自豪的,那就是合川古战场遗址钓鱼城。它位于合川城东5.6公里处,坐落在嘉陵江北岸的钓鱼山上,占地2.5平方公里。是合川军民在南宋时期,为保江山社稷,与来犯之敌进行顽强拼搏的历史见证。从此山远看,它有嘉陵江、涪江、渠江三江环绕,景色十分秀丽;近看它有悬崖峭壁拥戴,所以虽然它只是一个小小的弹丸之地,却独有兵家雄关之伟岸,自古都是兵家的必争之地。

回顾这段历史,早在公元1235年,强悍的蒙古大军野心勃勃。他们在西征东欧、东征高丽的同时,还大举出兵南下攻宋。从西起川陕,中抵荆襄,东至江淮,对南宋展开了三大攻势。在公元1243年,西线的蒙军势如破竹,直取恭州(今重庆)而来,他们企图在占领恭州后,再顺江而下直捣荆湘。可没曾想到当他们到了作为恭州前哨的合州时,合州军民众志成城,他们在守将王坚、张珏的率领下,凭借钓鱼山钓鱼城的天险,以其“直气横乾坤”的英雄气概,与蒙古大军展开了殊死搏斗。浴血奋战了36年,历经大小战斗200余次,最后在公元1279年,以成吉思汗之孙蒙哥战死钓鱼城下而告终。

这就是世界著名的钓鱼城之战。此战不仅守护了南宋半壁江山36年,而且还极大地缓解了西亚和欧洲的紧张局势,从而改变了中国和世界历史,创造了古今中外战争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世界奇迹。因此钓鱼城曾经还被西亚阿拉伯人称为是“圣城”,被欧洲人称为是“东方的麦加”。如今不但受到国家重点保护,还被国家旅游局评为AAAA级旅游景区。

除了合川钓鱼城之外,还有合川涞滩古镇。它也凝聚了合川丰富而悠久的历史文化。该镇始建于唐,兴盛于宋,重建于清,位于合川城东北28公里处。在历代合川人的扩建,增修和养护下,现在也不仅也被国家旅游局评为AAAA级旅游景区,而且还是重庆市如今保存最完好的古镇。首批被评为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镇。

古镇坐落在渠江畔,占地0.25平方公里,分上下两部分组成。上镇三面悬崖峭壁,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下镇一面临江,一面与上镇紧紧相依。镇内有青石小巷200余米,有明清时期的小青瓦房400余间。并依山傍水,错落有致,间间都显得古朴而又典雅。另外镇外还有高7米,宽2.5米,全由半米多长石条砌成的围墙环绕。镇中不但有一个同治元年修建的防火太平池,而且还有一个同治元年为防外敌修建的瓮城。这是重庆市目前发现的唯一一个瓮城,也是重庆市目前保存最完好的一个瓮城。

瓮城内有四个藏兵洞,大有关门打狗,瓮中捉鳖的防御功效。在清朝年间还增修了一个文昌宫。宫内楼台亭阁雕梁画栋,工艺十分令人惊叹,也极大地增添了古镇的历史风貌。回望历史,洞穿时空,从中不难发现,这里不但占据依山傍水之势,而且还仗有舟楫通行之便。所以古代的涞滩古镇,曾经肯定是一个市景繁华商贾云集的地方。同时这里也是道教和佛教的一个集中点。宗教文化底蕴也十分丰富而深厚。传说古时曾有9宫18庙,道僧多的时候有上千名。主庙为二佛寺,始建于唐代,由上下两殿构成,堪称古代建筑的一绝。

上殿坐落鹫峰山顶,占地5181平方米,分三个殿层,气势十分宏伟,宗教氛围也十分浓厚。中轴线上依次为山门、玉皇殿、大雄宝殿和观音殿。左右分设社仓禅房,呈四合院布局。尤其是大雄宝殿,殿中原来的三尊泥塑金身,主佛高五米,佛光闪烁,栩栩如生。两侧泥塑颜身的十八罗汉,五光十色,神态各异,活灵活现,让人望而生畏。可惜十年时期受到了严重损毁,唯有大雄宝殿内四根石柱,高约十三米,由巨石独制而成,依然还挺拔壮观。山门牌坊为镂空石刻,雕工精美绝伦,是一难寻的历史文化精品。

下殿位于鹫峰山间,两楼一底的殿堂依山而建。依山而刻的摩岩群,也是涞滩古镇人文景观的集中表现。具有很深的禅宗艺术内涵,集中反映了唐宋时期古代劳动人民的艺术智慧。其中最大的释迦牟尼造像高12.5米,依岩而凿,被称“蜀中第二佛”。还有禅宗六祖造像,是全国石刻中唯一的一组全家合影造像。寺内的南宋石刻,现为我国第三石刻艺术的代表。总计有42龛窟,1700余尊造像,这都是我国目前规模最大、十分罕见的佛教禅宗造像聚点,全国最大的禅宗道场之一。因此著名学者丁明夷先生,曾将涞滩摩崖石刻喻为“一颗埋在地下的明珠”。美国艺术史家教授何恩之博士,称其为“石刻艺术的宝库”。敦煌研究院院长、著名的石刻专家段文杰先生题词:“涞滩摩崖造像,宋代石刻艺术的精华”,“涞滩罗汉造像,石刻艺术的瑰宝”。

尽管合川钓鱼城和合川涞滩古镇,蕴藏了合川丰富的历史文化。但是因为我从小是生活在合川区龙凤镇龙多山下。我从那里生,我在那里长,并在那里生活了20多年。所以如今虽已离开家乡40多年,但是那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甚至那里的每一块地,每一捧土,它都让我还记忆犹新。尤其是家乡的龙多山,它给我的印象最深,而我对它的感情也最好。

因为山上有一山头,像一巨龙昂首,有跃跃欲飞之势,所以此山又名叫龙头山。它位于合川与潼南交界处,距离合川城有50余公里。山的主峰海拔619米,虽然这不是很高,但因它超过了地平240多米,再加上山势高峻挺拔,山上峰峦叠嶂,逶迤起伏,所以龙多山自古在当地都很有名。更因为山上也住着佛教和道教两个教派,不但庙宇楼台星罗棋布,也给我们留下了很多、很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比如山上的摩崖造像,如今保存完好和残存的也有1700多处。而且这些摩崖造像,最早的始作东晋,最多的创于唐宋,最晚的作于明清。这在周边的《大足石刻图征录》,四川的《蓬溪县志》和本地的《合川县志》都有所记载。

尽管我是一个唯物主义者,没有别的什么宗教信仰。但是因为我对这些古典历史文化,仍很早就十分崇拜,所以在离开老家前,我就经常一个人去山上玩。当时山上住着一个行政村的村民,我听那些老人说,龙多山在古代,曾为巴国和蜀国的分界线。在山北面有一块巨石,那就是巴国和蜀国的分界点。

这些传说因为历史久远,虽然无从考证,但是凭借山上那些丰富而悠久历史文化遗产,一点也没影响我对家乡的自豪感。而且我还听当地的老人说,因为山上有很多像静老崖、飞仙泉、飞仙洞、飞仙石、灵隐崖、蛤蟆石这样优美的自然风光,有很多从西晋开始就兴建,后经历代僧人和道士,化缘扩建和改造的寺庙大殿,有很多像《二仙传道》,广汉仙人冯盖罗在山上炼丹,武则天钦敕山僧建放生池这些动人故事和传说,所以曾经的龙多山香火十分旺盛。在附近方圆几百公里内,前来山上朝拜的香客总是络绎不绝。尤其是每年三月三开庙会这天,前来山上参加庙会和上香的客人,那更是人山人海,大有水泄不通之势。

这些悠久的历史文化,这些丰富的文化遗产,后来虽然遭到人为的践踏和自然的损毁,但是自改革开放以来,家乡人用自己的勤劳智慧,以继承和发扬历史文化传统为目的,在原来的基础上,对龙多山的人文古迹,想方设法又进行了重新整修。所以龙多山在2009年,就被列为了“重庆市10大乡村旅游项目”之一。再后来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随着人们对人文信仰自由的复兴,每年上山烧香朝拜的游人和香客,这才又开始得以恢复。

如今虽然我已离开家乡40多年。40多年世事沧桑,40多年社会已发生了很大变化。随着社会的变化,人们的思想意识也在变。但是我发现我们老家的那些乡亲们,他们的思想不但没怎么变,而且把过去那些老作风和老传统,依然还保存得十分完好。我做了一个比较,因为在离开家乡这40多年里,我因工作不但去过很多地方,而且还接触过很多人。其中不乏从政的、经商的,打工的、当兵的,教书的、行医的,可以说三教九流什么人都有,虽然这些人各有所长,各有所好,也各有所敬,但是相对而言我觉得,他们都不如我的家乡人朴实、厚道、勤劳、耿直。

这到底是为什么呢?于是我就经常在想又一个问题,并猜想这大概就是因为受历史的影响,受历史文化熏陶的吧。比如钓鱼城之战,合川军民当时面临国难和强敌,他们为什么凭借一个小小的弹丸之地,能坚守南宋半壁江山36年,能创造一个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世界奇迹呢?究其根本就是因为他们不但有着强烈的爱国思想,而且还有着英勇不屈的顽强意志,有着朴实勤劳,不惧牺牲的献身精神。后来的合川人就是因为继承和发扬祖先的这种优良作风和传统,凭借自己勤劳的双手,才把今天的合川建设得比过去任何时候都还美好。

如今每当我回老家,看到过去破旧的农家小院,现在已变成一座座像别墅一样的小洋房,看到过去光秃秃的山坡,现在又开始绿树成荫。来到合川城内,我看到曾经熟悉的久长街、柏树街、塔耳门早已不知去向,取而代之的是市景繁华,高楼大厦林立。站在嘉陵江、涪江岸边,我看到过去堆满乱石的沙滩,现在建设得像花园一样美丽。晨练的、喝茶的、散步的,到处都是。

我不但对家乡的这些变化惊叹不已,一种自豪感更是从我心中油然而生。于是我站在嘉陵江边,禁不住大声地喊:合川啊合川,我为你而自豪!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