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行业的诗和远方

出行的诗和远方 背后是残酷战场 今天,有消息称大众汽车将向福特汽车自动驾驶汽车子公司Argo AI进

今天,有消息称大众汽车将向福特汽车自动驾驶汽车子公司Argo AI进行投资,由此Argo AI估值将高达70亿美元

总部位于匹兹堡的Argo,原先是一家专注于自动驾驶技术的初创公司,2017年被福特收购,而后成为了福特在Navigant Research自动驾驶实力榜单上维持前三名次的重要支撑。

另外也有知情人士表示,除了投资福特自动驾驶子公司Argo AI,大众还将把旗下奥迪的自动智能驾驶部门(AID)并入Argo AI中。

奥迪早在2107年成立了AID部门,总部设在慕尼黑。奥迪计划到2023年,将在电动汽车和自动驾驶技术上投入近160亿美元资金(约合140亿欧元),其中大部分资金都会成为 AID 的“弹药”,而如今很可能会一并注入到Argo AI,届时Argo AI估值也将预计翻倍。

目前,奥迪主要侧重于自动驾驶和相关系统的开发工作,而大众汽车品牌则主要关注自动泊车方面的解决方案和技术开发。

未来有多贵

大众和福特汽车联盟最初成立于今年1月,在当时的底特律车展上大众和福特宣布在经过多轮沟通和谈判后,两家公司正式结盟,结盟后将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产业联盟。

而2018年大众汽车全年销量超过1083万台,福特汽车整体销量也超过500万台。他们俩的结盟别说是汽车行业,就连地球都要抖三抖。

而促使这两家巨型企业结盟的根本原因说到底其实就是因为汽车行业的未来实在是太贵了!

汽车行业已经存在百年,但近年来变化发展的速度却远超出之前。随着人工智能和互联网的迅速发展,自动驾驶来势汹汹,成为了汽车制造商和科技巨头之间竞争的关键战场。

但自动驾驶的研发、制造与测试却着实是个“烧钱”的领域,而且对自动驾驶巨额投资的回报率以及具体的回报时间也都十分不确定。

另外还有汽车电动化转型,虽然电动汽车的销量只占燃油车市场份额的一小部分,但汽车行业电动化的未来是谁目前都无法否认的,谁也都想在这个领域占据先机。

但同时新技术的开发成本也是巨大无比的,如果要触及核心领域而非蜻蜓点水象征性做几个无关痛痒的联合项目,涉及总金额都是以十亿美元作为基础单位,甚至达到数百上千亿美元。

福特首席执行官哈克特(jim hackett)曾表示,自动驾驶汽车和其他新兴的移动服务可能会增长到10万亿美元的市场规模。但投资周期长、风险大。汽车企业联盟共享资源、共担风险是大势所趋,也是形式所迫。

大众与福特恰好分别在新能源和自动驾驶领域业都已投入了重金,分别形成了自身的技术优势。福特为自动驾驶连续牵手多家初创公司或供应商:投资激光雷达龙头Velodyne、注资Argo、收购机器学习公司SAIPS和打车平台Chariot等。大众则在新能源领域拥有亮点,有MEB模块化电动车平台,还有媲美特斯拉的巨型电池工厂计划。

这样的两家结盟,即代表着:省了好多钱!!

浅层合作有利有弊

福特CEO哈克特表示,“福特与大众曾是竞争对手,但现在注意到我们的对手在汽车产业之外”。

大众董事长赫伯特·迪斯(Herbert Diess)也回应称,“大众具有规模和(人才、技术)资源。但在行业剧烈变化的时期,合作是非常重要的”。

在1980年代至1990年代,大众和福特其实就已经在南美有过合并业务,当时他们以各自的品牌销售相同车型,但后来经济状况改善后,双方的合作就解除了。

时代不断发生着改变,而在“临危受命”后,大众和福特的两位掌门人分别驾驶着困境中的行业“巨轮”,开始了“破冰”之行,他们又合作了。

其实近代车企之间的结盟,大众和福特不是第一个,之前就有雷诺、日产、三菱的先例。但2018年11月19日联盟主导者戈恩的被捕,让联盟的内部矛盾浮出了水面。雷诺、日产、三菱的联盟涉及到了三家公司资本、股权之间的联合纵横。

不知道是否是先例联盟发展的不尽如人意,使得大众、福特联盟采用了更为松散的结盟模式,即不涉及交互持股,通过成立联合委员会来完成联盟的管理工作,福特和大众继续作为两个独立的实体各自运营。

而这样的浅层合作在午茶君看来其实是既有利也有弊。

有利之处就在于,如果双方出现利益纠纷、难以解决的矛盾,可以瞬间打破结盟关系,不用陷入拉锯战耗费时间精力。同时也能在合作过程当中,一定程度上保持独立性。

但是这样随时可能被打破的关系,却也意味着双方无法实现倚靠共同利益捆绑的深层次合作,倒逼不同体系之间的深度融合,真正高效高质的共享资源和共担风险,甚至实现自动驾驶行业标准、产业链上的统一与融合,打破不同企业和市场之间存在的猜疑与壁垒。

但是目前的情况下,各自为战肯定比不上报团取暖,尤其对于汽车行业昂贵的未来而言。节省大笔经费不说,还可以实现技术交流和实践探讨,提升业务规模和运营效率。结盟后,依靠着联盟的规模,竞争力也会提升。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电动化和自动驾驶的未来无疑是美好的,但对于汽车企业,却是不折不扣的残酷。不仅要削减碳排放,还要抵御科技行业挑战者的压力;巨额的研发成本,不确定的未来,迫于形势只能强强联合,融合以谋求未来。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