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澜周报丨好奇洞察新发现,火星救援鼹鼠行

今天是周五,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上一周的航空航天领域,又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 喜忧参半,好奇号的火星征

今天是周五,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上一周的航空航天领域,又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

喜忧参半,好奇号的火星征程又有新发现

近日,NASA公布了“好奇号”探测车的最新发现,数据显示,火星大气的甲烷含量在数日内经历了“陡增”和“陡降”的奇特现象。

“好奇号”探测车隶属于NASA的火星科学实验室计划,于2012年8月首次登陆火星,是专为探测火星地表生存环境而设计,重达900千克,共计配备了包括激光相机(RMI)、X射线分光仪(APXS)、样本分析仪(SAM)在内的8台科研仪器,以及1条2.1米长的钻探机械臂。

相比于火星探测漫游者计划中的轻量级前辈“勇气号”和“机遇号”,“好奇号”无疑是幸运的:

前者在车轮相继出现故障的情况下,连续工作7年后结束使命;

后者则是在服役14年后,遭遇长达数月的火星沙尘暴,导致电量被消耗殆尽,并最终丧失了重启的可能性。

而同样是在2018年遭受沙尘暴的“好奇号”,却凭借其更为先进的核动力电池,成功抵御住了这一灾难,并经由备用计算机,再度完成了数轮科研探测任务,直至今日仍在服役。

在迄今为止的7年时光里,科学家已经借助“好奇号”的探测数据,得出了许多突破性的科研结论:

比如在2015年,通过火星土壤的分析数据,确认火星有着丰富的水资源,可供人类移民生存。

就在今年5月,“好奇号”还刚刚在“Kilmarie”和“Aberlady”探测点附近,发现了大量富含矿物质的粘土,而这进一步证明在很久以前,火星甚至还存在过地表湖泊。

而在惊喜之余,“好奇号”同样也为科学家带来了更多的疑问:

比如就在上个月,“好奇号”刚刚通过摄像头,捕捉到了一个突然出现,又在几秒钟内消失无踪的一束白光。

与之类似的,在2014年,NASA也曾捕获到类似的现象。但截至目前,关于这到底是个什么东西,依然没有定论。

而另一方面,作为地球微生物存活的重要手段,甲烷的火星大气含量,同样是科学家们关注的重点。早在2013年,“好奇号”的科研小组就曾判断,火星很可能并不存在生命体。

但就在今年6月,“好奇号”却又探测到了一种奇特的现象:火星大气中的甲烷含量迅速提升到了往常的3倍水平,并于几天后再度跌回了原来的浓度。

虽然这有可能是由附近微生物所带来的影响,但同样也可能是地质变化所导致。由于“好奇号”并没有配备可以进一步确认气体来源的仪器,所以这一疑问很可能要交由它的继任者“Mars 2020”来解答了。

关于“Mars 2020”项目规划,我们曾在第十五期节目中重点介绍过,在这里就不再展开了。

截至目前,这一探测车已经完成了铝合金车轮和升级版铰接式五轴机械臂的组装工作,并依照惯例,开始面向美国的适龄儿童,展开火星车征名活动。

落地三月即遭大麻烦,“鼹鼠”拯救行动仍在继续

当然,如果想要实现人类的火星殖民计划,光考察生命要素还是远远不够的,我们仍然欠缺对火星的更多认知。

为此,由NASA主导,多国科学家共同参与的“洞察号”火星探测项目应运而生。

“洞察号”探测器隶属于NASA的发现计划,共计耗资8.3亿美元,于去年11月在火星的埃律西昂平原成功着陆,是专为探测火星地质结构而设计的固定式着陆装置,重358千克,配备了包括地震实验仪(SEIS)、热传感探头“鼹鼠”(HP 3)、自转内部结构实验仪(RISE)在内的8台科研仪器,1条2.4米长的机械臂,以及两台微型信号中继卫星。

不过显然“洞察号”也属于运气差的那一方:经过为期3个月的部署,本应钻入地下4.8米深的热传感探头“鼹鼠”,却卡在了地表下方30厘米处的位置。

起初,研究小组以为是钻到了一块特别坚硬的石头,但从现场画面来看,这很可能是钻头附近的碎石土壤发生了板结,未能给予“锤击式”挖掘足够的摩擦力,才导致仪器无法进一步下探。

目前,该小组仍在尝试通过调整摄像头角度,来进一步确认“鼹鼠”的所处状态,并以此来谨慎决定,到底要怎样继续完成任务。如果一切顺利,该仪器有望在本月内被“救出”。

震了就有水,火星水源指路新方向

虽然热传感仪器遇到了棘手的问题,但“洞察号”所配备的其他设备,依然为我们带来了诸多宝贵的科研数据。

比如在本月1日,来自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研究团队,就基于该探测器的地震数据推断,人类将有望通过火星地震的分布,来确认火星各个地区的地下水储量,为后续的殖民基地规划指明方向。

不过,在正式登陆火星前,科学家们还需要解决两个棘手的问题:沙尘暴和宇宙辐射。

在片头我们就曾提及,正是长达数月的火星沙尘暴,让“机遇号”不幸殒命。而与之类似的恶劣天气,每年都会在遍布着沙砾的火星地表上演。

虽然火星上稀薄的大气,可以大幅降低沙尘暴所带来的次生灾害,但遮天蔽日的沙砾,依然会对人类的殖民计划造成威胁。

而另一方面,根据欧空局本月8日公布的一项研究报告,在研制出能够隔绝宇宙射线的材料前,所有前往火星的宇航员,都要面临严重的辐射问题。而这一问题,同样适用于无固定磁场,且大气极为稀薄的火星。

由于节目篇幅有限,关于火星的事儿我们暂且说到这里。在此鹿鸣君也先挖一个坑,待到粉丝过万,就安排一档关于火星的专题节目,重点介绍人类的火星征程,敬请期待。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