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谷东PK光谷南,梧桐湖敢拿青春赌未来

​​武汉都市圈,曾是国内叫得最响亮的都市圈之一。

那时,“1+8”是个时髦词,什么都往这个框里装。

饼子划得太大,牛皮吹得太响——结果,是没有结果,不了了之。

这几年,一再灌输下,新概念武汉都市发展区,已逐渐被人接受。

啪啪啪,打脸来了!

今年2月,国家发改委划了一个“圈”,影响超过大多数人想象。

“都市圈”元年来了,紧接而来的,是城市溢出价值的抢夺大战。

背靠宇宙中心——中国光谷,光谷东、光谷南未来行情,再度看涨。

两强相争,必有一伤?

null

1

2018年底,中国城镇化率59.6%,城镇化发展迈入中后期,也进入攻坚期。

因为门槛和障碍,大城市城市病难以消除,小城市发展动力不足,相互掣肘。

发改委这份魔性文件,以都市圈这个润滑剂式的解决方案,来填补城镇化的最后一块拼图。

从控制大城市人口、促进区域均衡发展,转变为培育发展现代都市圈,改写了20年来的城市化方向。

城市化是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增长的必然要求,也是不可逆的市场规律。

企业为了更快获取信息、节省交易和物流成本,会形成规模效应,多数产业会在一个地方聚集起来。

人随产业走,产业集中的地方往往有更多高薪就业机会,所以,人也会跟产业一同在城市聚集起来。

未来,随着城市化加快,将出现一批经济高度融合、人口众多的都市圈。

那些远离都市圈的中小城市,随着人口的流失、产业的缺乏,将逐渐没落。

城市化下半场,从城镇化到都市圈化、城市群化,人财物加速聚集,城市价值再次大洗牌。

null

2

有必要先搞清楚,新的都市圈,到底是一个什么存在。

中心城区人口规模500万人以上,且在1小时通勤圈内,人口密度超过1500人/平方公里。

《中国都市圈发展报告2018》认为,全国共有34个这样的都市圈,武汉都市圈正当其中。

识别的维度很多。但有一个最诚实,而且不会撒谎的识别维度,是城市夜晚的灯光。

灿若繁星,点缀出城市发展之美,更为重要的是,城市的底牌也一览无余。

可以明显看出,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几乎连绵成片,大武汉紧追其后。

与经济实力惊人一致——珠三角亮度最深,长三角范围最广。

这些都市圈,还分为成熟型、发展型、培育型三个层级。

能级最高的,成熟型都市圈,是经济总量大、城镇高度密集、联系紧密的都市连绵区。

只有六个,上海都市圈、南京都市圈、杭州都市圈、宁波都市圈、广州都市圈、深圳都市圈。

武汉位于第二层级——那些具备爆发式成长的黑马股,往往会出现这样的发展型都市圈中。

null

3

看透这一切,大武汉忍不住笑了!

雄心勃勃地,今年5月7日,武汉在光谷喊出了三个跨越——

推动城市人口从1000万向2000万跨越;

推动GDP从1万亿向2万亿跨越;

推动武汉从中部中心城市向国家中心城市和世界亮点城市跨越。

问题在于,东西南北中,武汉往哪里跨越?

最新城市空间格局中,武汉由“1个主城+6大新城组群”,走向“1个主城+3个副城+3个新城组群”。

一个主城,即三环以内的中心城,将打造成国家中心城市的现代服务业核心功能承载区。

3个副城,光谷,沌口,临空港,分别承载科技创新中心、先进制造中心、综合交通枢纽战略功能。

东部、南部、西部三个新城组群,则是城镇化发展拓展空间,以及吴家山、蔡甸、纸坊、阳逻等新城中心。

“1+3+3”布局中,光谷副城当仁不让,排名第一,仅次于主城。

光谷之于武汉,就如同中关村之于北京,各产业集群持续发力、后劲十足,现代服务业将海量聚集。

总之,未来光谷,将牛到没朋友。

null

4

武汉都市圈最大的扩张方向,在光谷。

31年来,光谷始终充满活力,孕育了6万多家企业,41家上市公司,吸引了50多家企业总部。

在168个国家高新区中,光谷排名第六,是全国10家重点建设的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之一。

目前,光谷已形成五大千亿级主导产业,包括光电子信息、生命健康、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高技术服务。

同时,集成电路和新型显示、数字经济两大新兴领域,也在光谷蓬勃发展。

光谷之实力在光,更在谷。

最稀罕的,光谷不仅有创新基因,更有创业传统,在中国创新地理的版图上闪闪发光。

不断集聚创新资源,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这是一条具有光谷特色的创新驱动发展之路。

源源汇聚的人才、科技、产业资源,光谷从起步的24平方公里,扩张到518平方公里。

新都市圈发展战略下,光谷扩张势必再次加速,西边是主城,北边是化工区,已无一丝拓展可能。

众望所归,光谷东、光谷南再次站到了聚光灯下。

null

5

不过,当真以这种预期来审视两大板块,你会发现两者还有很大不同,各有千秋。

当新的光谷中心,东移至光谷中心城后,必须以更宏大的视野,来重新审视光谷东。

用都市圈的眼光来看,那是紧邻光谷的鄂州西部——红莲湖、梧桐湖新区和葛店开发区。

从光谷方向看,这更像是为武汉未来科技城、光谷生物城、中华科技园,预留的产业拓展方向。

这两个产业板块之间的空白区间,仅剩最后一公里,只需要足够的耐心和等待。

梧桐湖新城占地53平方公里,位于梁子湖、梧桐湖和保安湖三湖交界处,20分钟可达光谷中心城,妥妥的生态后花园。

光谷在此斥资300亿元,打造东湖高新科技创意园,重点引进高科技、文化创意、大健康和生态农业,已入驻企业70多家。

华中师范大学梁子湖校区、武汉理工大学华夏学院、华中科技大学国际学院、中国科学院武汉分院等高校、科研机构先期入驻。

从梧桐湖新城的角度看,惟一不足的,是光谷产业的溢出效应,还来的不够猛烈。

null

6

再看光谷南,其拓展方向主要是汤逊湖以南的江夏区域,紧邻光谷光电产业园和武汉东湖综合保税区。

新都市圈视野下,产业发展决定人口流向,决定区域未来价值的,首先看产业布局。

光电产业园是光谷第一个千亿元产业园区,目前是光谷基础设施最完善、入驻率最高的国际科技产业园区。

园区包括22个子园区,汇聚企业1.7万多家,工业总产值占整个高新区的86%以上。

武汉东湖综合保税区享受保税区、出口加工区的相关优惠政策,汇聚了富士康、联想、中外运等一批巨无霸企业。

而规划中的光谷南大健康产业园,占地98.1平方公里,将聚焦生物医药、医疗器械规模制造,打造千亿级产业集群。

沿金龙大街,将自西向东分布三大产业区块——郑店大健康产业综合区、庙山医疗器械特色区、五里界健康养老特色区。

计划通过10年努力,引进100家规模以上大健康企业,带动5万人以上就业。

新老园区交替发力,光谷南的前景确实一片光明。

null

7

但,如果从居住或投资角度考量,当综合考虑交通、房价、配套等因素时,光谷东的优势似乎更明显。

与光谷南产业园遍地不同,光谷东有山有水,产业、生态自然融合,梁子湖、梧桐湖周边吸纳了大量都市精英。

作为光谷东拓首站,与光谷中心城相距20分钟车程,规划中的地铁19号线贯通,让梧桐湖新城想不热都难。

教育资源上,已经引入华师附属梧桐湖学校、附属高中,华中师范大学梁子湖校区等多所大学落户。

房价方面,与光谷南普遍超过10000元/平米相比,光谷东还是价值洼地,梧桐湖新城仅在6500元/平米左右。

更大的优势,是不限购,外来人才落户首选。其投资价值,也引得浙江炒房团频频光顾。

你若盛开,蝴蝶自来。

休闲度假、科技研发、生态宜居……高知新城的魅力,已吸引联投、碧桂园、恒大、华发、康桥、合景泰富等品牌房企纷纷入驻。

有人认为,

光谷东PK光谷南,两强相争,各有千秋,谁笑到最后,尚待时间来检验。

null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