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世界没有那么爽的事

领英发布的“第一份工作趋势洞察”显示,70后的第一份工作平均超过4年才换,80后则是3年半,而90后骤减到19个月,95后更是仅仅在职平均7个月就选择辞职。

的确,社会发展带来工作机会的增多,是职业流动性增加的一大外因。而当我们拿起放大镜,去仔细观察这些“离去”,却发现不少年轻人辞职,只因受不了一时的小委屈。

网络曾流行一句话:“不要大声责骂年轻人,他们会立刻辞职的,但是你可以骂那些中年人,尤其是有房有车有娃的那些。”这话中了很多年轻人的下怀,又有点揶揄中年人的艰难。但仔细想想,这些已经有很多积累的中年人都这么艰难,而年轻人真可以那么潇洒吗?

面对工作和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委屈,有些人选择的不是面对和化解,而是逃避。问题是,世上有不受一丁点委屈的工作吗?有一生无忧无虑自由自在的生活吗?

面对委屈,选择什么样的态度,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有的人容得下委屈,将路越走越宽,因其胸怀襟度被委屈撑大;有的人受不得委屈,遇到一点不顺就选择逃避,看上去意气用事一时爽,但往往不错的开局反而日渐式微。

脆弱的人总是最先被打败。每当你遭受委屈,想要放弃的时候,请告诉自己,没有一份工作是容易的,没有一段人生是不曲折的。与其抱怨、不如奋进。

正如泰戈尔所言:世界以痛吻我,我报之以歌。

在文学写作中有一种说法叫“古老的敌意”,意指作家如果一生境遇太顺,沉湎于安逸生活,那么,他将很难创作出真正传世的伟大作品。正如写就《红楼梦》的曹雪芹,陷于困顿沦落之间,依然坚持“披阅十载,增删五次”,最终贡献出这样一部皇皇巨著。可以说,正是生前“生于繁华,终于沦落”的莫大困境和委屈,最终成就了他流芳百世的身后之名。

对于普通人来说,虽不会遭遇曹雪芹那种盛衰逆转式的极端命运,但日常生活从来就是制造各种委屈的高手,它所能提供的委屈品目繁杂、款式众多:比如努力被否定,辛苦得不到认可,隐忍之后换不来理解,一片真心不被接纳,默默付出没有成果……

我们要最大限度地理解别人,还要最大限度地理解别人对我们的不理解,这就是我们对理解的理解,始终都是这么理解的,这就叫理解万岁。

——《新论语》

null

曾国藩年轻时曾求学衡阳,同舍一名杨姓同窗,家中有权有势,读书时就对他百般刁难。曾国藩中举后,他更是大发雷霆,责难曾国藩的书案抢了他的好风水。当大家纷纷为曾国藩不平时,他却劝解众人,不要为这点小事再与之争论。

事实上,从年轻时开始,一直到后来取得那么大的成就,对胸怀的修炼,堪称曾国藩一生贯穿的课程。

易中天在《品人录》中说到项羽和刘邦时,曾讲过匹夫之勇和君子之勇:一言不合,拳脚相加,这是匹夫之勇。骤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这是君子之勇。

匹夫之勇可以逞一时之能,泄一时之愤,心里痛快了,面子风光了,但事情却搞砸了;君子之勇吞下了委屈,撑大了格局,忍了一时,却得了一世。

一个人越是成功,他所遭受的委屈也越多。正所谓,肚量是被委屈撑大的,胸怀是被岁月的炎凉、人世的沧桑血淋淋地撕裂出来的,伟大都是熬出来的。

“烧不死的鸟是凤凰”,这是华为人对待委屈和挫折的态度和挑选干部的准则。任正非说,没有一定的承受能力,今后如何能做大梁。其实一个人的命运,就掌握在自己手上。生活的评价会有误差,但绝不至于黑白颠倒,差之千里。人要有进取心,要努力,要做出贡献,同时也要有满足感。自己的力量发挥到最大,就应对人生无愧无悔。

太平洋建设创始人严介和:吃得苦中苦,仅为人中人;受得屈中屈,方为人上人。

一定程度上,面对委屈的姿态,就是一个人行走世界的基本步态;对委屈的消化能力,决定了一个人“看世界”的襟度,也就决定了一个人会有什么样的人生。

每个人活在世上都要承担属于自己的那份苦和难,没有谁比谁更容易。既然委屈是人生旅途上如影随形的种种难关,那么,面对委屈就不要选择逃避,而是以勇敢与微笑去面对;不要选择认命与沉沦,而是不屈、沉着以进取。

大成在胸怀,小成在德才。世界有多大,看你受得住多少委屈;人生有多精彩,看你有多大格局。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