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是专业的!这个医生参加过北京奥运会

“他们大概是,抱着一种很想打赢我的心态吧。”面对很多人的网球“约战”,张旭显得云淡风轻,“毕竟他们想

“他们大概是,抱着一种很想打赢我的心态吧。”面对很多人的网球“约战”,张旭显得云淡风轻,“毕竟他们想提高网球水平,一个好的球友必不可少。”

这位被很多人“盯上”的球友,并不是专业网球运动员,而是一名医生。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下称北京胸科医院)放疗科主任张旭大学起开始接触网球运动。从网球业余选手,到网球裁判,张旭甚至作为中国裁判员代表,站到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赛场。

孤独的网球运动

从大学拾起球拍开始,张旭的网球之路就是孤独的。平心而论,相较于其他球类运动,网球门槛较高:入门难、进步难、进阶难……所以,张旭学习网球的时候,同行之人非常少。从图书馆翻阅资料,到操场上对墙练习,张旭都是一个人在学习。直到后来找到一名教练带教,张旭才算是找到同伴。

因为学习网球的人太少,对于张旭来说,网球的孤独还体现在找不到合适球友。

为寻找球友,张旭开始报名参加北京市业余网球比赛,以球会友。在一次次的比赛中,张旭的球技也在悄悄超越其他人。

在原北京市卫生局组织的一场网球比赛中,张旭代表北京胸科医院参赛。从早上8点到下午6点,从单打到双打,对手从普通医生到专业运动员,张旭已然成为北京胸科医院网球选手中的“扛把子”。

后来的张旭不再孤独。长期的网球运动,让他找到了一群合拍的球友。也因为网球,张旭打开了自己在美国的交际圈。

2009年,张旭被北京胸科医院安排作为访问学者去美国MD安德森肿瘤中心访问学习。在一次偶然的网球对打后,周围人被张旭的球技折服。渐渐地,开始有更多人主动约张旭打球。

走上奥运场

张旭对网球的热爱并没有止步于此。他想站到真正的赛场上,近距离接触艾米莉·毛瑞斯莫、罗杰·费德勒、拉菲尔·纳达尔等知名网球运动员。这个愿望,终于在他后来的网球裁判员生涯中一步步实现了。

张旭与艾米莉·毛瑞斯莫合影

凭借出色的外语能力以及网球运动经验,张旭的裁判员之路相对平坦:1999年拿到北京市三级裁判员证书,成为一名网球裁判员;2001年成为国家级网球裁判员;2003年成为国际级白牌裁判员。当时,国内国际级网球裁判员只有不到20人。

此后,张旭作为裁判员活跃在各大赛场上:卡塔尔公开赛、迪拜冠军赛、澳门东亚运动会、温布尔顿网球比赛、东亚运动会、多哈亚运会……

2016年卡塔尔公开赛,张旭任中央场远边线司线员

2008年英国温布尔顿网球公开赛预选赛,张旭任端线司线员

2010年10月国际网联巡回赛上海站男子双打决赛,张旭任主裁判

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这一年也是张旭裁判工作的巅峰期。为迎接北京奥运会,国际网联在全世界选拔出120名网球裁判员,张旭就是其中之一。随着奥运比赛的推进,与赛场上运动员互相PK同步的是,网球裁判员也在经历层层筛选,人数逐渐减少。张旭坚持到了奥运比赛的最后一场,成为男子单打决赛的场上司线员。

男子单打决赛中,张旭在场上司线员中间位置

医生还是裁判员?

即便参加的比赛越来越多,张旭依然保持着医生和裁判员身份之间的平衡。

在中国,从事放疗工作的医生,每年都有1个多月的假期,再加上工龄假,张旭几乎把所有休假时间全放在了网球裁判工作上。

但天平终究会向医生身份倾斜。外出学习、科室管理、学术研究……张旭的医疗工作越来越多。

而按照国际网联的规定,裁判员每年必须参加不少于25场比赛。

医院工作和裁判工作发生了冲突。张旭却并未纠结,他始终觉得,患者的痊愈能给他带来更多感动。

2011年,张旭向国际网联递交辞职信,从此告别网球裁判事业。

谈起放弃网球裁判工作,张旭会流露出些许不舍,看到电视转播的网球比赛,他仍会心动。

毕竟看到患者的治疗取得阶段性胜利时,能给他带来更多成就感。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