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久香|做父母的“父母”

★2019|07|15 总第821期 胡久香,乡镇教师,一名语文老师,在阅读和作文教学中,偶有写一点

胡久香,乡镇教师,一名语文老师,在阅读和作文教学中,偶有写一点东西的冲动。

做父母的“父母”

文|胡久香

“你妈妈非要我种黑豆。”“你妈妈把你们买的吃的东西都收起来了。”“你伯伯把我种的菜浇死了”“我想把玉米棒送人做人情,你伯伯不同意。”不知从何时开始,我一回到父母家,伯伯(我们当地人对父亲的称呼)妈妈就向我告对方的状。

起初我煞有介事,认真听取,仔细调查,小心取证,俨然一副老师对待告状的学生的样子,结果不但没有解决问题,反而激化了矛盾。渐渐我摸出点门道,无需辨明对错,只求消解各自的火气,我的任务就是做个“灭火器”。

和稀泥,打太极,插科打诨,转移话题,什么招数都用。我这个“灭火器”渐入佳境,多数都能有大团圆结局。一日看着父母争着向我诉说,脑海中忽然闪现我们小时候向伯伯妈妈告状的情景,“妈妈,哥哥打我”“伯伯,弟弟弄坏了我铅笔盒”“妈妈,姐姐不带我玩”而伯伯妈妈总是抚摸着我们的头,说“乖,别哭!听话啊,等会我说他。”爸妈的抚摸有特效,什么都能治愈,我们破涕为笑,乐滋滋的继续玩。

想到这,仿佛三春暖阳照在我的身上,幸福感和自豪感油然而生,感觉自己仿佛做了父母的父母似的。

母亲在摇曳的灯光下为我们缝衣做鞋的身影,小时候骑在父亲肩上的画面,父母牵着我们逛街的情形,父母送我们上学时叮嘱的话语,父母看到我们进步时的笑容……仿佛都在昨天,可现在父母老了,走不动了,我们操心过他们的生活起居吗?我们陪过他们做他们喜欢的事吗,就像小时候他们陪我们玩一样?我们教过或鼓励过他们学习新的东西吗?反躬自问,心生恓惶,好在东隅已逝,桑榆非晚,从现在起,换我们来操心他们的衣食住行,守护父母。

节俭惯了的他们,舍不得吃水果,喝牛奶,一日三餐有米饭和猪肉就阿弥陀佛了,我们有责任向他们讲解吃水果和喝牛奶的好处,讲营养均衡的重要,就像小时候父母教我们用筷子,系鞋带一样。我们还要像年轻时的父母一样有足够的耐心,并切实督促到位。我有一位同事,定期买牛奶和水果回家,每天打电话询问父母有没有喝牛奶吃水果。

我们不仅仅是顺从父母,还要“管教”父母,像小时候父母管教我们一样。贫穷岁月留下的习惯,他们是一时无法改掉的。什么好东西都要留着,以待来客时招待客人或做人情,以致发霉。喜欢吃咸菜,过年喜欢腌鱼,腌肉,来年四五月都有腌鱼、腌肉,直到发黄都舍不得扔,还有有异味的菜,过了保质期的食物都舍不得扔,特别是发霉的黄豆或花生米,洗洗晒干又炒着吃……这些不好的习惯,我们要想方设计说服他们改掉。必要时,可以态度强硬,或直接倒掉。

曾看过一篇小说,写的是一个儿子为了怕别人说自己混得不好,不孝顺,硬是逼着父亲放弃干农活,整天穿着体体面面,“热了坐南墙根儿冷了坐北墙根儿,叫人都看着多好,娃娃孙子脸上也都跟着光彩。”(袁省梅《南墙根儿北墙根儿》)当时很有感触,觉得这不是真正的孝顺。我们应该让父母做他们乐意做的事,老有寄托,老有所乐。陪母亲聊聊家长里短,说说村子里发生的新鲜事。耐心听父亲絮絮叨叨的叙说电视上看到的新闻,和他谈论谈论电视剧的剧情,话话桑麻。我们常常说要关心孩子的兴趣爱好,可有几个子女会关注耄耋父母的喜好。尤其是像我的没有读过书的农民父母,他们一辈子最自豪的事,就是种得一手好菜,干得一手漂亮的农活。当他们眼神不好,我们嫌弃他们洗不干净菜,刷不了碗,责怪他们头发落入菜碗,我们有没有发现他们眼里的光亮慢慢暗淡,“人老了,不中用了”他们心中的哀叹,我们有没有听到。我们自以为是的认为他们精神不济,是因为老了,归于平淡了。可当我开荒种地,向母亲询问如何插红薯时,我分明看到了母亲眼中的亮光,她兴奋的给我做示范,一边比划,一边滔滔不绝的说着种红薯的注意事项。平时我们相聚一堂兴高采烈的交谈时,她总是坐在一旁,默默无言,然后趁儿女们谈兴正浓,谁也没注意她时,落寞的缩到房间,眯着眼半睡半醒的独坐着。这种反差,难道不让我们反思吗?

人的生活圈子如果越来越狭窄,那么他们就会感觉被社会抛弃,就会愈发封闭自己。我们的父母会因不会打开数字电视机,而默默独坐;会因不会打电话以致走失后无法联系家人;会因不会使用微波炉等而感觉自己百无一用;会因不会使用移动支付而被拒买……我们要教他们打电话,打手机,甚至微信,QQ,只要他们愿意学,我们乐于看见农村八十岁的老太太加你微信,九十岁的老大爷逛商场刷支付宝。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论语为政第二》)孔子认为尽孝,最不容易的就是对父母和颜悦色,所以我们对父母要有足够的耐心,要发自内心的谦和恭敬,不给父母甩脸色。这才算真正做了父母的父母。

美国哲学家弗罗姆认为孩子和父母之间的爱分为四个阶段:被父母爱——爱父母——创造爱 ——做自己的父母。我认为还有第五个阶段,就是做父母的父母。朋友,从此刻起关注父母的生活起居,关注父母的喜怒哀乐,像对自己的孩子一样守护他们。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