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女性“生存”法则:不婚不孕

近日,微博热搜一则#孕期遭辞退并被索赔13万元#的新闻引发一片哗然。新闻中这位已工作五年的职员李女士

近日,微博热搜一则#孕期遭辞退并被索赔13万元#的新闻引发一片哗然。新闻中这位已工作五年的职员李女士,经历了先是在孕期被企业强行调岗,拒绝调岗后,又被公司取消一切工作并发放消极怠工警告通知,最终遭辞退和索赔13万元的待遇。

网友表示:

“还要生二胎吗?法律保护不了的那种。”

“厉害了,孕妇被调去化工岗,不如问她打胎和工作选哪个?”

“女人真可怜 ,怀个孕不被公司重视,生完小孩当妈了公司又不要了。”

其实关于女性孕期和产假,在法律法规上并非毫无内容,我国在《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里就有详细的关于女职工产假时长和生育经贴的支付标准。

然而,虽然有这些明文规定,类似于“孕期被辞”、“产假放水”、“性别歧视”等一系列问题还是层出不穷,屡屡引发关注。顶着半边天的新时代“妇女”们在当今职场中正在面临着哪些问题呢?

01依旧存在的性别歧视

虽然我国《妇女权益保障法》和《就业促进法》中有明确关于各单位在录用职工时,不得以性别为由拒绝录用妇女或者提高对妇女的录用标准规定,但这些“此地无银三百两”的法条又恰巧说明了职场性别歧视存在的普遍性:

2019上半年,中国女性平均月薪酬为7245 元,薪酬均值为男性的77%;

全国妇联研究所对全国的女大学生进行了调研,高达86.6% 的女大学生受到一种或多种就业歧视;

而据智联招聘《2019 中国职场女性现状调查报告》显示,女性因“性别歧视”导致的晋升受阻比例更是男性的10.6 倍……

“很多企业都不想招女生了。”

认识的好几个HR都在朋友群里聊这件事:

“公司的招聘启事上,虽然绝对不会标注引起争议的‘男生优先’,但实际上收到简历后,直接按性别筛,女生的很多都不看,尤其是25岁以上的女生——感觉她们不是在生一胎的路上,就是在生二胎的路上。”

“公司还是会招女生,但给女生的薪资会比男生低,特别是接近育龄的女生,底薪会想尽办法一降再降,不然就要白白承担女员工生育期间几年的薪资,这可是公司很大的一笔开销啊。”

在一些公司,即使是男女竞争同一个岗位,男性的性别也成为一则默认加分项。除非女性应聘者具备碾压性优势。

还有的公司,则索性通过缩减女性员工比例调整人才结构,对于公司内有怀孕可能的女性,不再提供晋升机会,以省去管理层动荡的后顾之忧。

而另一类虽然已经没有生育需求,但却长时间脱离职场,心怀《我的前半生》里“罗子君”和《我们都要好好的》中“寻找”的幻想,想要重头开始新生活的女性们更是很难再踏入职场这个瞬息万变的修罗场。

02“不敢嫁,不敢生”的现实

根据国家统计局和民政部的数据显示:近5年来全国结婚率呈“五连降”趋势——从2013年的9.9‰,2014年的9.6‰,2015年的9‰,2016年的8.3‰,2017年的7.7‰,到2018年只有7.2‰。

而与结婚率有着密切联系的生育率更是呈现出陡崖式下降趋势:根据2018年出生人口推算,中国目前的生育率大概在1.46左右——也就是平均每个妇女生1.46个小孩,远远不到2.1左右的更替水平。

低生育率现象在一线城市和高学历人群中又尤为凸显——在全球同类别超级城市生育率对比中:北京以0.71的城市生育率,0.79的本科以上女性生育率和1.18的国家生育率“垫底”。

单从女性角度来看:低结婚率,低生育率的背后既有当代女性独立意识的形成、职场观念的转变,同时还隐含着大城市高压力高强度工作、高成本生活,“生子or升职”的艰难选择。人们在这种现实压力和个人价值实现的双重要求下不得不牺牲一些个人生活,以获得职场“座位”保留的票券。

一位网友说:她的同事怀孕之前月薪1万多,生完孩子回来,岗位已经找到替代人员,且工作能力远强于她。之后她几经调动月薪变成了5000多。目睹这一切的她,完全不敢生孩子了,怕被边缘化。

还有网友说,她的部门要提拔一个总监,她和另一个男生都是候选人,她业绩更好一点。老板找她谈话,假装不经意地问她,有没有这两年生孩子的打算。

她瞬间秒懂:只要自己说“有”,升职这件事就与她无关了。所以她当场表态,三年之内坚决不生!隔壁部门有个女生为了升职加薪甚至直接跟老板保证,自己是不婚主义,不结婚,不生小孩。

03企业也很无奈

企业是逐利的,不愿意养闲人。这一点无可非议。婚育情况作为企业招聘隐性条款,从企业自身最优化运营的角度来看似乎也有理可讲:

根据劳动法,一旦怀孕是不能被辞退的。而生产完之后还有哺乳假。虽然产假期间的薪资成本并不高,但长时间的岗位人员空缺还不能辞带来了一系列的隐性成本:如果提前招一个人员备份,企业需要花费岗位1.5倍以上薪酬成本支出和两倍编制占用,岗位负责人不稳带来的效率损耗,产假回来人员冗余的都是问题。

从人性角度来说,结婚生子是绝大部分女性的必经之路,也是公司对员工应有的福利和社会责任。但从公司协作和考核角度来看,女性一旦怀孕之后,很大程度上难以承担大体力、高强度、高压力的工作,而生产完之后,再回到原本的职位,也需经历一个较为长期的再适应过程。

所以,出于企业利益最大考虑:未婚未育型女性会被判定为有一定风险,已婚未育的则更是高危人群。二胎的全面放开和产假延长的组合拳让这一风险更是显著放大,很多企业在重要岗位上,越发不愿招收女性。

04囚徒困境

如果说为了逐利却不愿意承担社会责任和肩负员工福利的行为让人诟病的话,其实不大愿意招收育龄女员工也“事出有因”——近年来,隐瞒婚育,刚上岗就休产假,修完产假即离职的行为促使了很多企业在招收女性员工时越来越谨小慎微。

“越是福利待遇好的公司,‘碰瓷’的收益越大,遭受得多了也就越发有所顾忌。”这种顾忌的外在表现形式就是女性在职场进一步受到歧视,而女性在不被信任的环境中,寻找所谓出路,只能越来越倾向于采取短期策略,最终导致双方陷入一种恶性循环。

有报道显示:自从广东生育鼓励政策越来越“大方”之后,女性入职一年内怀孕的比例明显增多了,刚混个脸熟就肚子快速隆起然后就去请产假了。甚至还有未婚身份进来,先怀孕再结婚的。HR也难以分辨适龄女性里哪些是有意“碰瓷”的,为了最大化规避风险,只好一棍子全部打死。

05那该怎么办

其实这个话题并非男权女权的战场,更不是老板和雇员的战场。想要根治这个问题,简单粗暴来讲——得有人掏钱。

对比高福利国家澳大利亚,澳洲女性拥有政府提供的生育补贴,第一胎补贴2199.83澳币(约1.1W人民币),之后的每一胎都可领取1100.55澳币(至多,约6,000人民币)。

同时,澳洲女性怀孕还享受长达18周的Paid Parental Leave,领取来自社会福利部合计约1.3W澳币(约6W人民币)的补贴。之后还有如疫苗接种补助、托儿费补助、家庭税务补助A、每周牛奶金等其他各种补助。同时,为了更好地照顾产妇和新生儿,澳洲的奶爸们也有Parental Leave,还能领取2周的补贴金(Dad and Partner Pay)。

羡慕归羡慕,由于国情不同,中外各国和各公司的福利情况无法做出绝对对比——像澳洲的生育福利和苹果等公司的员工福利在中国现在没有,短期内的未来也不会有。很多小型企业连员工的基本福利都保障不了,更多个体关照性的想法基本更是奢求。

政府保护女性权益,出台福利政策没错,但目前“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无法交洽的现实让抬高女性福利,强制企业分担,但企业又难以分担最后形成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的状况。

有网友表示:“如果企业有怀孕女员工的,用出生证来换取抵税资格,生孩子的女员工越多,税优政策力度越大。到时候老板自己都会关切地问女员工:你都26了怎么还不生孩子?你结婚两年了是可以考虑起来了哦。”

所以,女性福利问题要想解决,需要三方协同,更需要时间。政府在法律法规上的不断完善,监管加强,给予企业红利为之减负是大前提,企业自身不断提高员工福利保障和社会责任意识是关键点,女性职业素养和个人品质则是有力支持。

06提升自己才能永不出局

央视财经频道曾播出一档名为《遇见大咖》的节目,其中有一期刘强东在突然听到自己集团女高管怀孕消息时的真实反应,恰好说明了很多企业主的想法——就算是身居高位到了副总裁级别,在向大老板报告自己怀孕的消息时,也在尽量表达自己的难处,谨小慎微看着脸色说话。

改变不了外在环境,作为职业女性,提高自身生存能力,才是最靠谱和可实现的保障,才能永不出局。

日本女医生吉田穗波就是这样一个不断提升自己的代表:在陆续生了5个孩子、全职工作的同时,到哈佛留学两年,还出了本书。

对于吉田穗波而言,“工作”、“留学”、“儿女成群”是她的三大人生追求。

2004年,从名古屋大学研究所博士毕业后即在东京银座的妇幼综合诊所任妇产科医师的她,工作十分忙碌。大女儿一岁时因肺炎引发气喘,让吉田穗波在疲于应付的同时,也萌生了改变现状的想法。

在大女儿两岁,老二只有两个月的时候她开始计划去哈佛读书。虽然此时,上班时间朝九晚五,通勤时间大于三小时,每天还有相当繁琐的家务。但从准备考试到考取哈佛,吉田穗波只花了半年时间,期间还怀上了第三胎。

2008年,吉田穗波带着三岁、一岁和一个半月大的三个女儿,和先生一同前往波士顿。两年后吉田穗波取得哈佛学位,第四个孩子也在期间诞生。

2012年,吉田穗波如愿成为日本国立保健医疗科学院健康研究部的主任研究官,并发表著作:《就因为没时间,才什么都能办到》。此时,她的第五个孩子出生了。

用吉田穗波自己的话来说:“平衡事业和家庭是非常困难的。所以,很多人会选择留学结束再生孩子,或者孩子大点再去留学。但我的选择是——同时做,比如,准备留学和生第三胎时间完全重合,没考虑先做哪个,而是两件一起搞定。

因为,人生只有一次。一件一件按顺序来,不够实现那么多理想。很多女性都在生了孩子后变得很忙,曾经的梦想也会因为‘没时间’而被无限顺延。但若想改变现状,只能不断提高效率,并积极充实自己。

的确,在这样一个“终身学习”、“铁饭碗”一说早已成为过去式的社会中,时刻保持敏感嗅觉,洞悉变化,与时俱进,不断丰富完善知识体系,强化技能才是加强自身职场竞争力的有力砝码,才更有左手事业,右手家庭兼得的可能性。

在世界变得更美好之前,我们要先把自己变得更强大。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