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宝石优化处理

蓝宝石优化处理 天然蓝宝石产量稀少,难以满足市场需求,且优质蓝宝石更是难得,价格昂贵,因此出现了市场

蓝宝石优化处理

天然蓝宝石产量稀少,难以满足市场需求,且优质蓝宝石更是难得,价格昂贵,因此出现了市场上大量蓝宝石优化处理,人们对优化处理蓝宝石给予较大的关注。

蓝宝石的矿物名称为刚玉,化学成分为Al2O3,主要有微量元素Fe和Ti致色,铬、钒、镍钴等元素可以改变蓝宝石的颜色,个别产地解理比较发育,有时具有星光效应,天然宝石的价格一直遥不可及,市场上开始出现大量的优化处理宝石存在,以满足市场需求。

热处理

热处理是改善蓝宝石最常用的方法。不同温度下蓝宝石致色元素价态会发生变化。热处理通过改变温度条件来控制致色元素的价态,进而改善蓝宝石的质量(包括颜色增强、排除杂色调、产生星光效应等)。

鉴定特征

目前热处理技术已经得到了市场的认可。因为热处理红、蓝宝石非常普遍,缺乏典型的鉴定特征,且热处理过程类似于自然发生的过程。但还是可以通过相应的宝石学测试手段找到蛛丝马迹。图下(角状色带模糊)

(1)颜色:可能会出现颜色不均匀,原色带的颜色、清晰度也会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变。

热处理蓝宝石内部包裹体与晶体发生反应,其周围出现蓝色

(2)表面特征:表面因高温部分熔融通常会产生一些凹坑和麻点,但抛光可以去除。

(3)内部特征:

①固态包裹体可能会发生高温溶解,进而出现一些细小的斑状、点状、丝状等形态;

②部分固态包裹体周围出现片状、环状应力裂纹;

③流体包裹体可能会胀裂,流入破裂所新产生的裂隙中。

(4)发光性及光谱特征:某些经过热处理的蓝宝石在短波紫外光下显示弱蓝/绿色荧光;部分蓝宝石在分光镜下缺失纯蓝色吸收带(一般为450nm)。

扩散处理

扩散处理可分为表面扩散和体扩散。

表面扩散处理

表面扩散处理是对传统热处理法的改进,在高温条件下加入致色化合物,以改善宝石颜色。

目前常用的渗色剂主要为Fe2+和Ti3+两种离子,但由于扩散作用进行的缓慢,致色元素无法深度扩散进入宝石致色,仅局限于表面,产生一个很薄的颜色层。

鉴定特征

(1)颜色:外观颜色常呈艳蓝色、紫蓝色。颜色聚集在蓝宝石刻面、棱及腰围处,分布不均匀(通过油浸观察更明显)。

(2)表面特征:蓝宝石表面可能显示热蚀凹坑等典型的高温特征。

(3)内部特征:可能会出现色带扩散、模糊,固态包裹体局部熔融,液态包体胀裂等高温特征。

体扩散处理

在高温条件下将轻元素(如Be元素)由外部扩散至蓝宝石中处理后的渗色层厚度较大,有时可穿透整颗宝石。

鉴定特征

表面扩散处理出现的颜色聚集以及高温特征均有可能出现在体扩散处理中。

但由于体扩散的颜色渗透更深,有时通过浸油和放大观察还无法找到处理特征,需要借助更精密的仪器设备。

充填处理

充填处理主要是在氧化加热的情况下将一些物质(如有机玻璃)充填在蓝宝石的裂隙和裂缝中以掩盖这些瑕疵,改善其精度和透明度,同时增强其颜色。

鉴定特征

主要是通过充填物质和蓝宝石之间存在的物性差异来进行鉴定

(1)光泽:充填部分光泽和蓝宝石主体有差异。

(2)外部特征:充填物不够稳定,容易脱落,进而使宝石出现残缺。

(3)内部特征:内部常有各种形状的充填物特征,伴有扁平状残留气泡,以及彩色闪光。

钴玻璃充填蓝宝石中不均匀网状颜色分布及气泡

染色处理

染色处理是将颜色比较浅、裂隙较发育的劣质蓝宝石放置在有色溶液中通过浸泡、加热使其染上颜色,进而提高其颜色质量的优化处理方法。

鉴定特征

主要是通过染色的不均匀来进行鉴定

(1)颜色:经染色处理的蓝宝石颜色具有不均匀性。裂隙处通常因染色剂聚集而颜色较深,而裂隙不发育的地方通常颜色较浅或未染上颜色。

(2)外部特征:宝石表面封蜡破坏后,有机染色剂浸出,用丙酮或酒精棉球擦拭会掉色。

(3)发光性和光谱特征:由于染料的存在,可能引起异常的荧光和红外光谱。

染色蓝宝石颜色聚集特征

目前,对蓝宝石进行优化处理已成为业内常用的手段,在当前全球蓝宝石市场中,超过一半的蓝宝石都经过了一定的优化处理。

优化处理使现有的天然宝石资源得到更好地利用,但也可能导致一些宝石的稳定性下降,并影响宝石的价值。消费者在购买是还需要仔细确认,建议开具一份专业权威的蓝宝石鉴定证书。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