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国际化都市!到处都是外国人的长安,有多国际化?

导读:古代国际化都市!到处都是外国人的长安,有多国际化?

在人类历史的漫长星河中,不乏各种国际化的大城市。其中,我们比较熟悉的就是罗马了,罗马又称为“永恒之城”,再譬如我们可能未曾听闻过的伊斯法罕——“天下之半”。这些城市都可以说是当时国际化标准的大都市。在这些城市最繁荣昌盛的时期,有着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也可以说是云集世界的大城市。在这些城市,当地文化与世界文明在这里相互碰撞,衍生出一种文明的雍容气度。

null

中国曾经也有过一个这么具有国际范儿的大都市,那正是王维笔下“万国衣冠拜冕旒”的长安城。唐代的长安城不仅在《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里有着一个帅气的英文名:Kumdan(库姆单)。还曾有过无数非本国籍的外国文武官。其中大家比较熟悉的当属来自铁勒的契新何力,以及来自日本的仲麻吕,还有来自高句丽的高仙芝。

在《长安十二时辰》里,更是在满大街都能遇到来自各地的老外。其中数量最多的还当属当时的突厥人。在贞观年,突厥人被唐平定,依照唐太宗的旨意,将投降的突厥人迁入唐朝。其中《唐会要》就记载,当时在长安定家的突厥人就将近一万家。这个数字可能现在看来不是很庞大,但是在当时这可不是个小数目,就连唐玄宗天宝元年时期,长安也就三十几万户人。因此,突厥人占比可谓相当高。这种迁异族入本族的做法也可看做是唐朝对外族人“怀柔”的开源。

null

回纥人(现维吾尔族人)入唐的年份相对其他种族的人要晚,回纥人入唐主要是在安史之乱之后,回纥可汗跟随郭子仪平定叛乱。叶护太子更是在“光复长安”这一行动中立了伟功,被授予诸侯位,因此回纥人才开始在长安定居。

其实这都不算什么,更有一国之部都迁到长安的情况,久居之后 以部落名为族内姓氏,如尉迟氏,这就是南北朝时期的北方鲜卑族,他们最迟在北魏时期就进入中原地带。在《宋高僧传》中就有过记载:尉迟之先与后魏同起,如中华之诸侯国,如华则以部为姓氏。

在周隋时期,更是有不少的尉迟族人享受了高官俸禄的待遇,其中比较出名的就是大司马尉迟桐以及隋太保尉迟刚。此后,尉迟族人逐渐汉化,有的流寓在长安,并在此定居。

到了唐朝,被大部分人熟知的尉迟敬德以及唐玄奘的高徒窥基法师,要是追溯他们的先祖,大多都是来源于此。

null

疏勒裴氏,这支部落原本在突厥的控制下,由于唐评定突厥后,他们得以解放。疏勒裴氏的国王自号阿摩支。当时的阿摩支派了几个族人潜入唐长安,见到长安的繁华,便在长安定居。唐德宗的手下名将——裴玢,就是疏勒裴氏人。

还有一族叫做龟兹白氏的氏族,因在隋唐时期龟兹深受皇族喜爱,而龟兹白氏的人作曲能力高超,一直侍奉着贵族,到了唐高宗时期,他们一族人在宫廷侍奉,因而其族人也在长安城有一席之地。而平定安史之乱的白孝德将军就是龟兹族人。

不过要输说到在长安城的这些外国人里,最能引领一时的,还得数粟特人,这支人种是欧罗马人种中的伊朗人种,其中粟特人以昭武九姓最为闻名,而所谓昭武九姓,在《唐书》中有记载,但是或许和真实情况有点出入。昭武九姓早期主要是从事国际贸易的商人,他们以自己的部落为姓,以时刻警示自己不能忘本,而他们的身影经常活跃在丝绸之路上。他们一族精通经商之道,历史上对他们的评价是“利所在,无不至”,因而他们也常常被唐朝亲自委托作为对外贸易的代理人,他们也因经商闻名欧亚。

null

他们常常在路上运输丝绸以及各类珍宝,经常将东方的丝绸运输至西方,再将西方的各色珍宝运往东方。粟特人的商业活动包括丝绸、珠宝、珍玩、牲畜、奴隶、举息等,几乎覆盖了一切重要市场领域,确已控制了丝路贸易的命脉。如今的碎叶城(也称阿克贝西姆遗迹)被鉴定为当时的粟特人建筑。或许这就能解释,为什么李白出身在富商家中,因为不是富商在碎叶城根本混不下去。

虽然粟特人给唐朝带来了无数的财富,但是将唐朝由盛到衰进行扭转的罪魁祸首:安禄山、史思明也都是粟特人。可以说唐朝的盛归粟特人,败也归粟特人。

笔名:麦风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