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水青山守护者 | 于海俊:殉职火场的兴安之子

于海俊:殉职火场的兴安之子 孙勇 赵佳佳 李英 6月19日23时30分,内蒙古自治区根河林业局副局长

于海俊:殉职火场的兴安之子

孙勇 赵佳佳 李英

6月19日23时30分,内蒙古自治区根河林业局副局长于海俊,在扑救森林雷电火灾中,不幸因公牺牲,享年56岁。

这是于海俊在讲解林班地图

是什么样的绿色情怀,让他身先士卒、不惜牺牲生命守护这片林海?

是什么样的一种执著坚守,让他32年如一日扎根林海深处,在兴安大地上奋力追寻绿色梦想?

又是什么样的人生轨迹,在为他送别时,让千百亲友同事、甚至普通路人潸然落泪,更有无数网友在各种新闻和社交平台上同声悲挽?

沿着于海俊走过的路,本报记者踏上征程、寻找答案。

身先士卒 事不避难

用血肉之躯鏖战火魔

6月下旬以来,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各地普遍高温干旱,持续少雨且雷电频发,雷电火烽烟四起。6月19日15时07分,根河林业局护林防火管理处再次接到航空护林局火情报告——上央格气林场47沟附近有烟点。

15时15分,于海俊带领60名专业扑火队员紧急奔赴起火点。由于火场内偃松倒木较多、腐殖层厚,山火已发展成树冠火。根据火场形势,于海俊制定了“一点突破,两翼推进”的扑火作战方案,全力组织扑救。

20时20分,经过全体指战员的奋力扑救,火场实现合围。

此时,天已黑透,燃尽的草木灰四处飞散,火场上弥漫的焦煳气味炝人鼻息,一些倒木站杆上还有残留的星火。于海俊急切地希望在最短的时间内彻底清理好火场,确保不发生复燃,力争受灾面积不再扩大。

他一边查看地图,一边手持GPS定点坐标,查看火场面积和林木过火情况。护林防火管理处业务员邰德峰和电报员孙宝民拿着手电,一前一后跟在于海俊身边。

21时左右,正带领队伍在前方清理余火的护林防火管理处副主任郑晓强,突然听到对讲机内孙宝民的呼喊:“快来人!砸到人了!”

听到呼喊,郑晓强赶紧回头,和身边的扑火队员顺着喊声往回跑。跑到跟前看到,一根过火的站杆意外被风刮倒,砸中了正经过这里的于海俊。站杆长约10米,胸径约32厘米。郑晓强立即组织队员将站杆锯断后挪开,于海俊的一只眼镜镜片破碎,人处于休克状态,可他的手仍然紧紧地攥着GPS定位仪。

郑晓强赶紧联系指挥部,呼叫120急救车赶往距离火场最近的公路切入点。他和几名队员砍来碗口粗的树枝,拆下风力灭火机的背带,做成一个简易担架,几个人把于海俊抬上担架往山下送。

路上,于海俊渐渐苏醒过来。

“老郑,我这是怎么了?”“于局长,你没啥,就是被站杆刮倒了,破了点皮,马上到山下了,送你到医院包扎一下就行。”郑晓强说。

过了一会,于海俊突然说:“给我点水喝。”郑晓强不敢直接给他灌水,就把毛巾沾上水,慢慢擦拭他的嘴角。继续走了几百米,于海俊突然喊疼:“弟兄们停下来歇会儿吧,让我喘口气。”郑晓强告诉于海俊:“脚下有小河还有倒木,担架没有地方放,再坚持一会儿就到车上了……”于海俊“嗯”了一声没再继续说话。经过一个小时的颠簸,终于将于海俊送上了120急救车。

急救车呼啸走远,扑火队员们沉默着返回火场继续扑火战斗,他们默念着敬爱的于局长会安然无恙,他们期盼着尊敬的于老兄会平安归来。

6月19日,于海俊牺牲前在现场指挥扑火战斗

6月19日23时30分,于海俊带着他追寻绿色、描绘绿色、守护绿色的梦想沉沉“睡去”……

都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得知于海俊牺牲的噩耗,根河护林防火管理处一中队快速扑队员范纪东却哭得像个孩子:“我们痛失一位好领导、好战友、好大哥,送他下山的路上,我在心里一直默默为他祈祷,大家还清晰地记得他和我们一起风餐露宿、摸爬滚打,摔倒扶起开玩笑的样子……”

科学指挥 意志坚韧

彰显共产党员责任担当

回忆如断了线的珠子,凌乱的散落、跳跃,一桩桩、一件件重现在战友们的眼前。

这是于海俊研究探讨森林调查设计规划

2017年5月2日,毕拉河林业局北大河林场发生森林火灾,于海俊带队援外扑火。队员们经过紧张的扑救,等到休整时,一个个全躺在了火场外围,累得不想动弹。于海俊发起了脾气,他大声吼道:“所有参战人员马上转移到河边宿营!”河边距离火场远,又费体力,夜晚宿营,风大且冷。大家都不理解,可是从来没有看到过于副局长发这么大的脾气,只得不情愿地转移到河边宿营。到了后半夜,起风了,风向突变,林火飞蹿。第二天一早队员们重返火场时,发现原本想要宿营的地方早已被大火“吞噬”。队员们这才明白,于海俊为什么要发这么大的火了。大家都说,要不是听了于副局长的话,麻烦可就大了。于海俊听了,憨厚地一笑。

查看防灭火设备

2018年6月22日,内蒙古大兴安岭北部原始林区乌玛林业局伊木河林场发生森林火灾,23日凌晨,于海俊率领队伍乘坐直升机穿过原始森林直奔火场参与扑救。23日下午14时左右,队员们休整时,大家发现于海俊左脚的鞋怎么也脱不下来。原来,凌晨直升机抵达运兵现场时,大家为腾出乘坐空间合力移动机舱里的吊桶时,一个铁块掉落下来,重重地砸在于海俊的脚面上。怕大家担心,影响队伍的士气,于海俊一直没吭声。整整十几个小时,他硬是咬着牙,强忍疼痛爬山、过河,带头指挥扑火作战。此时他的脚已经肿得如馒头大,皮肤泛着深紫色,豆大的汗珠从额头上滴落。大伙心疼他们的局长,都说:“下山吧,您放心,火场有我们呢!”于海俊却笑着说:“没事,我要和兄弟们在一起。”

据统计,2011年1月至2019年6月,于海俊在根河林业局工作期间,他带领扑火队参加扑救火灾12场(次),其中援外扑火5场(次),本局扑火7场(次),圆满完成了每一次扑火任务,他用生命诠释了一位共产党员的责任与担当。

GPS测算

信念坚定 恪尽职守

奉献林海三十二载

于海俊干活总是精益求精

胸怀林海,三十二载不忘初心忠诚坦荡可昭日月;林业才俊,五十六年牢记使命担当作为正气乾坤。——这是一位采访过于海俊的老林区新闻工作者写下的一副挽联。

翻开于海俊的档案,清晰记录着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忠诚履职的一生。

于海俊1987年7月从内蒙古林学院毕业后,他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支援边疆建设,来到内蒙古大兴安岭森林调查规划院工作,先后担任森林调查规划院规划设计室副主任、副书记、主任,规划院副总工程师、副院长、林业工程高级工程师,2011年1月调任根河林业局任副局长。

冒雪工作

从1987年到2019年,32个春秋,于海俊先后7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2次被评为“劳动模范”,1次被评为“优秀党务工作者”。

国家启动一期天保工程的时候,于海俊作为当地设计项目负责人,在设计过程中,他充分结合林区实际,大胆采用损益分析、敏感分析、有无项目分析,造林模型技术经济理论,推广先进技术,使之运用到具体设计中,应用到工程建设实施中,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他和他的团队准确核定了各林业局公益林、商品林的建设规模,为上级决策和工程建设单位施工提供了翔实的基础数据。

于海俊是一个喜欢钻研的人

于海俊刻苦钻研、业务精湛。2009年,他被聘为全国森林工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62)委员。他先后参与编制了4项国家林业行业标准;创造性提出“补植补造”概念及森林经营措施,成功纳入《东北内蒙古国有林区森林培育实施方案》和检查验收办法中。他主持设计的“吉南工程造林总体设计”“阿尔山林业局苏河人工速生丰产林基地总体设计”等成果,多次在国家、自治区和管理局获奖。

于海俊对工作一丝不苟

多年来,于海俊负责并参加的林业工程规划设计、森林资源调查规划设计、生态环境工程设计和测绘项目共有100余项,其中完成了天保工程设计32项,8个项目获评全国和省部级优秀科技成果奖,主编或参编完成论文、著作10余篇(部),他还先后获得“内蒙古自治区优秀科技工作者”等近20项荣誉。

克己奉公 清正廉洁

大爱铸就绿色丰碑

于海俊出生于内蒙古赤峰市翁牛特旗桥头镇代家窝铺村,是一个普通农民家的孩子。远在赤峰的父母在世的时候,知道儿子工作很忙,常常坐在村口盼望着于海俊回家,却也不敢打扰他。今年夏天,赶在母亲去世3周年的忌日,原本定好回家给母亲上坟的于海俊,和弟弟匆匆打了一通电话,说林区干旱少雨,防火形势严峻,不回去了……

从相识、相恋到结婚生子,在与于海俊共处30多年的时光中,妻子刘文庆听到最多的话是“在忙”,丈夫于海俊留给他最后一句话也是“我忙着呢”。

生活中,于海俊是好儿子、好丈夫

于海俊的离去,让林区职工和社会各界无不为之悲恸。追悼会当天,根河地区道路两旁,站满了前来送别于海俊的职工群众。熟悉的,陌生的,都来送这位优秀共产党员最后一程。

6月30日,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决定,追授于海俊同志为“内蒙古自治区优秀共产党员”。

植树造林

他的心里永远装着别人,唯独没有自己

6月23日,自治区直属机关工委决定,追授于海俊同志“自治区直属机关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决定中写到,他信念坚定、对党忠诚,是共产党人优秀品格的追求者、捍卫者;他恪尽职守、事不避难,是林区林业重大工程建设的探索者、实践者;他冲锋在前、率先垂范,是林区生态保护建设的指挥员、战斗员;他勤奋刻苦、精益求精,是大兴安岭人精神的诠释者、代言人。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