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葱沙岭,一起走过的日子

沙岭中学是我的初中母校,1986年的那个夏天,我踏入沙岭中学求学,在那里,我度过了三年难忘的时光。沙

沙岭中学是我的初中母校,1986年的那个夏天,我踏入沙岭中学求学,在那里,我度过了三年难忘的时光。沙岭中学于90年代末并入老港中学,从此成为历史,逐渐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之中。从那所中学毕业已有30年,近日,初中同学相约聚会,思绪轻舞飞扬,勾起了青葱岁月里的点点记忆。

沙岭中学坐落于老港镇牛肚村北首。以卫星河为界,居住于河道北侧的初中生源进入沙岭中学就读,南侧的生源进入老港中学。记忆中,沙岭中学教学楼只有一幢三层小楼,其余皆为平房教室。教室屋顶呈人字形,房顶很高,房梁是榫木结构。那时候没有空调,也没有电扇,但室内通风良好,冬暖夏凉,即便是三九三伏天气,坐在教室里也不觉得难熬。地面上铺着的是密密麻麻的小青砖,很平整,夏天踩上去更有一种凉凉的感觉。只是碰到阴雨天气,教室内一片漆黑,零零星星的白炽灯散发着微弱的光,黑板上的板书几不可辨,不少学生一个学期下来,便戴上了眼镜。

教室环操场而建,操场自然位于学校的中央。操场上没有草坪,但是对于一个十三四岁的孩子来说,课间能够到操场上溜达溜达,或者踢上几脚足球,精神上便收获了满足。操场上没有塑胶跑道,体育老师不定期用白石灰勾划出跑道的轨迹。痛苦的是碰到雨天,为了保护操场,体育课自觉转成了文化自习课,作为学生,开始觉得受了亏欠,然时间长了也就成了习惯。学校围墙外是庄稼地,四五月份的时候水稻刚刚播种,此时稻田里黄鳝很多,有几次利用中午休息时间,瞒着老师溜出去钓黄鳝,收获满满。

彼时学校有食堂,但中午吃饭都在各自教室。一早到校,第一件事情就是淘米,然后把饭盒置于蒸笼。少数学生从家中自带私房菜,大部分学生吃的是大锅菜。每天食堂只烧一两道菜,学校烧啥就吃啥。“你要适应环境而不是让环境适应你”这句话,在此成为最直观的教育。中午放学铃声一响,同学们鱼贯而出,以百米冲刺的速度奔向食堂取饭盒。然后,大家折回教室,翘首期盼分菜员的到来。分菜员也是班中学生,按日轮换。当日分菜员从食堂端回沉甸甸的一大盆菜,然后依次分给每个同学,秩序井然。同桌的俞雪云从不吃鸡蛋,食堂如提供卤蛋或者荷包蛋,便匀给我吃。虽然每天的菜肴是不可选的,但在那个年代,物质还不是很丰裕,学生对食物的要求并不太高,而学校的大厨还是会推陈出新,也没有让我们觉得过于乏味。由于你永远无法预知明天的菜单,有时反而增添了一份神秘。

平心而论,以今天的眼光和标准回首当年的学习条件,其实还是蛮艰辛的。但回味当初三年学习生活的历程,只觉云淡风轻,并没有留存多少艰难困苦的记忆。

沙岭中学校风踏实严谨,学风端正淳厚。老师们兢兢业业,不辞辛劳。课余还经常额外给我们授课,恨不能把自己所有的知识倾囊授之,且不收一分的报酬。吴新德老师不怒自威,张钧正老师深仁厚泽,张明根老师学识渊博,至今印象深刻。学生敏而好学,孜孜以求。我们多来自农村,从小接受“书包翻身”教育的熏陶,在升学率不高的年代,一旦你能考入高一级的院校,意味着从此有更多的机会选择人生道路。通常我们一般天蒙蒙亮离开家门,徒步去学校。晚上放学回家,披星戴月也不鲜见。还记得好几次放学回家,经过港西桥下面的饮食店,饥肠辘辘,结伴同行的金云同学请客吃肉馒头或小馄饨。至今想起,依然颊齿留香。

相对于文化课的严谨枯燥,音乐课则活泼多了。初一初二时学校设置音乐课程,有音乐老师教授乐理和歌曲。到了初三那年,音乐课还在课程表上,但不再安排老师,有班级的文娱委员主持。我班的文娱委员极有音乐天赋,歌唱得很好,新歌一学即会,因此得了小百灵的雅号。她站在讲台前随机点名,被点名者原座站起,高歌一曲,其余学生各自看书或做作业,一心两用。那时我国港台音乐流行,《大约在冬季》《故乡的云》《走过咖啡屋》《我祈祷》《我只在乎你》等歌曲的旋律都曾响起在音乐课上。如果哪个唱歌的同学忘词卡住,文娱委员会自己演唱一首或几首。唱毕,音乐课自然切换到自习课模式。几年过去,当年的文娱委员真的成为一名音乐教师,耕耘于三尺讲台,成就了一段佳话。

沙岭中学在南汇县的教学史上,曾经绽放过耀眼的光芒,故当年不少外镇学生慕名而来,负笈他乡。我们上一届的中考更是达到了巅峰:当年的中考状元就出自沙岭中学;南汇县前十名的考生中,沙岭中学占据其三。这对于一个规模不大、条件简陋的学校来说,弥显珍贵,是值得书写和纪念的一笔。

初中求学阶段,我们正值青春萌动的花季。那些年,我们也曾逆流成河,老师的谆谆教诲如风过耳,但总的来说,没有胡乱地生长;那些年,我们也曾情窦初开而又懵懂无知,悄悄借了同桌半块橡皮,偷偷写进上锁的日记本;那些年,偶尔我们也曾年少轻狂,荷尔蒙无处安放,错把老乡的庄稼地当做足球场……

毕业后,同学们忙于生计,各奔东西,不知不觉就走远了,走散了。曾经所有的记忆化成一片落叶,飘落心底,静静安躺。不联系,不打扰,偶尔翻开通信录,看到一个个熟悉的名字,虽然久不联系,但依然不会陌生,温暖如昨。

青春如歌,岁月如梦。往事随风,俱往矣。三十年弹指一挥间,同学情芳华依旧,曾经的懵懂少年如今华发初上。

怀念青葱沙岭,怀念一起走过的日子。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