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新民散文:学人谢生保

谢生保(左一)先生给观众介绍武威水陆画 谢生保大脑袋,红脸膛,阔嘴厚唇,貌似远乡农夫,炯炯目光显智者

谢生保(左一)先生给观众介绍武威水陆画

谢生保大脑袋,红脸膛,阔嘴厚唇,貌似远乡农夫,炯炯目光显智者深度。他不会骑自行车,总以昂首疾行之态,生动在人们记忆里。

莽子、谢大,是不同时期、不同圈子的人对他的不同称呼。前者是他早年写诗写歌词、写剧本用的笔名;后者是从政时期同事们对他的尊称。这个“大”有讲究,既强调他是当时机关稀有的大学生,也有褒扬谢大才子的之含意。他作为敦煌学家成名之后,著作署的是本名谢生保。

谢生保曾经是酒泉中学最穷的学生,他父亲死于紧接着大跃进的那场大饥荒。为养家糊口,少年谢生保在酒泉城里拉起人力车,一角两角地挣血汗钱。他年幼的弟弟从戈壁上采回野沙葱走街串巷买,小卖主连杆秤都没有,只得抓起一把买两分钱……

无论多么艰难困苦,谢生保始终不改对知识的尊崇。我插队时,同队知青大张曾和谢生保一块干过苦力。大张给我讲过,大伏天明晃晃的毒太阳下,他们在城壕里干着最苦最累的活——打土坯。谢生保挥汗如雨,仍不忘宣扬他“多识一个字远比多挣一元钱重要”观点。大张反驳说,上顿不接下顿的时候,谁还顾得上识字?其实,他从内心里很敬重谢生保。我问大张:“将来你有了家有了儿子,你对儿子怎么说,是挣一元钱重要,还是识一个字重要?”大张语塞。

初中毕业那年,谢生保本来可以去玉门石油局工作,他放弃了招工机会,以优异成绩考入酒泉中学高中,却因家庭实在无力负担,差一点未能进校读书。

酒泉中学

酒泉中学校友杨利民主编的《名师风采录》中“名校长”一章里,写到:“陈校长给他(谢生保)评了特等奖学金(每月18元),在假期为他在学校或校外找些零活,挣些钱,终于使谢生宝读完高中,考入西北师范大学中文系……”

我父亲与谢生保师生之间的故事说起来不少呢。

一次上作文讲评课上,教语文的老教师哗哗地抖着谢生保的作文本,对全班同学说:“奇文共欣赏,看它洋洋洒洒数千言,好比懒婆娘的裹脚(布),又臭又长!可惜啊,可惜了一笔好字!”同学哄堂大笑,作者尴尬可知。

父亲听说此事,先找来谢生保的作文仔细地看了一遍,而后毫不客气地批评了那位老教师:“一个高二学生,对你的命题有那么多的想法,而且倾心尽力地表达,好事嘛!文字有差错有缺陷,帮他修改啊!讥笑、嘲弄,在损谁呢?你是自损师道,是自伤尊严!”而后,父亲把谢生保叫到家中,多加勉慰,鼓励他“我手写我心,不为非议而动”,打开那篇作文,逐字逐句推敲起来。

还有一次,谢生保写成一首爱情诗,拿去央请学校的音乐教师谱曲。不料这件事经个把人口传,很快变出馊味,说谢生保思想不健康,还说学生居然打起老师的主意,甚至说癞蛤蟆想吃天鹅肉云云。音乐教师是大城市来的富家女,年轻漂亮,心仪者众。会不会是暗恋她的人放风掀波?

父亲震怒,在教师会上,不点名地猛批一通:“师生联袂创作歌曲不可以吗?不但可以,而且很可以!应当鼓励支持才是。究竟是谁的思想复杂,究竟是谁心理不健康?不是学生,是无事自扰者。我们的个别老师,能不能仁厚一些?”

谢生保出身于社会底层,贫困艰难的生活没能阻止他对“诗意地栖居”的追求。他心目中最高贵的,永远是文化艺术,别的都可以因之退让,甚至忽略。诗人的激情和苦孩子的倔强交织成他憨、冲、硬的个性,直来直去,不平则鸣,不计后果,不会防人,因此几乎遭遇暗算。一天,教导主任找父亲说:“谢生保又得罪人了,人家已做好手续,决定取消他的助学金。”主任接着说:“如果取消了谢生保助学金取,他不但上不成学,连一家人的生活就无法维持,全家的供应粮就靠他那点助学金买。”教导主任希望父亲出面协调一下。

父亲当即答复:“不协调、不上会、不以任何方式研究。我决定给谢生保最高助学金直至他高中毕业。你去办吧。”

最高助学金是每月18元,当时18元钱可以从粮店买回105斤供应的面粉。

谢生保考上师大中文系不到一年就遭遇“文革”。他被抽去看守学校的“牛鬼蛇神”。意外的机缘,他把对文化知识的尊崇具体化到个人,以看守之便尽可能关照那些如惊弓之鸟的先生们。一个带着红卫兵袖章、土头土脑的学生,与挂黑牌的教授肩并肩拉架子车,一路亲密交谈。在人与人之间防不胜防,诬陷、迫害和暴力不断升级的校园,这是什么光景?尽管有些左派看后气得七窍生烟,无奈谢生保出身于很红的“红五类”,不好对他下手。

“文革”开始,父亲被撤职,迎面多冷脸,家门可罗雀。谢生保从兰州回酒泉,登门看望我父亲,笑呵呵地说:“我专门来吃陈校长的饭”。得知有俩人在窗下窃听,他放下碗筷破门而出,揶揄道:“听清楚了?我和陈校长有什么‘三反’言论赶紧去报告呀!你们要怎么样?想打倒陈校长是吗,先把我打倒再说!”窃听者似魅影飘散,谢生保和父亲相视而笑。父亲被施行“专政”以后,谢生保还以“搞外调”的名义,设法进入牛棚和父亲谈心。他说起自己和师大牛棚里的教授学者们的情谊和交流,父亲感叹:“教授们见证了疾风劲草,你得到了课堂上得不到的知识。”

外语系主任俞杰教授,是父亲多年的朋友同事,他给父亲说起过“文革”中和谢生保的交往,对谢的敦厚念念不忘。我们美术系系主任陈新华教授对谢生保赞赏有加,非常时期结成的俩人友谊一直为陈先生珍惜。

谢生保主编《敦煌故事画》

一段时期,别人几次给谢生保介绍女朋友都没有进展,他步行十几里地到学校牛棚清水河农场,对父亲倾吐郁闷。父亲哈哈大笑:“大丈夫何患无妻子?无非是缘分没到,或者对方眼界太低够不着你。” 父亲从关了近八年的牛棚回家时,谢生保也收获了爱情,他来家报喜:“陈校长,余老师,女孩子是知识分子家庭出身,说来还是半个临洮人……”不久,他带着漂亮文静的林云来拜访我父母。

父亲也写诗,写格律诗。谢生保是写新诗的,他常常拿新作求正于我父亲,剧本(包括半成品)也拿来让父亲看。记得他写过一部歌舞剧《雪山曼巴》,初稿、修订稿都给我父亲看过。为了真实表现盲人手术复明后的形神,他一次次去酒泉北郊解放军25医院(当时这家医院的眼科在全军很有名气,从全国各地慕名前来的病人很多),探访手术前后的眼科病人,揣摩他们的心理,观察他们的表情;他还通过做手术的军医,详细了解病人复见光明那一刻的喜悦与激动……那个剧演一号角色的李德森和父亲很熟悉,他说:“陈校长,你那个学生啊,是我见过最‘难缠’的编剧,要求可真多,演他的戏比演样板戏还难呢。”谢生保创作时的那种投入、那份执着,感动了军医和护士,好多年后,25医院还有人还给我提说起他去医院体验生活那档子事。

酒泉中学老校长陈世勇先生

谢生保尊重我父亲,对我关心有加。我中师毕业被分配到金塔县中东中学任教,我一心想当画家,看好的去处是县文化馆。谢生保是县委机关的文秘“大拿”,从县委书记杨柱基,到各部局长,到伙夫司机,都尊称他谢大。为了把我调到文化馆,他和县组织部工作的酒泉中学校友王顺业一起想了不少办法,包括借调我到县革委会生产指挥部画远景规划图、写解说词,推荐我到电影院画招贴画,去文化馆画光荣榜上的先进人物肖像,为县机关单位平田整地大会战绘制宣传画……为此事,父亲还批评过我,说谢生保和王顺业都处在要害岗位,不能因为你这点事影响他们的前程。

1980年代中期,我和谢生保差不多同时调入新筹建的酒泉教育学院。他任院图书馆副馆长,我任院长办公室主任兼学报主编。那段时期,他一面继续写诗,一面开始河西民间“宝卷”的研究。我发表了系列论文《敦煌美学谈》和一些文学、美术、摄影评论。我俩成为同事,父亲很是高兴,他要我认真学习谢生保的勤奋与执着。不久,我被选调到省委组织部,他也被敦煌研究院调去。

1992年,我在高台县委任职期间,被省委组织部抽出来参与考察河西地区的全国人大代表。我陪组织部领导到莫高窟看望了谢生保,从他住处出来,领导很感慨:“这个谢老师真像面壁的苦行僧!”谢生保不吸烟,不喝酒,不打牌,不歌舞,除了做学问,最大的乐趣是和妻子儿女在一起,但那些年他为了事业不得不独守莫高窟,远离家人当然清苦,学术研究却长足进展。

谢生保真诚率性,平淡从容,珍惜心灵纯净度,坚持人格的独立,路见不平就要发出自己的声音。我俩都在教育学院时,他曾给酒泉地委写信指出,地区从全国各地大张旗鼓招聘知识分子是好事,但也要注意给本地知识分子落实好政策,要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我当时正在学院负责人才招聘工作,深感他说出实情、切准时弊,因此全力挺他。为这事,他遭到行署一个官员的揶揄:“老谢呀,嫌官小就直说,不必兜圈子啦!”话说到这份上,就没必要搭理了。

正因为对官场的势利和不清净有切身体验,他才选择了“仰天大笑出门去”,正因为超脱红尘甘守青灯黄卷,他才有了包括佛经、宝卷、地方史、壁画艺术、古代服饰多方面的研究成果。他几次来家游说我父亲:“让新民回来搞敦煌艺术美学吧,继续画油画也行啊。”他给我捎来精美的图册,捎来自己的一本本新作……

谢生保著《成佛之路》

2003年夏天,我父母的天水学生为主,在兰州金城宾馆聚会,庆贺两位老人金婚。天水学生们全都是年过花甲之人,他们租了好几台大巴车,专程从七、八百里以外的天水赶来。也有不少从酒泉赶来的酒中、酒师校友。父母的学生、天水市原副市长王庆元主持议程。议程没有安排酒泉同学讲话,但谢生保提出要说几句,态度诚恳而坚决。王庆元把他迎到台上。谢生保接过话筒,先给我父母深深地鞠躬,再娓娓道来,他回顾自己的学习成长经历,说着说着,泪光闪动声音哽咽:“没有陈校长,就没有我谢生保的今天!”

宴会开始,谢生保把我叫出来说:“新民,你爸爸常说,文章千古事,纱帽一时新!收起心搞学问吧,你能成!”那时, 我在定西行署任副专员,好像穿着红舞鞋的舞者,想停也停不下来。我说:“感谢老兄垂爱,搞行政这多年,远离学术和绘画,怕是跟不上趟呢。”

我调北京工作后,谢生保几次在电话里还动员我离开“庙堂”回归学术“江湖”,说要找机会好好面谈一次。

老天无情,偏偏不给机会!谢生保在62岁时突然病逝,噩耗传来,北京的同学朋友难以置信!

谢生保的女儿谢静博士电传来官方版的她父亲生平简解,我看除了履历表上通用的几行和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一些套话,再就是长长的作品名录。一个有境界、有建树、有才华、有情谊的学人,被格式化成薄薄一页……

谢生保的丰厚大气,绝不是薄薄一页能概况,也不是的这篇短文能表现的。

我永远记住父亲的话,谢生保把对文化知识的尊崇和追求坚持到底,使人敬重,使人怀念!

选自陈新民作品 《父亲和他的学生之九

原作刊《中国作家》《美文》《定西日报》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