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人逃离电影院

文 | Daisy 吴

看电影,是每个人生活的常态,无论是为了看自己喜欢的片子,还是为了看自己的爱豆偶像,还是为了约会。总之,去电影院看电影,都已经融入了我们的生活中。然而近日的一组数据,却使我大跌眼镜——据统计,今年上半年,比往年减少了九千万张电影票,电影观众大幅缩水。

大家这是都转性了,抛弃电影了吗?

01

据国家电影专资办数据,今年上半年,中国内地电影市场总票房为311.64亿元,同比下降2.7%;观影人次则从去年同期的9.01亿人次下降到8.08亿人次,降幅高达10.3%。

少了九千万张电影票,最直接的体现,莫非是有7家A股影视公司2019年净利润预计最高下降至少100%。

有资深“电影宅”发现,这是自2011年起,中国电影市场经过8年的狂飙突进后,票房、观影人次、资本的首次组团离场。国人正在逃离电影院?来看2019年上半年影视公司的业绩预告:

从数据中我们可以明显看到,我们熟悉的“华谊兄弟”、“唐德影视”等,都无一例外的亏损,且金额巨大。而说起上半年的电影市场,有两点趋势值得关注:

一是票房重任全靠爆款。《流浪地球》、《复仇者联盟4》联袂收割89亿票房,一举拿下上半年票房大盘近30%的同时,另有77部电影票房未过百万、爆冷尺度惊人。

二是中小城市影院生存堪忧。前6个月,除一线城市外,其他级别城市票房无一逃脱下滑的厄运,江湖传闻中的新的观众增量——“小镇青年”,似乎忽然就没影了。

21世纪第二个十年以来,说好的稳坐百亿、向千亿元,“钱”程高歌猛进的票房高增长,现在真的有点打脸了?

从2010年票房百亿开始,不到10年,中国内地电影票房就已稳稳跃过600亿;与之并肩的,则是放量式增长必然逃不过的“死胡同”——触顶。

以2018年为例,先是每年高达“500+”的影片总量触了顶;再是影院的平均上座率、单银幕产出、单座收益、场均人次、场均收益等年度数据均创“2014年以来最低值”的成绩单、带着院线产能撞了红线。

说到底,我们国家电影市场的增长模型,与改革开放40年来,城市化的进程完全重合。从2012到2017年,国内新建了近6500家影院——院线已基本下沉到了三、四线城市和广大县级市。

正是“小镇影院”产能的迅疾膨胀,在相当程度上稀释了小镇青年带来的观影人次增量。

02

今年4月,随着国家发改委《2019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提出“收缩型城市”范畴——我国城市格局的未来基本面——则为票房的“人口红利”、“影院银幕的刚性增长”这些“虚胖”的乐观,划上了终止符。

由于2010年到2016年的过快增长的提前透支,近年来资本市场对于电影市场的估值也已整体大幅下调,资本投放额度被逐步收紧的雪上加霜,更让票房最高潮时“年票房总量剑指3000亿”的梦宣告失败。

过去两年的暑期档,还有《战狼2》、《我不是药神》“救急”,今年,就算没有撤档、调档的那些个别影片,怕是也“顶它不住”——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700-800亿,就是中国电影票房实实在在的天花板。

直面并反思档期、院线和小镇青年的口味问题,才是出路的关键。

通俗影片、院线产能的中长周期性“触顶”,可以说是中国当代电影在下一历史周期的基本格局。

但触顶的还真不只电影。和影院、银幕数量的登峰造极相同步,曾一路飙升的智能手机出货量,如今也开始下滑,而且不只是中国,全世界都是。

这说明什么呢?——无论是以电影为代表的传统文艺形态,还是以游戏、直播为代表的新兴网络文艺形态,乃至二者身后的整个文化产业,都已在中长周期内陷进了“上可九天揽月”的顶部区间。

而面对这样的下降数据,这样的触顶现象,不少业内人士认为,数据的减少并不等同于电影市场的走坏,反而恰恰是市场逐渐成熟、观众愈发挑剔,行业去浊扬清的必经阶段。回顾近年来的票房走势就会发现,今年的双下降并不反常。中国内地的电影市场越来越“看片吃饭”,影片是否优秀成为影响票房市场的关键。

所以,接下来能走的方向很明确——就是深耕优质内容,直戳“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

03

我们有时候去电影院看电影,很多人也会发现这么一个现象,影院人数比较凄惨,人数很少难以满座,有的电影却能享受包场待遇,归其原因大概是以下几点:

  • 影迷越来越理性。优质影片不多,大家已经习惯看口碑,再选择。拿我自己举例,我很少去看首映,都是等大家看完了,看看大家反应,看看豆瓣评分,才会决定是否要去影院观看。

     

    • 很多人喜欢在家里看,各种舒服,随意暂停,随意准备美食。现在网络发达,很多电影上线没多久,就能在视频网站上找到资源,所以我们也不在乎多等那几天。

       

      • 电影票价格贵了,之前20多元的电影,现在都30元-50元了,一二线城市甚至会到60元-70元。

        • 没时间,要工作,要在家带孩子等等,而且很多电影不适合小孩大人一起看,观众不会为不知道合不合胃口的小众电影买单。

           


          说到底,根本原因是观众的选择面更广,对于影片的要求更高了。

           

          所以电影市场需要出好片、精片,也需要“找平衡”。

           


          • 票价与人次的平衡。票价上涨对整体票房有一定影响。数据显示,2019年春节档平均票价同比上涨10%,春节档人次首次下降多达1300万,今年4-6月共上映99部国产片,票房过亿的仅有4部,与近几年相比大幅减少。尽管上半年观影人次下降了10.3%,但是整体票房同比仅下降了2.7%。所以说,电影市场正在票价与人次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

             

            • “头部”与“腰部”的平衡.2019年上半年,内地电影市场产生了《流浪地球》、《复仇者联盟4》这两部票房超40亿元的“头部”电影,它们分列中国内地电影票房总榜的第二、三名(第一名《战狼2》)。但与此同时,相较于2018年上半年,今年10亿元票房以上的影片减少了3部,尤其是票房处于1亿至5亿元之间的“腰部”电影数量较少,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今年上半年票房的整体表现。

               

              • 影院与手机的平衡。随着网络时代的发展,选择用手机、移动端看电影正成为一种趋势。而电影院的上映周期与排片数量有限,大部分影片无法充分释放票房能量,大多数电影甚至无缘与观众见面。

                 

                如何去平衡是接下来电影市场要思考的问题,而整个市场也将全面进入“内容为王”时代。一方面调整下游发展步伐,一方面鞭策上游要更贴近用户需求。我想,随着观众和全产业链都走向成熟,中国电影市场的未来是乐观的,电影人仍大有可为。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