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过千家垃圾分类企业注册,科技主导型企业率先分食红利

上海7月1日正式实施《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以来,上海人民分垃圾分得脑壳疼,甚至萌生了下班坐11号地铁到

上海7月1日正式实施《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以来,上海人民分垃圾分得脑壳疼,甚至萌生了下班坐11号地铁到昆山扔垃圾以逃避垃圾分类的想法。全国人民也搬着小板凳看热闹,但这热闹怕是看不了多久了。

住建部于近期发布的《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全面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通知》提到,到2020年底先行先试的46个重点城市要基本建成垃圾分类处理系统。46个城市的垃圾分类市场和政策的导向、支持,使垃圾分类相关服务成为行业新风口,涌现出各类衍生服务项目。有业内人士分析,未来科技主导型企业将大量进驻该领域。

新华社照片

今年有过千家垃圾分类企业注册

据南都记者的不完全统计,46个垃圾分类重点城市,其中的80%都拟采用全国统一的标准,即 “有害垃圾、可回收物、易腐/厨余/湿垃圾、其他/干垃圾”的传统分法;一些西部城市采用“三分法”,如广元分为可回收、不可回收及有害垃圾。福州市实行五类分法: 将生活垃圾分为厨余(湿)垃圾、有害垃圾、可回收物、其他垃圾和大件垃圾。

可以发现,无论怎么分,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这两分类基本单独成项,其中可回收垃圾具有较大的再使用价值,这也是许多经营垃圾回收业务企业的盈利点。如“废品大叔”、“小黄狗”这类企业首先在居民区投放可回收垃圾回收箱,然后通过APP的用户端和商户端进行买卖以赚取差价盈利。

小黄狗联合创始人兼总裁桂博文向南都记者介绍,小黄狗将垃圾回收的过程分为前端分类回收、中端分类收运、后端分类处理三个环节。在小区内铺设小黄狗智能垃圾分类箱,提供物联网平台,对清运铁骑进行调度,并为后端处理提供渠道。对于小黄狗的盈利模式,桂博文透露,除了赚取废品的差价,还有大数据、电子商务、广告、物流等等增值服务。”

垃圾分类除带动了垃圾回收行业外,还带动了分类垃圾桶、分类垃圾袋、垃圾分类儿童卡片等周边商品的热卖,外卖平台代扔垃圾服务也随之“走红”。有业内人士认为,未来或将倒逼外卖、物流行业往绿色、环保方向发展,例如上海地区在实行垃圾分类后,美团外卖“无需餐具”的订单同期增长近5倍。

桂博文向南都记者介绍,垃圾分类行业具有较大的市场空间。据测算,到2020年底全国垃圾分类市场市场估值160亿元,远期市场或达600亿元。据天眼查数据显示,仅2019年有超过1000家垃圾分类相关企业注册。

潜在的市场红利开始吸引互联网头部企业入场分羹。支付宝在 APP 内搭建起了垃圾分类回收平台,去年年末,支付宝“垃圾分类回收”平台在70多个校区试点,居民只需在支付宝上下单,便有社区回收员上门回收,垃圾称重所得将转到支付宝账号上。今年6月份,支付宝还上线了“垃圾分类向导”和“垃圾分类指南”小程序,用户可在线查询各类垃圾的所属类别。

另外,6月29日,微信团队在官微推荐4款垃圾分类相关的小程序,涵盖在线测试、拍照识别、垃圾分类游戏等功能。

百度垃圾分类助手、京东垃圾分类小百科栏目也相继创立。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主任曹磊分析称,垃圾分类小程序可以成为很好的流量入口,抢占先机后可以进一步实现商业开发。

以技术解决粗放、分散的业务模式

住建部数据显示,1979年我国生活垃圾清运量仅2500万吨左右,2010年增至15805万吨,2017年生活垃圾清运量达21521万吨,生活垃圾增长的速度越来越快,许多城市面临垃圾围城的窘境。

据2019年中国垃圾分类行业分析报告,目前我国垃圾主要以填埋为主,可回收垃圾占比21%,但城市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不足5%。垃圾混合填埋使许多原本可再次利用的垃圾变成无用垃圾,被降级再生成为低价值的原料。南都记者调研发现,若可在前端做好垃圾分类工作,不仅可以降低垃圾的处理的压力,减少垃圾填埋、焚烧的数量,还能利用再生技术使其产生更大的价值,如易腐或厨余垃圾能制作有机肥料,可回收垃圾诸如塑料、玻璃瓶能被回收再利用等。

在业内人士看来,科技主导型企业进驻垃圾分类与回收行业,从“废品换钱”的角度上看,在一定程度上鼓励了人们在前端进行分类,帮助垃圾减量目标的实现。不过,桂博文告诉南都记者,就可回收物领域来讲,这项业务虽由来已久,但是始终没能形成高效、集中、安全的产业。究其原因,他认为是是从业人员素质偏低、业态分散,以及各街道社区对于垃圾分类态度不统一导致的。

除此之外,南都记者了解到,在小黄狗之前,也曾有再生活、回收哥、闲豆、9贝壳做过生活垃圾回收项目,但最后都不了了之。桂博文认为,很多地区仍然依靠原始粗放的摇铃回收模式回收垃圾,对于新生事物比较抗拒。垃圾分类、回收这件事倘若没有政府和街道的支持,完全依靠企业的力量会比较有限且缓慢。

对于行业未来的发展形势,桂博文向南都记者表示:“未来这个行业必定会有更多的科技主导型企业进驻,用技术手段解决传统的粗放、分散的业务模式,形成集约、快速、环保的健康业态。”

采写:南都记者 徐冰倩 实习生 刘珊彤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