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版画人物志

“生于斯,长于斯的石晓磊对南京充满浓郁的乡情,大学时期他开始学习水印木刻,稔熟古金陵灿灿刻书史和冠绝

“生于斯,长于斯的石晓磊对南京充满浓郁的乡情,大学时期他开始学习水印木刻,稔熟古金陵灿灿刻书史和冠绝群雄的饾版拱花技艺。

上世纪六十年代勃兴的江苏水印木刻发展历程以及三代艺术家是他在硕士阶段展开的研究对象,这篇短文表达了他对南京三代水印木刻艺术家真挚的敬意。

——陈琦

金陵木版水印发展研究

石晓磊 Shi Xiaolei

江南在中国从古至今发生了多少千古历史文化故事的根源与典故,在绘画方面影响尤为突出。金陵木版水印发展形式探究的渊源可以追溯到明代的十竹斋到清代的芥子园的发展,以及近现代以来在鲁迅先生思想倡导下的第一批金陵木版水印艺术家以及今后几代人之间的传承与发展探索。

要了解金陵木版水印的发展,我们得从明代的十竹斋为起点开始探寻。明代画家胡正言所创作出的“十竹斋”,蕴含着众多高超的技术,如饾版、拱花以及多样性的套色原理。其特色在于画、刻、印巧妙地结合。

《十竹斋笺谱》 明代

到了清代,另一本著作横空出世:《芥子园画谱》,又称《画传》。其内容中从用笔方法到具体景物的笔墨技法,从创作示范再到章法的布置,为后辈学者提供了学术典范。

《芥子园画谱》 清代

从文化内涵角度看,它们符合当时文人的历史文化审美情怀,从创作角度看,对后来的中国画大师齐白石,黄宾虹,傅抱石等以及金陵代表性木版水印艺术家影响深远。题材上都涵盖了景物,人物,历史故事等,创作手法精致,意境唯美。

到了近现代,金陵木版水印的根源则可以追溯到从1931年鲁迅先生倡导新兴木刻版画运动。鲁迅先生曾提到:“当革命时,版画之用最广,虽极匆忙,顷刻能办”。在当时,中央美院的老前辈李桦先生率先尝试用水性颜色进行木刻创作,可以说为中国近现代水印的发展延续做了一个探索性的铺垫。

60年代初,在江苏地域出现了“江苏水印版画画派”。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创作出富有传统风格的水印版画艺术。形成所谓的江南地域性木版水印形式,充分发挥了水墨渲染的韵味,同时也受到以傅抱石先生为代表的“新金陵画派”的影响,成为江苏水印版画的艺术特点。之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几代艺术家的研究和传承,这种风格形式一步一步地走向多元化的面貌。

傅抱石《虎踞龙蟠今胜昔》纸本设色 550×900cm 1964

理论知识先放在一边,接下来我们直接开始介绍这些金陵版画中的风云人物们。从时间的角度上划分,金陵的水印版画家可以分为三代:

第一代代表艺术家出生于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可谓是金陵版画史上开宗立派的人物,其中的代表人物有:吴俊发、张树云、黄丕谟、张新予、朱琴葆、程勉、张仲则等。其地位有点类似于金庸武侠中的逍遥子、张三丰等人(扫地僧虽然功夫了得,但从未开宗立派,故不算在此列)。

1

吴俊发

吴俊发先生是一位享誉海内外的版画大家,同时也是一位出色的中国水墨画家。从民国末年开始美术创作,从艺已有大半个世纪之久。吴先生的一大艺术贡献在于他是中国现代版画江苏水印木刻学派的倡导者和组织者。

吴俊发先生

九十年代初,在北京人民大会堂被中国美协,版协授予“中国新兴版画贡献奖”。早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吴先生就曾与傅抱石,亚明等合作大幅工农业题材的中国画作品,在国内外展出。

吴俊发《方志敏》木版水印 50.5×90.5cm 1956

吴先生的艺术风格独特,大刀阔斧,凝练浑厚,刀笔雄健,墨韵淋漓;深沉地抒发出他对祖国、对人民、对自然的挚爱之情。既有着老一辈艺术家的质朴、热情纯粹的作风。又能感受到在受鲁迅先生新兴木刻运动后熏陶,从旧中国成长起来的新一代革命艺术家的战斗激情与青春永驻。代表作品有《东方》、《人民的好总理》以及《北斗》、《方志敏》等。

吴俊发《东方》木版水印 55×82cm 1978

2

张树云

另一位学术泰斗张树云先生,老先生一九三九年开始从事新兴木刻创作和发表漫画时曾就读于中央美术学院,一九七三年创建了南京艺术学院版画专业同时也是江苏水印学派的建设者。

张树云先生

他的作品内容丰富多彩,题材涵盖多个门类范畴;如风景、场景、人物、静物等,都紧密地与大时代发展契合。随着上世纪 60 年代以来江苏画坛众家投身于木版水印创作艺术的大潮中。张老先生代表作品有《出海》、《渔港》、《姑苏早春》、《鲁迅像》、《花瓶与果子》等。

张树云《渔港》木版油印 67.8×82cm 1962

他的艺术成就主要体现三个方面:一是现代水印版画技术的探索;二是江南地域性水印特色语言表达的确定;三是木版水印创作的指导与传承。

张树云《鲁迅》木版油印 25.5×18.5cm 1957

3

黄丕谟

1925年生于上海,虽然他年轻时身处在动荡年代,那时更早地接触到鲁迅先生的作品,接受鲁迅先生的思想。是江苏水印版画的创始人之一。

黄丕谟先生

曾获鲁迅版画奖和中国新兴版画贡献奖。代表作有《黄海渔归》、《源远流长》、《春风春水江南》等。在彩色水印版画的探索方面有代表性气质呈现。

黄丕谟《南京中山陵》 水印木刻

4

张新予、朱琴葆

张新予、朱琴葆夫妇也是江苏水印木刻画派的主要创始人之一和代表性画家。

张新予、朱琴葆夫妇合影

他们在不同的题材地域间进行艺术性探索,把艺术的视野走出了江苏,使我们发现了一个巨大的无言的沉默的天地,为作品增强了艺术的视觉力度。冲破小桥流水的柔弱,而把自己的艺术置于更为宽广的境界之中。

张新予 朱琴葆《晚秋》水印木刻 35.5×53cm 1978

5

程勉

程勉先生1961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历任南京《新华日报》美术编辑、江苏版画院副院长、江苏省美术馆创作室专业创作员、国家一级美术师。

程勉先生

代表作品有《夜诊》、《水乡文化站》、《我的母亲》等。老先生非常善于运用大的刀痕表现版画力度在纸本作品上的视觉效果。

程勉《太阳出来了》黑白木刻 1984

为了强烈控诉82年前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老先生用黑白木刻的方式,历时28年,创作出了下面这套南京大屠杀系列木刻组画。充分运用了黑白语言的表现力,还原出了那个曾经的人间地狱。

程勉 《血寰--南京大屠杀系列木刻组画》 黑白木刻 350×450cm 1984-2012

滑动图片浏览部分作品

6

张仲则

还有一位同时期的前辈张仲则先生,他也是早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首先是受过严谨的学院教育,对于西方现代图式的探索很感兴趣,如西方的超现实主义和未来主义等。

张仲则先生

他的代表作有《猫》系列,表达一种思维一种哲学上的思考等。堪称现代“猫王”。开启了金陵最早一批探索现代表现的意识,在老一辈艺术家中不多见,对于新一代之后走上当代艺术的金陵艺术家有一定的启发和引导感。

张仲则《生命之歌》木版水印 80年代

与那些开宗立派的神仙级祖师爷们不同。第二代金陵版画艺术家们在自己的作品中广泛融入了其他艺术手法的元素,同时又不失水印木刻原有的韵味。因此更像是从前辈那里继承了小无相功的李秋水、虚竹等人(鸠摩智的小无相功是偷学的不算)。

1

李树勤

1942年生,山东寿光人,早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曾担任江苏版画院院长。

李树勤先生

李树勤先生的水印版画传承老一代艺术家的特色,又具有自身独特的气质呈现,民族性的气质很强,技法上很好的借鉴了水墨的技巧方法。

李树勤《春回大地》水印木刻 52×46cm 1962

他的作品除了版画本身具有的刀味、木味、韵味强之外,还富含一种诗意的心灵感受。代表作品有《春满人间》、《江南唱晚》、《山岛晴岚》等。

李树勤《青山绿水共长流》水印木刻

2

翁承豪

1951年生于上海的翁承豪先生,于1974年从南京师范大学国画系毕业。

翁承豪先生

翁承豪先生在创作水印版画时能够很放开很主观自我的一种感觉去营造一种特殊的境界,让人更多的感受到水墨的意味在哪里。代表作品有《水乡情》、《阳澄湖畔》、《渔汛归来》、《难忘的小路》、《故乡》等。

翁承豪《北塔秋色》木版水印 35.5×53cm 1990

3

杨春华

同一时代的学院艺术家还有杨春华老师。她本科就师从于张树云先生,毕业后考入中央美术学院78级改革开放第一届研究生班,继续学习版画。师从于李桦、古元先生。

杨春华女士

杨春华老师在水印方面的经验和特色大体可以理解为从本科时代南艺的学习经历以及研究生时代中央美院的学习见识。最难忘的一段经历是她曾在中央美院的学习历程中,李桦先生要求她深入学习传统版画、民间版画。到荣宝斋学习用拳刀的使用方法。直到她回忆的李桦先生在 1994 年去世前,把自己用过的拳刀送给了她,成了永远的纪念。

这一点特别的让人感动。

杨春华《牡丹》木版水印 60×65cm 1994

她的代表作品有《村头》、《太湖渔船》、《春华》,这几张作品可以明显的感觉到是从传统向现代的一种转变,现代中也夹杂着传统技法的元素。九十年代后又陆续有了《牡丹寿瓶》、《润物无声》、《春日载阳图》、《翰林图》以及各类牡丹系列。

杨春华《牡丹寿瓶》木版水印 67×46cm 1992

在表现手法上则是更加大刀阔斧的去表现刀痕的走势,在色彩上结合文人国画的感觉,所以从这些作品的名称中就让人想到与现代水墨画相似的气息。因为从 90 年代后,杨春华也探索于写意文人水墨画的创作研究。

杨春华《柳烟如染》木版水印 60×120cm 2009

4

周一清

1952年生,江苏无锡人,1976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版画系,1989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油画研究生。代表作品有《仲夏》、《六月晨曦》、《阳光下的小树》等。

周一清先生

他的水印木刻具有一丝欢快流畅之意,善于运用木版语言自身的刀痕表现来加强丰富作品的形式感与趣味性的融合。融入自身独特视角下的色彩搭配与和谐统一。形成自身木版水印创作的独特面貌。

周一清《阳光下的小树》水印木刻 48×52.7cm 1999

继以上这几位艺术家后,金陵又出现了一些活跃的六零七零后的第三代代表艺术家,都形成自己鲜明的绘画语言并且对于前人有一种传承研究与探索衍生。虽然辈分不高,但从技法传承和艺术造诣上来讲也是属于乔峰、段誉一类的高手。

1

张放

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版画系的著名版画家张放,师从于前文提到的张树云老先生。

张放老师

张放老师的创作作品风格以意象型的写实为主,作品题材大都以表现景色的一种神韵气息感,在技法上讲究刀痕的刻制与木版语言的探索,视觉效果上看给人以丰富的层次感与叠加性的表达运用,整体把握性上给人一种中国画的水墨气息。代表作品有《紫气东来》、《桃花园记》、《小满系列》等。

张放《紫气东来》木版水印 170×90cm 2007

2

万子亮

万老师这些年一直致力于现代木版水印创作的研究,代表作品有《初春的风景》、《湿地霜降》、《春雪·鸟》等。万子亮的青年时期正值八十年代的时候,那个年代青年人对于一些西方现代主义的东西表现的很活跃和好奇,所以在风格面貌图式上体现出来的视觉果就与前人有所不同。

万子亮老师

他的选材方面很自然,都是日常生活中能感受到的一种场景状态。如描绘植物、草丛,树林等,但在图式上更加侧重于个人个性木版画语言的表达,如刀痕的刻制,版数的叠加运用。有一种个人审美化的语境融入其中,反映个人的一种对自然对生命的情感状态。

万子亮《初春的风景》木版水印 150×96cm 2009

3

王坚如

王坚如在作品探索和风格上更能感受到这种当代气息的流露。代表作品有《问题女孩》、《审美自省》、《知微见著》、《中国 SHOW》系列、以及水印之古典情节系列等。

艺术家王坚如

王坚如在大学时代就有一种强烈的当代绘画的意识,创作出的水印作品《问题女孩》给人一种强有力的视觉感,不同于平淡。造型上略微夸张,打破以往水印的构图模式和表现方法。

王坚如《问题女孩》水印木刻 90×48cm 1998

之后又陆续创作了富有文学气质和一些人生哲理性的作品《审美自省》和《中国 SHOW》系列,给人一种在传统和当代中思考与摸索的感觉。对于现代社会人的思考,年轻人的一种状态都能产生强烈的共鸣。

王坚如《中国 SHOW 系列》木版水印 2011

他对木刻语言的探索变化也很明显,显得由繁到简的一个过程,早年刀痕和叠加晕染的感觉明显,之后更多的是一种图式感的东西以及水墨画韵味的情感表达。如水印之古典情节系列等,给人一种对于传统与现代之间的碰撞与追问。对于时代的思考,于对古典的追寻。

王坚如《知微见著》木版水印 144×110cm 2009

结语

金陵近现代水印版画发展,从古代金陵,到现代金陵,在传承和弘扬传统的技艺技法同时,几代代表性艺术家不断继承创新,力求在传统的基础上开拓创新,把水印版画自身的独特魅力展现出来,形成独树一帜的学术水准与艺术面貌。相信在今后的艺术道路发展中,会有更多的艺术家投身,弘扬发展水印版画技术,开拓自身研究性学习精神,丰富现代水印版画创作多元化面貌!

相关文章

写在最后

有关金陵版画发展史的分享暂时告一段落

感谢艺术家石晓磊提供的精彩内容

石晓磊

Shi Xiaolei

艺术家,中央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

点个好看再走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