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麦家:漫长的和解之路

中新社香港7月22日电 题:麦家:漫长的和解之路

中新社记者 杨喆

“和马家辉聊得多了,我也开始学会开玩笑。”内地作家麦家在香港书展期间的一番话令现场哄堂大笑。而在大约1小时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面对“是否已经与自己和解”的问题,他沉吟良久道,这是近来被问到很多的一个词,但答案没有那么简单化。

的确,不知从何时起,这位知名作家似乎就与“和解”这个词难以分开。和解的对象,包括童年、故乡、父亲以及自己。相比于在书展分享会上风趣的主持人、香港作家马家辉,稍显严肃的他以一句玩笑话与自己“和解”。

麦家成名晚,却一鸣惊人。有着孤独童年的他,曾与父亲决裂,随后离开故乡村庄读书、写作。“60后”的他,第一部长篇小说《解密》创作历时11年,被退稿17次后,在2002年出版,斩获众多文学奖项,被翻译成30余种语言,被世界各国图书馆广泛收藏。该书还被收进“企鹅经典”文库,使其成为继鲁迅、钱钟书之后被收进该文库的中国当代作家第一人。

随后,他接连出版多部长篇小说,并被改编成《暗算》《风声》等谍战题材知名影视作品,一时炙手可热。2011年出版小说《刀尖》期间,父亲去世,让麦家陷于悲痛,在长达3年时间里停止创作。随着时隔8年后的新作《人生海海》在今年出版,麦家接受多家媒体采访,尽管曾表示“不愿多谈伤痛,想多谈谈文学”,但还是会不经意流露作品中受伤痛的影响。

书展期间,他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说,每一部文学作品都多多少少投射作家自身。对他来说,精神上投射最多的是《解密》中的人物容金珍,其精神状态像50岁前的自己,内心比较局促、幽暗;而在情感上,《人生海海》中的“我”承载自己最多情感,尤其是这个孩子对乡村的感情,以及在家庭变故中对乡村的恐惧。

“说起来,我是写日记出道的。”麦家回忆说,对于童年时自卑的自己而言,写日记是对自己的倾诉,是生理需要,是想要戒掉的习惯。“有时一天写5次日记。如果写日记可以比赛,我肯定是第一名。”在他看来,6到16岁的十年,孩子体验到什么,终身就感受到什么。而由于激烈冲突与家乡决裂、与父亲决裂的童年将伴随他一生。

1997年,儿子的出世让麦家下定决心同负面的自己告别。他不希望负面情绪传递到下一代。手中的笔,始终是麦家应对不同情境的方式。小说成为日记写作的替代品。随着作品陆续出版,与父亲十余年漫长冷战的麦家决定同父亲和解,但那时父亲已经患上老年痴呆症。2011年,父亲的离世、作品《刀尖》受到的恶评,让他瞬间跌入写作的“休克期”。“我害怕面对读者。写日记的‘瘾’又来了。”

当他慢慢缓过神来,已是3年过后。写作,仍是他的唯一选择。曾被冠以“谍战小说之父”称呼的他创造了大量高智商的“天才”。而在时隔8年的新作《人生海海》中,麦家决定把目光投回到曾经不敢回视的故乡,塑造一位被侮辱的英雄“上校”。书中写道:“生活摧残了他,但也让他穿越了生死恐惧和世态炎凉,变得大彻大悟,笑傲江湖。”

“身为作家,不写故乡是有缺憾的。”对于新书,麦家更愿意解读为自己之前小说的一种递进,中间没有断裂。他对记者表示,可能在之前的作品中,人物是生活在传说中,与读者的生活距离较远,会有疏离感,难以感同身受。所以此次作品中希望把特殊性消解,让读者有一种普遍的情感认同。“实际上,这样人物的塑造是更加困难的。”

香港书展新书分享会前,他面对记者有关“和解”问题时说,答案不是那么简单化。“从我个人来说,确实因时代和家庭原因,和乡村、父亲很早就产生冲突,结下怨恨。新书或许有和解的‘企图’,但为此写一部小说是没有意义的。如果说和解,也是希望每一个人和自己的和解。”

或许正因这种作品和作家经历难以割裂的联系,作品中的“虚”与“实”成为来到书展的很多读者的关切。而《人生海海》的新书分享会,恰恰被命名为“人生的虚构与小说的真实。”

在台上,面对马家辉的玩笑,麦家以“今晚我要把你写在我的日记里”笑作回应。而当时间要进入问答环节时,他提醒道,希望和现场读者分享一下分享会的主题。

“现实‘泥沙俱下’,往往比常理看起来更加不真实,比虚构的还要假。”麦家说,复杂性使得生活的真实被消解和掩盖。正是因为人生的虚构太多,才需要小说从中提炼真实。如果小说是虚假的,便没有生命力。“小说是对日常生活的提炼,这也是人们读小说的意义。在生活里,我们可能一头雾水,但打开一本书却可能发现很多人生体悟,指导人生。”

所有这些,也凝结在《人生海海》中主人公的命运里。麦家在接受采访时解读说,人的命运会在历史的浪潮中起起落落,被不断绞杀。“很多人可能有一两个浪潮就被打趴下,但书中的主人公,他身上有一种和自己苦难命运友好相处的精神,这是我最想展现的。”

此前的书展“名作家朗诵会上”,麦家第一个登台,单手插袋,在钢琴声伴奏下,选取《人生海海》最后千余字充满悲剧色彩和戏剧张力的结尾,朗读给在场的文学爱好者们。身为作家的他,亲自而公开地“剧透”了自己作品的结局。

读毕,他从书中的情绪抽身而出,望向台下沉浸悲伤氛围中的人们笑着说:“你们不要哭,笑就好了。”(完)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