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付抑郁症:使用大脑,而非被大脑利用

null

当值编辑|阿楚

当值编辑|乐意


抑郁是现代成年人常见的心理问题,是15岁到65岁之间人群之间所普遍“共享”的疾病。
抑郁症是被大脑利用的例子。
它是被大脑利用的许多例子中,最折磨当事人的一种。
一位曾患抑郁症的人说:「我觉得自己好像要从高空坠落一样,那种惊慌感日复一日,我甚至不知道自己到底在害怕什么。」
抑郁症患者觉得自己是大脑出差错的受害者。
抑郁症被归类为情绪病,原因是大脑无法对内在与外在压力做出适当反应,但抑郁症所造成的影响会遍及全身。
它会导致睡眠失调、破坏身体的自然节律、降低性欲和食欲,对任何事都兴趣缺缺。患者在社交场合上会感到孤单,无法理解别人在对他们说什么,也无法表达自己的感受。
很多遍及全身的症状都与大脑有关。
患者的大脑扫描结果,显示出一种独特的模式,大脑的某些部位反应过度,但某些部位又反应不足。
通常抑郁症影响的是前扣带回皮质(与负面情绪和同理心有关)、杏仁核(主导情绪产生及对新状况做出反应,抑郁症患者通常无法对新事物做出适当回应)与下视丘(与性欲、食欲等本能欲望有关)。
这几个部位环环相扣连成了一个抑郁症电路,要恢复正常,必须为这个网络带来正面的影响。
抑郁症都有一个触发事件(导火线),但是这个事件可能微小到未被察觉。
一旦触发了第一次,大脑就已产生改变;所以未来触发抑郁症的事件会变得越来越微小,最后几乎完全不需要任何触发。
到了这个阶段,患者已经变成失控情绪的囚犯,失控的情绪会导致情绪病。
我们经常使用“抑郁”这个名词,它是什么?佛洛伊德认为抑郁与悲伤有关,它们是一样吗?

null



抑郁不同于悲伤。两者的状态很相似,两者都会随著时间而慢慢淡去,但有所不同:
1)无感:抑郁症患者无法摆脱绝望感觉,也往往对周遭的事物不感兴趣;就连日常活动也会使你感到不知所措。
2)自杀:抑郁导致自杀。80%的自杀都是源于严重抑郁症。
3)无明确起点:长期抑郁症患者通常无法明确指出症状开始的时间或原因。他们也可能无法确定自己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无法摆脱伤心,或会无来由地感到绝望。
4)基因:抑郁也可能出于家族基因影响。抑郁症与自闭症都是被视为与基因关联性最高的心理疾患,高达80%的患者,家族里都有抑郁症患者。但是基因只说明“易感”机率,唯有基因与环境的双重影响,才会刺激精神疾病发生。
5)活力:悲伤的反面是快乐,而(很多人说)抑郁的反面是活力。许多抑郁症患者都表现严重的疲惫感。而疲惫感也会加深抑郁。
解脱大脑支配,解脱抑郁
抑郁与悲伤的最大不同在于大脑所扮演的角色。悲伤往往是有客观的原因,而抑郁是起于大脑的支配。
一旦你拿出有意识的觉察与坚定不移的企图心,决定不要再受大脑支配,就可以在面对外在世界时拥有内外一致的情绪与反应。
你可以是大脑的主导者,可以主动重新设计自己的神经化学(neurochemistry),甚至影响基因活性,不再受到情感疾患的束缚。
关键在于让大脑中卡住或失衡的部位恢复活动,一旦成功,你就可以慢慢把大脑导回自然的平衡状态。以下说明。
抑郁症三步骤
大脑受过训练后,对于它自己的任何反应都会觉得很正常。
有些抑郁症患者调适得很好,仿佛若正常人。所以当朋友、医生或治疗师说他们有抑郁症时,都会很惊讶。
基因与大脑化学物质失衡对抑郁症的影响,至今依然众说纷纭。
然而初步的研究却发现,抑郁症病患的基因与其他人毫无差异,而且抗抑郁药物矫正化学物质平衡的作用也不甚明显。
值得注意的是,抑郁症患者在接受心理治疗并畅谈自己的感受时,大脑会产生变化,而这种变化跟药物引发的变化很像。

null



因此这里又出现了另一个谜团:让患者尽情说话,为什么会跟药物产生一样的生理效果呢?没有人知道答案。
如果你遇到一个餐桌礼仪很差的年轻人,你觉得原因可能是什么?
你可能猜测他的这种行为来自童年,再慢慢变成一种习惯;习惯之所以会持续下去,是因为他觉得没有必要改变。
如果说,抑郁症也有同样的特性呢?那么,我们就可以回溯抑郁症发展的步骤,再一一导正这些步骤。
让我们把抑郁症视为一种固定行为,固定行为有三个组成要件:
一个早期的外在原因,通常发生后就被忘记了。那个原因所引发的反应。因为某种理由,那是一个不健康或未经检视的反应。久而久之就变成自然的习惯。
我们不妨改变一下心态,不要把每一种抑郁形态都视为疾病,尤其是轻度到中度的抑郁症(重度的,被归类严重的精神疾病)。
如果你因为经历了不愉快的离婚过程而感到抑郁,这不是生病;如果你因为失去亲友而悲伤或因为失业而情绪低落,也不算是生病。
有人失去挚爱的配偶时,我们可能会说:「她悲伤得不能自已。」但悲伤是一种自然的情绪,随著悲伤而来的抑郁也很自然。这告诉了我们一件事:抑郁是一种自然反应,但反应有可能会出差错。

null



抑郁之所以出错,有三个罪魁祸首:
1.外在原因:外在事件可能会让任何人感到抑郁。2008年经济严重衰退期间,有60%的失业者说失业令他们感到焦虑或抑郁,被解雇超过一年的工人比例特别高。如果你让自己长时间承受足够的压力,就更有可能感到抑郁。长期的压力可能来自无趣的工作、乏味的恋情、长时间感到寂寞、与社会隔离以及患有慢性疾病等。就某种程度来说,抑郁的人只是在回应恶劣的情况,无论这种情况是发生于现在或过去。
2.反应:单靠外在原因还不足以导致抑郁,除非你以特定的方式做出回应。抑郁的人很早就会开始采取扭曲的反应,如果出现下列反应,就表示他们的生活出问题了:都是我的错。是我不够好。怎样做都没用。我早就知道会出问题。我无能为力。这只是迟早的事。


幼童出现以上任何一种反应时,会以为这种反应很正常。他们会把自己对现实的观点传达给大脑,大脑则会配合演出,把现实变成心智想看的画面。
幼童几乎无法掌控自己的生命,他们又小又脆弱,因此缺乏爱心的家长可能会制造出上述反应,进而导致严重的家庭悲剧,例如死亡。
但是当成年人出现这些反应时,通常是现在受到过往的侵害。
3.抑郁成习惯:一旦你制造出一个抑郁反应,当你面对来自外在世界的新压力时,原先的这个反应会强化下一个反应。
被初恋男友抛弃,你自然会害怕第二个男友也会弃你而去。有些人可以处理这种恐惧,但是有些人的恐惧却越滚越大。她们没有勇气去找第二个更体贴忠实的男友,而是把责怪与恐惧都转向自己的内在,并持续做出发自内在的抑郁反应,久而久之,这些反应就会变成习惯。

改变过去
当抑郁成了习惯,就不再需要任何外在触媒。抑郁症患者对自己的抑郁感到抑郁,一切似乎都蒙上了灰色的薄膜,完全乐观不起来。这种被打败的状态,代表大脑已经形成了固定的路径。
当抑郁反应被内化之后,就像闷烧的煤炭一样,稍微搅动就会燃起熊熊火焰。就算是爆胎或支票跳票等小事件,也没有「这件事该不该烦心」的思考空间。
抑郁反应已然建立,连好消息也会让抑郁症患者感到悲伤,他们总是在等待难以避免的坏事发生,因为他们被困在抑郁的习惯里。
大脑失衡的原因可以追溯到心智活动,抑郁症患者的大脑扫描似乎符合两者之间的关联。在治疗过程中畅谈抑郁症病况的患者,大脑中亮起的部位跟抗抑郁药物发挥正面作用时一样。说话,就是一种行为。
如果行为能帮你摆脱抑郁症,我们可以合理地假设,行为也可以让你走入抑郁症(目前我们暂且不谈生理因素,或是医学上所说的器质性病因所导致的抑郁症,例如疾病、老年失智、不良饮食与环境毒素等等。只要修正生理因素,通常抑郁症就会自动消失)。
既然这个说法听起来合理,那么关键就在于如何避免抑郁反应,以及如何逆转已经出现的抑郁反应。
我们可以利用刚才讨论过的三种抑郁症成因,思考一下如何预防与治疗。
外在事件
“今天的新闻报道你看了吗?我早上看了,然后一整天感到抑郁。”
外在事件会让我们抑郁,但事实上,它们在造成抑郁症的原因中力道最弱。
如果你很容易陷入抑郁反应,失业可能会让你感到抑郁;但如果你不是这样的人,失业也可能会让你变得更坚强。
坏事难免会发生,但是有些因素会让坏事变得更糟糕:反覆出现的压力。难以预测的压力。无法掌控的压力。
想像一个施暴成瘾的家暴丈夫,他已经打老婆好多次了,老婆无法预测他何时会突然发怒,也无法拿出坚强的意志和力量离开他。
这样的女人很容易罹患抑郁症,因为她具备了重大压力的三个因素:1)重复发生、2)难以预测,3)无法掌控。
如果她持续处在这样的情境下,身心系统将会开始停止作用。
这是轻微电击老鼠的实验所观察到的结果:研究人员以随机的相隔时间重复电击老鼠,而且没有提供逃避的方式。这种电击不会造成伤害,但是老鼠很快就放弃挣扎,行动也变得迟钝而无助,最后走向死亡。
换句话说,牠们被诱发的抑郁症极度严重,彻底摧毁了生存意志。

null



这对于想避免抑郁症的你来说,代表了什么意义?
首先,不要再让自己接触反覆发生的压力,例如恶劣的上司、施暴的丈夫或任何一种日渐增强的压力。
其次,避开无法预测的不确定性。没错,人生无常,但是我们能接受的未知还是有限度的。一个动辄暴怒的上司,令人无法承受。随时会被顾客责骂或摔门的业务工作,很多人做不来;例如外遇的配偶,他(她)带来不确定性。
相反的,你应该增加可预测的日常行为来对抗压力,比如安稳的睡眠、定期运动、稳定的关係,以及可依赖的工作。固定习惯不只在大方向对你有好处,也可以训练大脑正向思考来避免抑郁。
没有情绪疾病的人碰到问题,有能力想清楚哪些问题该解决、哪些问题该忍受,而哪些问题应该敬而远之。
但对感到无助与绝望的抑郁症患者来说,一旦碰到压力通常会很消极。因为看不到解决压力的有效方法,所以他们不愿做出可能有用的关键决定,于是什么决定也不做,当然也无法解决问题。
如果你知道自己有抑郁症倾向,必须更快速且直接地处理问题,因为拖得越久,抑郁反应就越有机会盘根错节。

null



我指的是一般情况下的压力,例如工作上的潜在冲突、青少年回家超过门禁时间,或伴侣没有完成自己分配到的家事等。
抑郁症会使你对这些微小的触发事件过度敏感,让你感到无助而放弃。但是如果你能在这个阶段出现前及早採取行动,就会有足够的空间处理日常压力,也会有足够的能量执行决定。
学习如何快速做决定,忽略那些叫你不要兴风作浪的细小声音。
你并不是在兴风作浪,而是在抑郁出现之前拦截它。
抑郁反应
细微难察的抑郁症成因,比外在压力更难解决。
如果你不想太胖,一开始就避免发胖要比减肥容易得多。
抑郁症也是同样的道理。学会正确回应压力,比矫正错误的反应要简单得多。正确的反应与高弹性的情绪处理有关,能让你释放压力,而不是把压力留住。
想要消除错误反应,你必须重新训练大脑。既然有人能成功减重,被训练出抑郁反应的大脑当然也可以重新接受训练。
我们都有将失败或惨剧归咎于自己的自我挫败反应(self-defeating responses),我们不喜欢这些反应给我们的影响;而用更好的反应来取代,需要时间与努力。
以抑郁症来说,患者改变自我挫败的信念有助于复原,这是目前已获得认可的做法。信念像软体程式一样重复著同样的指令,只是信念更加狡诈,会随著每一次重复越钻越深。
以下是抑郁时会自动出现的几个根深柢固的反应,你可以试著用替代信念来反制:1.都是我的错。其实,你可以这么想:在尚未判断错在哪里之前,这不是我的错,也不是任何人的错,也许根本没人有错。也可以这么想:或许怪罪没有任何好处,我们应该把焦点放在如何解决。2.我不够好。其实,你可以这么想:我很棒,我不需要跟别人比较;这不是谁好谁坏的问题;「够不够好」是相对的;我明天会变得更好,我正在慢慢进步中。3.怎么做都没用。其实,你可以这么想:我一定会想出办法;船到桥头自然直;我可以请求帮助;如果这种方法没用,一定还有别的方法;悲观无法帮我找到解决之道。4.我就知道事情会出错。其实,你可以这么想:不,我一点也不知道;我只是担心会这样,但事情会过去的;只有在对未来有帮助时,才值得去回顾过去。5.我束手无策。其实,你可以这么想:我可以想办法解决;我可以找人来解决;我永远可以选择离开;我必须把情况了解得更透澈;认输对改善情况毫无帮助。6.这只是迟早的事。其实,你可以这么想:我不相信宿命论,这事无法预测;事情总会过去;不会天天下雨;相信宿命,等于剥夺了我的选择权。当然并非所有的替代信念都能次次见效,你必须懂得变通。
怎么做呢?如果你的自动反应总是与伤心、无助和绝望有关,拒绝接受这样的反应。
给自己一分钟时间,深呼吸,再看看我们列出的替代反应。从里面选一个对你有用的反应。
这需要时间与努力,但是绝对值得。学习新反应会产生出新的神经路径,也会打开新的门。
什么样的门?当你抑郁时,很容易感到孤单、寂寞、冷漠、懒散、消极、不愿意改变,而这些新的门会有完全相反的效果。

null



使用新的回应方式能帮你抗拒来自陈旧信念的诱惑,你不再感到孤单,因为你会发现其他人对你有帮助;你不再感到消极,因为你会发现自己做主对你有好处。
另一个策略,是把看似强大无比的抑郁反应切成可以处理的片段。
最好的做法是一次跨出一步,选择你觉得自己可以处理的片段。惰性是抑郁症最好的朋友。在你做正面的事情之前,一定有障碍需要跨越。不要让小小的障碍,变成一座巨山。
就算是强迫自己跨越最小的障碍,也会鼓励你的大脑用新模式取代旧模式。
当你接受来自源头(真实的你)的新刺激时,你正在扩展自己的觉察力,这就是真实的你。
躲在抑郁症面具后面的,是与固定反应有关的行为,而你的核心自我(core self)可以主导这个疗愈的过程。
简而言之,单靠你自己就有足够的疗愈能力。抑郁症制造出你的能力已被完全剥夺的假象,但事实上,一旦你找到开口,就可以一步步找回真实的自己。
解脱抑郁的习惯
抑郁会上瘾,悲伤与绝望成为你的主人。
「我没有办法」,是瘾君子和抑郁成性的人常挂在嘴边的话。在许多情况下,「好的我」与「坏的我」会互相角力。
在酗酒的人身上,「坏的我」爱喝酒,「好的我」不喝酒;在抑郁症患者身上,「坏的我」悲伤又绝望,「好的我」开心又乐观。
但事实上,抑郁的影子无所不在。就算是最快乐的时刻也只是故态复萌的前奏,「坏的我」终究会获胜,「好的我」只是它的一个卒子。
这是一场赢不了的战争,每一次胜利都只是暂时的,钟摆不断来回摆荡。既然赢不了,何必挣扎?击败任何固定习惯的秘诀就是停止跟自己对抗,找到一个和平的内在空间。用心灵上的术语来说,那个空间就是真实的自我。

null



禅修,可以打开通往真实自我的道路,全世界的传统宗教都主张人人都能找到安详、平和、宁静、喜悦以及对生命的崇敬。
当人们皱着眉头说他们不相信禅修的力量时,我的回答是:他们一定不相信大脑的力量。因为四十年来的大脑研究,已经证实大脑会因为禅修而改变,还有更新的证据显示基因也会随著禅修而改善:正确的基因被打开,而错误的基因被关掉。
想要挑战抑郁反应,光是求诸内在是不够的。你必须启动真实的自我,把它带到现实世界里来。
在你能证明新反应与新信念的效果之前,旧反应与旧信念依然会稳固地占据你的意识。你对它们非常熟悉,它们也知道怎样回来最快。
因此,戒除抑郁习惯必须内外配合,方法如下。
内在功课:改变你的想法与感受禅修。检视自己的负面信念。抗拒面对挑战时的自我挫败反应。学习增益人生的新反应。提高生命的视野并加以遵循。辨识出自我批判,并向它说不。别再相信恐惧没有什么,你不可小觑恐惧的力量。不要误把情绪当成真实。
外在功课:改变你的行为减少会产生压力的情况。找到让自己有成就感的工作。远离会让你更抑郁的人。找到接近你心目中典范的人。无私付出时间与精神,慷慨给予关心。有良好的睡眠习惯,每日轻度运动。把注意力放在人际关係上,而不是吃喝玩乐或无止尽的购物。找个成熟、情绪健康的人来重新教育自己,这些人懂得爱也懂得包容,而且不会任意批判。
求助医疗体系的抑郁症患者很多,但是有多少人正朝向复原迈进?多数人都把希望放在药物治疗上,再不然就是陷入疲惫的放弃状态。
对某些病患来说,药物确实可以缓解症状,但是目前的研究已经证实,对轻度到中度的抑郁症患者来说,抗抑郁药物的作用跟安慰剂差不多(平均只有三成的患者有改善)。

null




随著抑郁症的程度加深,药物效果越显著。
刚才讨论的三要素:1)外在事件、2)抑郁反应,及3)抑郁习惯,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方法。
它们会给你力量,让你可以逆转形成抑郁症的情况。我们的意思不是抑郁症的原因已经找到了,毕竟抑郁症与生活的其他面向都息息相关。
正因如此,你必须改变生活里的许多面向,而且一定要有意识地去改变。
有时摆脱抑郁症没有那么难,比如逃离一个糟糕的工作,或是一段痛苦的婚姻,直截了当。
有时抑郁症就像一层迷雾,令人难以掌握,但是迷雾终究会消散。
最好的消息是,真正的你本是乐观的,你本从不会感到抑郁的。
只要你踏上寻找真实自我的道路,你的成就将远远超过治愈抑郁症。你将会走入光明,用全新的方式看待人生。
本文所有配图来自郁金香画画疗愈营推选的优秀作品
· END ·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