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大暑,食仙草了吗?

中医讲究食疗,这一点在老祖宗的二十四节气吃食中也早有表现。今日大暑,斯时正值中伏前后,是一年中最热的

中医讲究食疗,这一点在老祖宗的二十四节气吃食中也早有表现。今日大暑,斯时正值中伏前后,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段。本期聚珍君给诸位分享大暑节气中的传统吃食,供大伙清暑消夏。

☞ 中华书局聚珍文化新书《近代中西医的博弈——中医抗菌史》正在热卖,探寻近代中西医如何进行话语权的争夺。

大暑节气吃什么传统食物?

吃仙草

广东很多地方在大暑时节有“吃仙草”的习俗。仙草又名凉粉草、仙人草,唇形科仙草属草本植物,是重要的药食两用植物资源。由于其神奇的消暑功效,被誉为“仙草”。将其茎叶晒干后,可以做成烧仙草,广东一带叫凉粉,是一种消暑的甜品。

吃凉拌素菜

南方人在大暑节气前后还喜欢吃各种凉拌素菜,大都是制作简单且经济的菜品,如芽菜凉拌油豆腐、凉拌豆角,都有着脆生生的凉快口感,能让人提起食欲。还有将海带、青椒、红椒用酱油、醋、姜末等调味的凉拌三丝,更是夏令佐酒的佳品,盛宴上的凉拌三丝里还能见到鱼、冬笋与烧鸭的身影。

吃荔枝、羊肉和米槽

福建莆田人在大暑时节有吃荔枝、羊肉和米糟的习俗,叫做“过大暑”。有人说大暑吃荔枝,其营养价值和吃人参一样高。米糟是将米饭拌和白米曲让它发酵,透熟成糟;到大暑那天,把它划成一块块,加些红糖煮食,据说可以“大补元气”。在大暑到来那天,亲友之间,常以荔枝、羊肉互赠。

喝老冬瓜鲜荷叶汤

在广东尤其在珠三角一带每逢大暑当日或暑热天气,几乎家家户户都煲消暑汤。老冬瓜鲜荷叶解暑汤是广东民间传统的消暑饮食汤品。它主要是由老冬瓜、新鲜荷叶和赤小豆组成。

喝姜茶

晒伏姜、喝姜茶、吃姜汁调蛋是台州人大暑当日的食俗,因为姜汁能够去除体内的湿气,因此历代传承了下来。台湾人民则十分流行在大暑这一天吃仙草与凤梨,传说这个时间的凤梨最为好吃,仙草也是当地着名的小吃,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

吃鸡

南方人在大暑天有吃鸡的习惯。民间有一传统的进补方法,就是大暑吃童子鸡。童子鸡体内含有一定的生长激素,对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孩子以及激素水平下降的中老年人有补益作用。做鸡时加入适量生姜,调节人体在夏季内外温差,使得人体适应外界环境,起到去湿强身的作用。

喝老鸭汤

南北各地流传甚广的食方是——大暑老鸭赛补药,以老鸭慢炖后加入莲藕、冬瓜、芡实、薏苡仁来煲汤,消暑滋补。老鸭是暑天的清补佳品,它不仅营养丰富,而且因其常年在水中生活,性偏凉,有滋五脏之阳、清虚劳之热、补血行水、养胃生津的功效。

饮伏茶

暑热入伏后,人们遣暑的习惯之一还有饮伏茶,尤其是在江西等地,人们在大暑天里有喝擂茶的习俗,许多人家还会将后院晒干的乌梅制作乌梅茶饮用。

大暑消暑吃什么?

莲藕

莲藕具有健脾开胃、养心安神、补血益气的功效,是夏季良好的消暑清热食物。莲藕还能促进胃肠蠕动,从而达到健脾养胃、消胀顺气的作用。

茶水

喝一杯热茶是解暑的法宝。饮用热茶能促使毛孔张开,促进汗腺的分泌,还可以利尿,有助于降温。英国科学家研究表明,热茶的降温能力大大超过冷饮制品,是消暑饮品中的佼佼者。

荷叶

荷叶味苦性平,气清香,善清暑邪以化浊。夏日如以鲜荷叶包粳米蒸饭,或以鲜荷叶泡茶,均有清暑利湿之良效。

鸭肉

俗话说:“防苦夏吃吃鸭”。鸭肉富含人在夏天急需的蛋白质等养料,而且能防治疾病。鸭属水禽,性寒凉,从中医“热者寒之”的治病原则看,凡体内有热的人适宜食鸭肉,体质虚弱、食欲不振、发热、大便干燥和水肿的人食之更为有益。

莲子

莲子既能健脾又能养心,是一种非常平和的药物,莲子心则可以清热降心火。莲子有清心除烦、健脾止泻的作用,还能够养心安神,对于夏季由暑热引起的心烦不眠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本文文字与图片源自网络,如侵删。

相关专题

上书坊 |《近代中西医的博弈——中医抗菌史》:中西医如何进行话语权的争夺?

2019中华聚珍上半年出版图书回顾丨你都看了哪几本?

中西医对细菌学论争的焦点之一——对气论的坚持

《近代中西医的博弈——中医抗菌史》

著者:皮国立

出版时间:2019年5月

开本:32开

页数:424

✿近代中医面临“废医”的生死存亡考验,一旦失败将万劫不复。基于传统气论与细菌学的近代中西医博弈,既是一场学理和技术的博弈,更是一场话语权和生存权的争夺。博弈的结果是西医胜出,中医在自救中得以幸存,为重生赢得一线生机。

✿近代中国国运衰微,中国传统文化也面临危机,中医同样如此。而今,抗生素的弊端日益明显,中医的技术价值也在发扬,如青蒿素的发现,这一切都说明这场关乎中西文化冲突的博弈至今没有停止。

✿本书立足于以中国医学视角书写中国现代史,聚焦近代中医学与细菌学的各种交锋、对话、排拒与汇通,力图重现中医在西医的科学实验及一步步占据国家卫生主权的过程中,如何运用自身的外感热病知识体系构建中医式的传染病学,并在日常生活中找到中医理念和药物可以发挥效用的空间。重现这段历史,意在唤醒中医对自身体系的认识与自信、变革与创新,帮助大众了解中医文化的价值,走出百年来“废医案”的阴影,也为个人的实际治疗与日常养生,提供另一种思考的可能性。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