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的「开放公共空间」还是太少太少太少……

大家好,我是七大妈,欢迎关注我的日常碎碎念。 如果觉得写得还可以,欢迎关注、转发。 Vol.166

Vol.166

2019.7.23 pm11:00

️ 37°

中国·杭州·西塘何

城市文明的思考。

写文章之前,刚刚跑完5公里,这个天气跑步,感觉可以出一公斤汗,酣畅淋漓。

前几天看我妈在给我爸“业余拔火罐”,说“怕吃热”,翻译成大家听得懂的就是“中暑”。我说像我这样很会出汗的人,就不会中暑。“你爸年轻的时候也不会中暑的,年纪大了就这样了。”

所以,我们之所以开始注重运动健身,大体也是为了提高新陈代谢吧。

今天我去了趟公司,位置在凯旋发展大厦。

哪里呢?就是庆春路和凯旋路的交叉口,边上就是贴沙河,窗外视线特别开阔。

楼下有个不太大的公共平台,沿着平台半圈作为地面车位,所以差不多就是一个车子进进出出的小型停车场。

这个公共空间却还有一个功能,大家用来遛娃、跳广场舞的“小型社区广场”。尤其是晚上的时间,特别热闹。

每次我晚上去拿车,就觉得特别危险,生怕哪里冒出来个小朋友,在视线盲区没看到撞到了。即便不是我自己开车,也很怕发生意外。

开出去还好一些,车头现在一般都朝外,视线还能多方面照顾。要是倒车,就很难照顾周全。

开车的人知道,倒车的时候要基本上视线重点都在两边的车距上,不要蹭到边上的车之类的,要是有小朋友在边上,有时真的看不到。临时要拉一把,往前一开一点,真的很容易撞到。

大家要问了,这么危险的地方,为什么还挤在那里?边上不是有贴沙河吗?河边应该有游步道,有小广场啊。

还真的没有像我们楼下这么集中一大块的,河边也没有亮一点的照明设备。

另外,居民楼和贴沙河之前隔了一条凯旋路,对于居民来说其实不太方便。

于是,他们在楼下有安全隐患的地方活动。

这是个案吗?还真的不是。

前几天我去城北体育公园,广场舞好几支队伍,基本上把大块的空间都占满了。跑步道上,也是人挨着人,看着很挤。

显然是不够用的,无法满足大家的需求。

杭州也算公园多了,但广场却不多,尤其是便民的广场太少太少太少。其实现在,大家普遍需要的是星星点点式星罗棋布的小型广场。

这让想起我刚工作那会,在老家的电视台工作,采访报道过两会。开大会的时候挺没劲的,最有意思的是小组讨论,还真的是干货满满,代表都在提问题,然后解决问题。

有一次我参加的小组讨论,有区委书记在场,那天他说的话我到现在都记得。

他说:“我们一定要多搞点文化体育设施,你们去看看,现在老百姓健身运动都去哪里?北安公园、普陀二中的田径场,还有什么地方可以去?没有地方了,普陀二中200米的跑道上全是人,我看着很心酸。看电影看演出也只能在现在这个海滨电影院,设施根本跟不上了。”

这是十年前的事情,后来有全民健身中心,有体育公园,有大剧院,有海滨广场,丰富太多……所以才感慨,原来真的不是说说而已。

十年后,其实集中式的开放空间已经慢慢建设起来。但,我们不可能为了日常跑步,开车去体育场,对不对?

大家的需求变了,尤其像杭州这样的已经上了1000万常驻人口的城市。集中式的广场已经没办法解决需求。也并不是每个小区都像新小区一样,有夜光跑道、有泳池、有小型的广场,也不是每个小区楼下就有游步道。

更多的小区是缺乏这样的设施的,配套齐全的小区也都是业主内部“私享”的,并不对外开放。

城市需要更多的开放公共空间。

这年初我去了趟日本,开放空间的感触尤为深刻。日本无论城市大小,开放的公园随处可见,都不大但密度却很高,见缝插针式地存在于城市中。

每个开放的公共空间,都有童玩设施、有健身设施、有休息的板凳等等。有个朋友经常去日本玩,她说“带娃特别轻松,随处可见小朋友可以玩的地方,每个公园都有滑滑梯。”

如果换作杭州的话,要么带娃去商场,要么去游乐园,随手出门就能找到玩的地方吗?难度还是大的。

每次看到有开发商做项目,说释放出多少万方的公共空间给城市,我就会热泪盈眶给他们点赞。

太需要他们有这样的觉悟做这样的公建。

因为我们这座城市,真的还太缺太缺太缺这样的地方:可以共享的,有人情味的,有趣的,有文化符号的开放空间。

新板块或许还好一些,老板块更需要更新。

比如,能不能把停车场往下挖,留出地面空间做成一个个小小的社区广场呢?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