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一级演员黄新德:中国戏曲既要有“大舰队”也要有“小舢板”

中国戏曲既要有“大舰队”也要有“小舢板”作者于翔杨迪7月24日晚,中国首部黄梅戏小剧场作品《玉天仙》在宁夏人民会堂上演,当日,记者采访饰演剧中人物“朱买臣”的国家一级演员黄新德。

中新社银川7月24日电 题:国家一级演员黄新德:中国戏曲既要有“大舰队” 也要有“小舢板”

作者 于翔 杨迪

7月24日晚,中国首部黄梅戏小剧场作品《玉天仙》在宁夏人民会堂上演,当日,记者采访饰演剧中人物“朱买臣”的国家一级演员黄新德。对于中国戏曲的发展,黄新德提出了独到的见解。

作为著名黄梅戏表演艺术家、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黄新德钻研戏曲多年,在他看来,中国戏曲的发展要在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下功夫。

“如果说大制作的剧目是‘大舰队’,那么小剧场就是‘小舢板’,中国戏曲既要有‘大舰队’,也要有‘小舢板’。”黄新德说,小剧场有“三小”:“成本小”“队伍小”“场地小”,“五、六个人就能演一台戏,戏服、乐器拎着箱子随身携带,一块小场地就能演戏。”降低成本的同时,也间接提升了剧团的收益。

小剧场也拉近了戏曲演员和观众的距离。“演员距离观众最近可能只有两到三米。”黄新德说,这种近似“裸演”的方式也是对演员的一种考验,“你的每一个动作观众都看的清清楚楚,使不了假、偷不了懒。”同时,小剧场成本低、人员少,可以编排更多的曲目,从而为青年演员提供更多的演出机会。

黄新德坦言,有些戏曲剧目投入大量资金,却没有取得应有的效果。“小剧场是一股清流,体现‘小成本、大情怀、正能量’,值得戏曲从业者关注,但它并不是唯一的出路,我认为各个剧种还是要根据实际情况,发展出适合自身的戏曲形式。”

而在内容方面,黄新德认为,戏曲还是要通过自身造血,创作出贴近时代的作品。本次在宁夏上演的戏曲《玉天仙》取材自《汉书·朱买臣传》,“在以往的曲目中,玉天仙被塑造成一个嫌贫爱富的女子。”黄新德介绍,黄梅戏《玉天仙》则抛弃了古代男性的视角,以现代的眼光去审视剧中人物,“人有多面性,而不是非黑即白,我们没有把观念强加给观众,而是让他们自己去评判。”

对于中国戏曲的未来,黄新德持乐观态度:“戏曲是千百年来渗入中国人灵魂的一样东西,它也许会沉寂,但死不了。吃多了‘西餐’,回过头来还是会想念家乡的‘菜肴’,现在许多大城市的学生、白领转过头开始欣赏戏曲,把它作为一种时尚,这是一个很好的开始。”黄新德说,“用作品去赢得欣赏、缩短彼此的距离,那时候便是戏曲的春天。”(完)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