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时候命——访香港特区政府飞行服务队

2008年5月17日,香港特区政府飞行服务队总监陈志培机长(中)与前往四川参加搜救的霍伟丰(右一)等队员合影(香港特区政府新闻处供图)

国际在线报道(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记者 李纳新):在23日闭幕的香港书展上,商务印书馆推出新书《随时候命——政府飞行服务队展翅执勤》,介绍香港特区政府飞行服务队在过去20多年里开展救援的故事,其中就包括参与汶川大地震救援。

2008年5月23日,香港特区政府飞行服务队总监陈志培机长(中)与赴四川救援的队员合影(香港特区政府新闻处供图)

香港特区政府飞行服务队是特区政府辖下的一支纪律部队,其主要职责是执行搜索和救援行动。飞行服务队曾手把手地协助内地建立起第一支救助飞行队。2008年5月12日,汶川发生大地震。5月17日,香港特区政府飞行服务队一行五人,包括机师、空勤主任和飞机工程师,作为特区政府救援队的成员前往四川,参与救援。飞行服务队队员在四川开展了各项救灾工作,包括从山区救出幸存者,将地面搜救队伍送到偏远的山区,搜索失踪或受困的灾民,以及运送救援物资到灾区等。为加强救援力量,当年5月23日,飞行服务队又派出配备了搜救装备的超级美洲豹直升机飞抵四川广汉机场,开始执行救援和防疫工作。当年作为机长,驾驶超级美洲豹直升机前往广汉机场的高级直升机机师王俊邦回忆道:“那次是我们最远的一次搜救行动。我的任务是作为机长,将一架美洲豹直升机从香港,经贵阳、桂林,飞抵广汉机场。这次很特别的是航程长。根据香港航空法例,假如需要在1万英尺或以上飞行,我们需要带备氧气,我们的飞行时间总共要8小时,如何能带够8小时的氧气,飞机做不到这点。这是个很难的决定,我们最后用9900英尺的高度飞这次航程。另外,这么长的航程,我们需要一个辅助油箱,当时我们是向新加坡借的油箱,那是我们第一次借油箱。我们用借来的油箱,中途两次加油后,飞到四川。”

飞行服务队队员在四川汶川大地震后参与搜救行动(香港特区政府新闻处供图)

汶川大地震后,赴四川参与救援的香港特区政府飞行服务队成员在广汉机场(香港特区政府新闻处供图)

高级空勤主任霍伟丰是第一批赴四川的救援队员,他在四川进行了为期三周的救援工作。其间,飞行服务队队员共出动26次,救出96名灾民,运送119人前往灾区,其中包括地面搜救队员和负责监察唐家山堰塞湖的专家。谈及当年在四川开展救援工作的难忘经历,霍伟丰说:“最大的困难是不熟悉工作环境。那是我第一次去四川。除了不熟悉环境外,我们手头还缺乏资料,如精准的地图。四川山区有很多小型矿场,他们用钢索进行运输。在一些矿洞多的地方,这些钢索密如蜘蛛网。我们曾接到一项任务是从山谷底部的一个水电站接走一些受伤者。这个山谷被蜘蛛网般的钢索和电缆覆盖。我们从约1000米的高度一路下降,穿过钢索、电缆的空隙,降落在山谷底部,接上伤者,再穿过‘蜘蛛网’飞走,那是一次难忘的工作。”

商务印书馆在香港书展上推出新书《随时候命——政府飞行服务队展翅执勤》,图为香港特区政府飞行服务队总监陈志培(中)等(李纳新摄)

霍伟丰说,他很幸运,因为对直升机搜救人员来说,在一个陌生和充满挑战的环境中工作所得到的经验,对于专业发展非常有益。另一方面,他亲眼看到了中国文化的优良传统,不论是年轻人,还是老人家,各行各业的人都为救灾无私地奉献。他说:“难得作为救援人员参与这次行动。见到当时四川人与人之间那种互相帮助,无私的奉献。比如搬物资,因为当时器材很短缺,物资如何搬上直升机,如何从机上搬下,送到有需要的人手上,每一次都是一条人链。当地的大学生、中学生组成的义工队,在广汉机场整日待命,一有工作,他们就自觉地组成一条人链,将货物搬上飞机。”

香港特区政府飞行服务队高级直升机机师王俊邦(李纳新摄)

凭借丰富的专业经验,霍伟丰和他的同事们冒着余震的危险,安全、出色地完成了汶川大地震救援任务,受到灾区群众的敬重和感激。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