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去年“三公经费”较预算节省三成

去年,北京市级“三公”经费花销5.2亿元,公务接待费下降超六成。

新京报快讯(记者 李玉坤)记者今天(7月25日)从北京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了解到,2018年全北京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超过5.5千亿元。北京市级“三公”经费花销5.2亿元,较年初预算下降35.3%,公务接待费下降超过六成。

今天上午,北京市财政局局长吴素芳受北京市政府委托,向北京市人大常委会报告了北京2018年市级决算情况和2019年上半年预算执行情况。

记者发现,在支出结构安排上,2018年全市用于民生方面的投入占比保持八成以上,推动全市新建、改建、扩建幼儿园152所,新增学位3万个;支持在京34所大学和162个学科开展“双一流”建设。累计完成354公里电力、路灯架空线入地,1365条核心区背街小巷环境整治提升。新建和规范提升便利店、蔬菜零售等生活性服务网点1510个。

上半年个人所得税累计“减负”规模最大

今年上半年,全北京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3170.9亿元,下降2.5%,完成预算的52.7%。吴素芳介绍,今年以来,北京严格落实国家减税降费政策,并在地方权限内顶格减免房产税、资源税等“六税两费”,预计全年将为市场主体减轻1800亿元税费负担,其中涉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00亿元左右。截至6月底,已为企业和社会减轻税费负担1053.5亿元。其中,个人所得税累计减税规模最大,达544.1亿元。

“总体来看,上半年全市财政收入运行总体符合预期,若将减税等因素还原,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幅保持在合理区间。”吴素芳说。

税降费效果持续加大,与减税政策相关税种增速放缓,上半年全北京市地方级税收收入完成2728.1亿元,下降3.4%,较上年同期回落10.2个百分点。金融业、批发零售业和制造业财政收入均受减税因素影响,增幅有所下降,新设企业财政收入增长10.5%。

高精尖产业发展基金投资额超过17亿元

为发挥财政政策资金引导作用,促进首都经济高质量发展,北京市财政局、市税务局、市发改委、市金融局等多个部门组成北京市财源建设和收入管理工作专班,东城、西城等6区已先后组建区级专班,以“1+6”的专班机制,深化财源分析,提高财税政策的针对性。

在支持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方面,推动设立总规模不低于200亿元的科技创新基金,引导适合首都定位的高端科技成果落地北京孵化。将科技创新券使用范围由中关村地区扩展至全北京市范围,降低创新创业成本。

此外,截至2018年底,北京高精尖产业发展基金实际完成投资项目28个,投资额超过17亿元,主要分布于生物医药、大数据、云计算、自主可控信息系统、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具有显著的高精尖产业优势,并呈现出快速的增长趋勢。同时,纳入代偿补偿资金支持范围的小微企业累计贷款规模达到186.0亿元,涉及企业1.2万户。

政府购买服务预算首次公开

在深化预算管理改革方面,强化资金统筹,提高国有资本收益调入一般公共预算比例,打通存量资金与当年预算资金渠道,将新增债券资金作为年度预算资金的重要补充。此外,探索完成学前教育、养老机构运营两项绩效成本预算改革试点,实施全成本核算,明确划分政府、社会、个人三方投入责任,将成本效益分析结果应用于2019年预算安排。今年将继续在9个重点领域推进全成本预算绩效管理。

邀请北京市人大代表参与“重点支出”和“重大投资项目”的事前绩效评估、事中绩效跟踪和事后绩效评价,已成为预算审查监督的“规定动作”。吴素芳介绍,2018年,共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业内专家,对145个项目开展事前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安排部门预算,其中不予支持和部分支持的项目有42个,不予支持资金14.9亿元,核减率18.5%。

为加大预决算公开力度,除涉密部门外,已实现所有市级部门预决算和绩效评价自评报告全部公开,推动重点支出和重大投资项目公开,并首次公开政府购买服务预算。

2018年,北京新增3个政府购买基本公共服务的领域,分别是规划国土行业管理和协调服务、残疾人服务、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以充分发挥各重点公共领域的示范引领作用,持续提升公共服务供给质量。

在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方面。目前,北京纳入财政部PPP综合信息平合管理的项目共计109个,总投资额2535.6亿元,涉及交通运输、市政工程等12个公共服务领域,项目落地率达84.4%。

新京报记者 李玉坤

编辑 于音 校对 李世辉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